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少年量身打造党史通俗读物——《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出版回顾分析

2011-08-15 00:45
党史文苑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丛书党史

黄 艳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 100080)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①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面向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的大型系列丛书,图文并茂、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丛书》面世以来,取得了不俗的市场销量,同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很多党史专家欣喜的写了书评,对这套书的出版作了高度评价,中央党研室原副主任谷安林称 “长期以来,国内一直没有一部面对青少年、既通俗易懂又客观全面的党史普及读物。这套丛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指出: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能够帮助我们学好党的历史”。很多媒体和专家向青少年读者热情推荐这套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将其列入2011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可以说,这套书对党史进校园、进入青少年读者心灵作了积极而有效的尝试。本文将对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的出版过程进行回顾、对 《丛书》的特色做出分析,希望从中找到一些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党史通俗读物出版的规律,以利于更多更好的青少年党史通俗读物的出现。

一、《丛书》出版过程回顾

(一)选题缘起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共党史教育,是发挥党史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2010年6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下发,其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党史育人功能,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对象。2010年7月,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指出,要 “加强党史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广大青少年,对党的历史了解较少,观念模糊。因此,对他们加强党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让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非常有意义,也是一个对青少年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契机。

对青少年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关键是要有适合他们阅读兴趣的党史读物。为了便于全国的青少年学习、了解党的历史,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牵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策划,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提供资金支持,决定为青少年量身打造一套党史通俗读物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

(二)三大部委联动,召开三次编委会成员单位工作会议

2010年3月17日,第一次编委会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召开,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对选题展开讨论并进一步细化研究,确定了即将要开展的工作。会议代表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要以党史大众化、普及化为目标,打造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的读物。” “面孔要活泼一点,内容、表达方式要贴近青少年特点。” “要注重书的定位,语言活泼,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要与中小学老师、孩子们有个接触了解,书要做得精细。插图要有艺术性。”丛书执行主编提出: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准备做成20本,分成三个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一时期6本,加上专门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烈士和劳模的两本。”丛书主编之一、著名党史专家张静如提出 “到一两个中学搞座谈会,看看有什么要求、想法”。丛书另一主编龙新民指出: “一、要有正确指导思想。二、重视选材和内容把握,注意反映党的本质、主流,要注重正面宣传。三、写作上,要考虑如何使核青少年阅读爱好,使青少年爱看、看得进去、看得懂。要组织高校、党校、党研室的人员组成写作班子。要到中学开座谈会,确定他们对党史学习有什么需求。”会议并对今后的工作作了安排:近期去中学开座谈会;要抓紧研究,确定作者、篇目和每本书的写作提纲、完成时限,提纲确定后开编委会会议审定通过。

这一次会议,可以说对整个丛书的基调和定位达成了一致:观点、史实准确,注重故事性和历史细节。要坚持观点正确、史实准确的原则,同时特别要求符合青少年阅读特点,适当注意故事性和历史细节,尽量避免写成一部成人化的党史。

2010年12月21日,第二次编委会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执行主编介绍了丛书进展情况,并将已经成形并且经过一部分专家审看的 《中国有了共产党》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部书稿分发给到会代表,积极征求大家意见。中共党史出版社总编介绍了几种封面和版式设计方案,供大家讨论。与会各单位代表积极发表意见,确定了设计方案。对于书稿的意见,与会代表在会后给了及时反馈。

2011年4月,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一套20本陆续出齐。2011年4月23日,第三次编委会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召开。与会代表对丛书作出评价,认为丛书做到了图文并茂,解决了 “青少年知道了历史怎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两个问题。并对书的宣传推广提出了想法和建议:此前已将丛书列入团中央、少工委主题教育学习通知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阅读范围,今后要在中青网、中青在线、中国中学生报上进一步作宣传,发行到一定阶段后,推荐这套丛书在线免费阅读;将学习丛书作为中小学学习党史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中小学图书馆公共阅读范围;中华文学基金会提出将丛书列为2011年 “金叶育才图书室”指定配置书籍,将把丛书送到西部等贫困地区学校的青少年手中。

