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习党的历史的基本要求

2011-08-15 00:45何六生
党史文苑 2011年11期
关键词:党史马克思主义群众

何六生

(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湖南 长沙 410001)

胡锦涛同志强调:“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1]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并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历史,也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学习好、继承好、借鉴好、运用好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学习党的历史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为此,经中央同意,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委决定2011年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以期全社会能从党的历史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党的历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用这两大理论武装全党,学习党的历史可以帮助党员了解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预防和抵制“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3]

学习党的历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措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今天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精髓,从而更加自觉地去践行它。

学习党的历史,是推动现实工作力量源泉的重要保障。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可以加深对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领导水平,焕发为党和人民事业奋发进取的巨大热情,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学习党的历史,是增强党性修养、历练作风的重要途径。党的历史,是无数党员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和学习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特别是在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严峻考验的新形势下,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史学习教育是必须要抓紧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学习党的历史,是提高群众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群众是社会的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与希望。打牢基础,放飞希望,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抓好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党史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能够使他们增进对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把握新时期学习党的历史的基本要求

高度重视和备加珍惜党的历史,注意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自觉借鉴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指导新的实践,学习党的历史与推进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党的历史的过程成为一个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智慧才干、推进理论创新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德政工程。

第一,要把学习党的历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史,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学习党的历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首先要注重学习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中国社会的特点,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学习他们善于把党和人民取得的实践经验不断上升为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发展理论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善于运用民族语言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回答和阐明中国革命理论和政策问题的理论方法。其次,要把学习党的历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哲学原著相结合,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就能够“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察下面的山景那样”。[4]当前,学习党的历史要与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紧密结合。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对我们党三个历史时期的主题、使命和成就作了准确概括,科学揭示了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应以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契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刻回答现实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二,要把学习党的历史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5]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引导干部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学习党的历史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学习党的历史要注重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是要把学习党的历史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要注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广大党员和全体人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学习党的历史与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6]当前我们应将学习党的历史与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架起历史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也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抓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把群众利益安排讲明白,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把握形势政策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发展趋势,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退缩,更加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

第三,要把学习党的历史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说,就是坚持先进性的历史。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先进性最集中的体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毛泽东同志说过:“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7]学习党的历史,要注重总结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历史实践,充分运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力量的历史经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工作中,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当前,我们要以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及时总结党的建设新鲜经验,深化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党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深学透用到实处,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要把学习党的历史与提升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好宣传好党的历史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升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全社会党史学习教育的持续和深化,必须做到:第一,坚持党史研究、以史资政和宣传教育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原则,以研究促进资政,以研究推动宣传教育,以宣传教育促进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新闻、出版等部门作为党史研究、教育和宣传重要阵地的作用。第二,积极推动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创新载体,改变单纯“说教”和“灌输”的模式,运用生动的形式、鲜活的语言,增强历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通过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会、报告会、座谈会、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活动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加深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对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注重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宣讲地方党史的优势,推进党史进机关、进学校(包括党校)、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推动党史学教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使党史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1]胡锦涛.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和中共党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议上的讲话[Z].1994-11-21.

[2]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0-7-21.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11-7-1.

[4]恩格斯.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提纲 (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党史马克思主义群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史上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