红塔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1-08-15 00:48红塔区农机化学校653100马润华
云南农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业机械机械化

□红塔区农机化学校 653100 马润华

1 农业机械化现状

1.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不断上升。截止2010年底,全区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值达14758.97万元,农业机械净值10946.15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834.7万W;其拥有量大致为:大中型拖拉机473台,小型拖拉机3807台,配套农机具2732台,耕整机械2160台,排灌机械1245台,收获机械21台,水稻插秧机9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995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39台,机动喷雾器206台,温室大棚200m2。农业机械化总量的快速增长,装备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业生产手段,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促进了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2 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传统的耕作方式正在逐步改变

近几年来,随着全区农业机械化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农民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2010年,全区机耕、烤烟深耕面积2.09 万 hm2,机电灌溉面积 3040hm2,机械收获面积1353.3hm2,机插秧面积100hm2,机械秸秆还田面积 406.7hm2,机械加工农副产品9.80万t,农机运输量5447 万 t·km,跨区作业面积 2293.3hm2。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14%。实践证明,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还促进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实现了农业机械作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1.3 农机管理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新机制正在形成

到2010年底,全区已基本形成管理、培训、推广、监理、修理、供应等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拥有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各一个,乡镇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1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农机经销点3个、修理点38个,农机修理人员71人,从业人员7111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4353人,农用运输车驾驶员1609人。经多年的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体系和农机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份、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农机化服务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农机作业涵盖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适应了农业生产的需要,逐步满足和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了办不好的事,特别是随着跨区作业的面积和作业机具的增多,开拓了农机作业更加宽广的服务领域,促进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1.4 农机化事业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开辟了国家财政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渠道。随着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补贴范围不断扩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从2005年至2010年六年间,我区共争取中央购机补贴资金500多万元、区财政资金70多万元、各乡镇40多万元,农民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共补贴大中型拖拉机69台、收割机9台、微耕机1500多台、插秧机2台、简易保鲜储藏设备5台、微灌设备(微喷、滴灌、渗灌)13.73hm2、大棚结构(含骨架、覆膜)0.67hm2等。农机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1.5 农机化创新示范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农机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红塔区2008、2009年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农业部农机化司下达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共投入中央资金20万元,完成示范面积135.32hm2,通过12个示范点的试验示范,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创新示范点,展示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收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和宣传效果。2010年在没有农业部资金扶持的情况下,由农机合作社牵头,采用市场运行模式,在北城镇、春和镇、大营街镇各建立了一个水稻机插秧示范点,示范面积达100hm2。水稻长势、成熟良好,收获喜人,最高亩产720kg,平均亩产650kg左右,得到农民的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的实施,拓展了农机化发展的新空间,不断适应了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

1.6 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是,发展仍然不尽人意,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一是农业机械结构比例失调,存在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运输机械多,农作机械少;耕耙机械多,其他作业机械少的问题。二是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民一家一户重复购买农业机械,一方面占用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无力配套适宜机具,形成农机利用率低,成本增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下降。三是在农业生产的一些主要环节上,机械化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水稻、烤烟、油菜等作物的机械化生产,一方面适宜机具少,另一方面经费少,资金困难,引进推广进展缓慢。四是柴油价格的上涨,造成作业成本上升,机耕、机耙、机收等农机作业的收益降低。五是红塔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方式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打乱,现有的农机具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六是农机科技、管理人员青黄不接,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农机化发展对策

2.1 加大农机化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二、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劳动力将出现较大规模的分流,同时,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广大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我区应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加大农机化投入,一是要抓住机遇,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农机化投入;二是继续实施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为投入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农机化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全社会投资农机化的积极性;三是要抓好农机化项目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抓好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扩大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四是要加强项目的管理,认真实施,特别是加强先导性、示范性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其科技先导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水平。

2.2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机械行业作为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行业,要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应积极引导农机经营户向合作经营方向发展,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出发,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份、不同合作形式、不同层次和规模,富有活力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服务,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机具租赁公司及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合作组织,鼓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事农机服务。要注重培养农机服务“龙头企业”,带动千万农机户进入市场;要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区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农机服务网络,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服务,进一步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开拓农机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同时要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培育工作,规范服务行为,加强信息反馈,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受益者。

2.3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搞好农业机械化工作,提高农机人员综合素质是关键,一是要根据农机化的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更新农机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式;二是推行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上岗原则,促进优秀农机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三是要提高农民(机手)素质,提高他们对现代化农机具和设备的使用、维修等技能,使他们成为掌握现代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行家里手。

2.4 加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工作,加大对威胁人身安全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管理,组织好以牌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机专项治理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搞好维修网点和维修质量的监督;三是整顿规范农机流通、维修、作业服务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防止坑农害农现象发生;四是严格执行农机作业规范、作业质量标准,加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重点抓好农机修理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五是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采用面上统计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农机统计数据微机化处理,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六是进一步完善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农机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和信息发布窗口。

2.5 加大农机科技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在于机械化,因此要紧紧围绕红塔区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加大适合红塔区农业生产所需的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坚持“一大一小”的推广思路,大力推广大中型拖拉机和小型多功能微型耕整机。二是逐步加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面积,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围绕红塔区支柱产业,引进推广烤烟中耕管理机、烤烟起垄机、烟秆清理机、烤烟栽培机械、喷灌机械、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植保机械、油菜收获机械、设施农业等。四是引进推广适合红塔区栽培的水果、蔬菜的加工、保鲜的农产品加工机械。五是引进推广喷灌、滴灌、渗灌和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新设备,并与现代生化技术、农艺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六是搞好机械深施化肥技术的推广,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污染。七是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减少因焚烧带来的污染及进行改良土壤。

3 结论

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总体要求,要使红塔区农机事业不断快速、稳步地发展,就是要客观正确地分析、了解目前我区农机化的发展状况,找出当前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握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思路,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才能加快我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业机械机械化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安全管理对策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