(三)出版社全程跟进,确保丛书顺利完成

从选题还在调研阶段开始,出版社就积极参与。把市场上同类书的情况作了调查比较,并将意见积极反馈给编委会和作者。发现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读者的系统介绍党的历史的书,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面向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的大型系列丛书。而要将这套书做得成功,让 “青少年爱上学党史”,必须在写作方式上下功夫,一定要力求避免成人党史面孔。为此,出版社协同编委会成员一起,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并一起到101中学组织调研,听取师生们的意见。到中学调研发现,中学生不但有党史学习的需求,而且希望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党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要系统地学党史。而这些需求,正与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创意初衷相符。

三次编委会成员单位工作会议,都由出版社协助组织。出版社与编委会执行主编、各分册执行主编积极联系,对编委会交待的任务及时完成。在2010年底、2011年初书稿陆续到出版社之后,对书稿进行认真编辑,并加班加点精心插配了图片,为图书增色不少。图书上市前,营销部已将设计好的海报在图书订货会上张贴,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推广;图书上市后,更是将宣传推广的力度加大,务求让读者知道这套书、知道这套书的权威性、知识性,力求实现 “党史进校园”,让青少年读者朋友知道这套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党史读物,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丛书》特色分析

(一)作者选择:大家写小书,兼具准确性和通俗性

20本书由14位作者承担,这些作者有的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有的是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在党史研究领域都颇有建树。由这些学术骨干组成的撰稿队伍,保证了丛书观点、史实的准确。大家写小书,驾轻就熟,容易找到突破口,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容易引人入胜。

以 《丛书》之一 《中国有了共产党》为例,开篇文字是这样的:

1921年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笼罩着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今兴业路76号)的一座石库门寓所里,13位穿戴各异、口音不同的中国人正在秘密集会,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只有19岁,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另有两位外国人也表情严肃地坐在他们中间。在淡淡的灯光下,这些人的表情既兴奋又庄重。

这次不同寻常的集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会。那时,对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极其寻常的盛夏之夜,但对于悠久远长的中国历史,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要建立一个共产党?这个党要担负起什么样的使命?就让我们从充满辛酸的中国近代历史开始说起吧。

再以 《丛书》之十六 《面向世界的中国》为例,为了让青少年朋友们理解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也离不开中国”,作者以 “中国制造”引出话题:

前不久,据央视 《世界周刊》报道,美国的一位女记者萨拉·邦德尔尼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 《没有 “中国制造”的一年》。作为家庭主妇,萨拉在准备圣诞节礼物时发现,几乎所有与圣诞有关的礼品,都是中国制造。从圣诞树到孩子的圣诞礼品,她采购了一大堆,没有一样不是来自中国。萨拉由此感叹,圣诞节成了中国制造的节日。于是,她决心做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目的的经济学实验:一年不买 “中国制造”,看看结果如何。

(二)内容选择:适当取舍,合理安排

给青少年编写的党史读物,要充分考虑青少年自身的特点,要注重内容的选择。一方面,在保持党史脉络清晰的前提下,要兼顾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基础,要注重细节,因为历史事件本身比论述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有些重大历史事件本身有争议或是负面的,要考虑到青少年读者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适当取舍,合理安排详略和侧重点,做到既把事件讲清楚,又不会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造成冲击。

以丛书之十五 《神州涌动改革潮》为例,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的改革成功的事例。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人们有目共睹,但要将改革的历程作生动的描述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青少年读者有直观的感受,作者从安徽小岗村村民秘密承包土地的红手印契约说起,为读者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书中还列出了大量改革成功的例子和改革家的事迹,像步鑫生和马胜利这两位改革明星的成功范例,还有老舍茶馆火京城的故事。

《丛书》之十二 《十年内乱与抗争》记述了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历史。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动荡的十年,如何向青少年朋友介绍这十年的历史,能让他们在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有所感悟和启迪,而又不至于困惑,需要在结构内容上好好把握。编者各方数次讨论、书稿也数次修改,最后章节的设置是:一、“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二、对动乱的抵制与抗争;三、来之不易的成就;四、胜利的十月;五、“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深刻教训。这样的内容设置,既交代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回避挫折和错误,同时也将治乱与纠错的过程作了交代,让青少年朋友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有所思考。

