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2011-08-15 00:51张传禄
当代贵州 2011年15期
关键词:斯塔克张英院墙

■ 文/张传禄

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 文/张传禄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机关干部的谋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为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先介绍一个反映灵活思维的实例: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座很大的女神像,因年久失修,当地政府决定把它推倒。推倒后,广场留下了几百吨的废料,清除这些废料至少得花2.5万美元。没有人愿意为了这点可怜的劳务费揽这份苦差。有个叫斯塔克的人却独具慧眼,揽下了这份差使。他请人将大块废料破成小块,并进行分类: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币;把神像帽子做成很好看的小块,并标明这是神像著名桂冠的某部分……然后把它们装在一个个十分精美而又便宜的小盒子里。盒子上写了一句伤感的话:“美丽的女神已经去了,我只留下它这一块纪念物。我永远爱她。”斯塔克将这些纪念品出售,小的1美元一个,大的10美元左右。卖得最贵的是女神的嘴唇、桂冠、戒指等,150美元一个,很快被抢购一空。斯塔克从一堆废料中净赚了125万美元。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思维的灵活性的确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如何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呢?

一是围绕“反向”想问题,也就是反向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办法。

讲一个美国老板奖励健康者的事例。这是一位医学专家在中南海举办的健康讲座上介绍的: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老板给55~65岁退下来的、且在这10年当中不得病的人发奖,一人发一件T恤衫,一个网球拍。还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钞票,是象征性的少量奖金。美国这个企业家太聪明了,因为他的工人10年不得病、不花钱,可省几百万的医疗费,你给他一件T恤衫,一个网球拍,你想他创造的财富有多少?他这个公司里有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鼓励大家运动,大家都不得病。但在中国,我们的工会主席支部书记一到过年过节,就看老病号,病越重,越去看他,健康的人反而没有人关心。美国的老板关心健康的人,我们只关心有病的人,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二是围绕“变通”想问题。变通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创新思维过程中的转换和灵活应变的特征。具体要求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经常说得“变通处理”,就是变通思维的通俗表述。下面这个“六尺巷”的故事,就是邻里矛盾变通处理的一例:

据说清代康熙年间,人称张宰相的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两家毗邻而居。张家打算扩大府第,便在邻居身上打主意,要邻居让出三尺地面,以便张家修院墙。邻居叶府根本不买账,张家见叶府寸土不让,便撺掇张夫人修书一封,派专人千里迢迢送到京城,要张英出面干预。张英见信后,对家里人倚官仗势、欺凌乡里的行为十分不满,立即做诗一首相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夫人见了张英的诗,觉得很有道理,便命家丁退后三尺筑墙。叶家见此情景,深受感动,也马上把院墙主动后退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这件事在京城和当地传开来,众人称赞不已,都夸张夫人待人宽厚,有长者风范。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这也就是变通处理的神奇之处。

三是围绕“荒唐”想问题。作为一种创新的思维方法,围绕荒唐想问题,就是留心和思考他人的幽默滑稽、荒唐悖理的笑谈,从中寻觅具有创新价值和启发意义的因素,从而使自己的思路大开,萌生奇思妙计。请看下面这两个实例:

例一:有人曾突发奇想而口出怪论:“种庄稼像现在这样播种太费劲了,播种应该像机关枪那样把种子射出去,又快又准!”这话说得多荒唐!可是,国外却真的已经发明了用来播种的种子枪。这种“枪”实际上是在一种特制的容器里面装上种子,还有种子发芽需要的养料及杀虫药。播种的时候,只要把一粒种子弹射到地里,这些种子落地后就会生根发芽。

例二:曾经有人说过这样“幼稚”、“蠢笨”的话,“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要是能把人走动所产生的能量利用起来就好了。”美国科学家罗伊·伦德刚居然以此为线索,1981年研制出了地毯发电装置,当人在地毯上走动时,地毯下面的杠杆就会发出电来。

上面,我们研究了保持思维灵活性的三种具体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具体方法,这里只是提供个思维借鉴。同时我更感到,要保持思维的灵活性,还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有了广博的知识,我们的思维才不致想入非非,才使思维真正的具有灵活性。

(编辑/王欣)

猜你喜欢
斯塔克张英院墙
院墙重重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游移于凝视与被凝视之间的亚马逊
艺术百家 张英
菲利普·斯塔克的家具设计风格分析
院墙上的风景
落在院墙上的白幕
论设计与科学、艺术的关系
金建航:院墙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