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启示——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08-15 00:47朱进芳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辛亥革命孙中山

朱进芳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大都是以伟大的事件为标志。孙中山是20世纪以来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个伟大人物之一,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在90年来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始终坚持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客观地历史地评价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实现了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回顾和梳理这些评价,既想表达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一种缅怀之情,也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有益的启示,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党的历史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几代领导集体对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评价

1.第一代领导集体:比较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对待孙中山,并高度评价其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认为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主革命导师”。毛泽东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建国后,毛泽东在 1956年写了《纪念孙中山》一文,对孙中山一生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作了新的全面总结: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改良派作了尖锐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把旧民主主义发展为新民主主义,以及谦虚务实、鞠躬尽瘁的精神。针对党内在对待孙中山的问题上曾出现的错误观点,毛泽东诚恳告诫全党,“孙中山的确做过些好事,说过些好话”,“这是我们应该抓住死也不放的,就是我们死了,还要交给我们的儿子、孙子。”“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3]

对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业绩,毛泽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推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使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2]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强调,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从孙中山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1]周恩来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上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董必武在这次纪念大会上也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长期历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但它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待孙中山的基本态度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评价,基本上为此后评价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定下了基调。

2.第二代领导集体:联系海峡两岸的强大精神纽带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受到了冲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时期,重新确立了孙中山应有的历史地位。1981年10月,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主要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等参加了大会。胡耀邦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他首先肯定了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指出:“辛亥革命违反帝国主义列强的意愿,推翻了他们所支持的清朝政府,这就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命运毕竟不是帝国主义所能任意支配的”,“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都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对于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同志们抱着崇高的敬意。”“对于孙中山的崇敬怀念,至今仍然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4]他呼吁在台湾执政的中国国民党为建设统一的国家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他说,我们如果不解决祖国统一这个难题,让彼此的力量在对峙中互相抵消,我们将何以上对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以来的先烈,下对海峡两岸的各界同胞和子孙后代呢?他告诉台湾同胞,不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经过一再修葺,而且奉化茔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其他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老家和亲属都得到妥善安置。他表示邀请蒋经国等台湾当局负责人和台湾各界人士到大陆和故乡看一看。

把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看作是联系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这是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孙中山作出的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评价,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促成祖国统一的诚意,同时也说明了纪念辛亥革命这样的历史事件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巨大意义。

3.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996年11月12日,在全国政协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他一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的目标,他所憧憬的一个现代化中国的美景,正在一步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而且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他的设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是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5]

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回顾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提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并称为世纪三伟人,充分肯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把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看作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一个崭新的概括,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于民族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站在新的高度,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予的充分肯定。

4.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三次伟大革命之一

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20世纪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再次肯定了孙中山先生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他在接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指出,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孙中山先生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深切缅怀了他毕生追求真理、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关心民众疾苦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格,高度评价了他组织领导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开创中国历史新篇章的不朽功绩。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6]

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他毕生追求建立统一富强伟大国家的奋斗目标。对此,胡锦涛也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骨肉相亲。争取和平统一,共谋复兴大业,有利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同胞包括各党派、各团体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同胞的福祉为重,真诚相待、坦诚相商,精诚团结、热诚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他呼吁,两岸同胞以及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努力,共同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胡锦涛表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继续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要铭记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振兴中华的夙愿,继续把几代中国人为之呐喊、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的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孙中山的旗帜是振兴中华的旗帜,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开创的事业,努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不移的目标。

二、启示

1.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能科学地评价历史。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时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历史人物,是当时先进力量的代表,他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方向。低估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也就无法正确理解一代进步的革命先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历史,从而也就无法找到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解放而奋斗的源头。因此,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高举孙中山的伟大旗帜,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应有历史地位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当然,任何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实践都无法脱离他的时代,充分体现着他所处时代的烙印。辛亥革命同样是这样。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人也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它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运动,没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客观上也是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皇帝,没有彻底。我们写历史时常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7]在谈到孙中山时,既高度赞扬了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同时又指出:“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对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评价中所体现出的尊重历史、客观科学的历史主义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党的历史,应从辛亥革命说起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毛泽东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7]。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辛亥革命发生10年之后,这绝非偶然。首先,从在政治上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其次,从经济上说,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从思想上来说,辛亥革命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以传播,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最重要的是,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因此,辛亥革命为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从辛亥革命说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孕育、发展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人的振兴中华的志愿,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又作了与时俱进的超越,从而避免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

3.发展两岸关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是将两岸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辛亥革命从发生至今,已近100年。在这100年的时间里,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发展历尽曲折。但是,两岸无论是在相对隔绝的时期,还是在交流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都是两岸人民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精神激励。孙中山一生始终把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作为至高无上的使命。临终前他留下两句传世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00年过去了,海峡两岸在经济建设方面都各自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中山先生的两项历史使命尚未完全达成。因此,在即将迎来纪念辛亥100周年的时刻,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依然是两岸同胞及海外侨胞在21世纪的两大重任。当前,海峡两岸同胞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两岸同胞应该携起手来,抓住机遇,彼此合作,累积互信,共创双赢。2008年马英九当政后,在两岸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了两岸“三通”直航,实现了两岸全方位大交流的良性互动,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成果,继续努力探索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符合历史潮流,所以胜利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要失败。振兴中华,实现统一,符合历史潮流,也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也许是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最重要的启示。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3]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0-10.

[6]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7]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辛亥革命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政党政治思想探析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