(三)语言风格:浅显生动,通俗易懂

语言要浅显生动、通俗易懂。丛书编委和作者的共同努力,最终使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作品是生动的,有生动的史实,有生动的语言。

《丛书》之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里描写爬雪山、过草地的场面十分感人:“指战员们冒风雪,战严寒,手拉手,艰难地向前迈进。饿了就啃点干粮,渴了就抓把雪解渴,累了也不敢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有再也站不起来的危险。越往上爬,气温越低。红军身上穿的都是单衣,寒风吹在身上,冻得浑身哆嗦;雪粒打在脸上,像刀割似的疼痛;特别是一双脚,长时间在冰雪里行走,草鞋浸湿后冻上了冰,硬邦邦的,磨得生疼,很多同志的脚被冰碴划破,鲜血直流。” “在草地的有些地段,连续几十里水深没膝。一个战士陷进泥潭,身旁的战士急忙伸手去拉,由于用力过猛,自己也陷了进去,其余的战士赶忙解下绑腿带,将带头抛给陷进泥潭的战友,让他们缠在腰间,才把他们逐个拉上来。更糟的情况是,有时一个战士陷进泥潭,还来不及抢救,就已没过头顶,被污水所吞噬了。”

再看 《丛书》之十七 《春天的故事》中介绍 “傻子瓜子的历史命运”时,语言非常口语化,很通俗: “1981年10月,100多天不见的 ‘傻子’瓜子重新出现在芜湖市场。令人惊奇的是, ‘傻子瓜子’与众不同,瓜子粒大、饱满,进口一嗑三开,细品甜中有咸,咸中夹辣,兼有草药芳香,食者无不啧啧称赞。”

(四)编撰形式:图文并茂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每本3万字左右,几十幅插图,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之所以随文配有大量图片,主要是考虑到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图片尤其历史图片本身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和阅读内容,蕴涵着一定的信息量,能够辅助阅读;同时,能够使阅读更加直观、有趣,在 “读图一代”的青少年读者那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丛书》之十五 《神州涌动改革潮》里选用了一张新华社1997年发表的图片,内容是小岗村的乡亲得知小平逝世的消息十分悲痛。图片中的乡亲们胳膊上带着黑纱,脸上是沉痛的表情。可以说,这张图片很典型,表达的信息也很丰富,改革进行20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离不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支持与鼓励,人们感念小平的丰功伟绩,尤其是在改革中得到发展的小岗村群众在得知他逝世的消息时自然难掩悲痛。

《丛书》之七 《血沃大地铸忠魂》和 《丛书》之二十《名垂青史映丹心》是专门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烈士和劳模的两本。为了使青少年读者对英模们留下深刻印象, 《血沃大地铸忠魂》中将所有能收集到的照片都收入书中,讲到共和国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时,收入了他本人的照片,还有他父母的照片。普通的一家三口,为了革命事业不得不抛头颅、洒热血,看了照片相信更加能触动年轻读者的心。 《名垂青史映丹心》中收入了一些表现劳模工作和生活场景的照片,如 “铁人王进喜带领工人征服井喷”、“数学家华罗庚在农村推广优选法”、 “雷锋正和战友一起学习 《毛泽东选集》”、“张秉贵在称量糖果”的照片等等,让人能够真切的走近他们的生活。

注释:

①《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共20本,分成三个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一时期6本,并有专门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烈士和劳模的两本,包括《中国有了共产党》《井冈山上红旗扬》《红军不怕远征难》《抗日烽火遍中华》《延安精神耀千秋》《中国命运大决战》《血沃大地铸忠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扬帆启航》《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十年内乱与抗争》《大转折前的序曲》《伟大的历史转折》《神州涌动改革潮》《面向世界的中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科学发展谱新篇》《名垂青史映丹心》。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丛书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人梯书库”丛书
党史上的今天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