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储值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1-08-15 00:49赵雪莲
中国商论 2011年16期
关键词:发卡商家商业

赵雪莲/文

浅析商业储值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赵雪莲/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及消费额也在逐年增加,与之相伴越来越多的支付工具出现在人们的交易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商业储值卡”也发展得如火如荼,这里的储值卡是指各种商场、超市等发放的预存一定金额待持卡人消费时直接扣减卡内金额的卡片。

商业储值卡的定义及现状

1.商业储值卡的定义

储值卡是指发卡机构预收一定资金,并将该笔资金以磁介质、芯片或其他形式存储,持卡人可凭卡片上存入的全部或部分金额,在特定的机构获取商品和服务的电子支付卡片。

储值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开放式的,这类储值卡由专业的第三方发卡机构发行,持卡人可以在众多加盟的特约商户中支付使用;第二类是封闭式的,通常情况下由商业主体自行发售,且仅限于本商业主体内使用,如健身中心、美容院发放的储值卡等。

2.储值卡的现状及种类

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预付费市场的规模最少有8000亿元,并且正以2倍于GDP增速的速度扩张。这一市场之下,各式各样的商业储值卡,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势如破竹。

储值卡的主要种类可分为:

(1)公共服务机构发行的储值卡,如我们常用的公交卡;(2)专营机构发行的储值卡,如中国电信发行的电话及手机充值卡;(3)服务业和零售业商家发行的储值卡;(4)网络公司发行的储值卡等。

商业储值卡对消费各方的影响

毋庸置疑,储值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我们出门时可以不用携带大量的现金,也减少了找零钱的麻烦。而对于购卡者,满足了送礼、福利与避税的需求。

储值卡也给商家带来了很多好处,通过发放储值卡,增加了商家的营业收入。

对于自行发放储值卡的商业主体,通过发行储值卡,商业主体可以在不用支付利息的前提下提前获得资金,从而减少流动资金贷款的利息支出;还可以加速产品周转,促进商品的销售,增加企业营业收入;另外,比起现金结算,发行机构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与计算机对储值卡进行消费结算,达到节约成本费用的目的,这就是商业储值的电子钱包性质所带来的好处。

对于专业的第三方发卡机构来说,借用预付模式,可以无息拥有了大量沉淀资金,用这些沉淀资金进行投资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

储值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储值卡给我们的消费带来方便的同时,它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合法性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只有金融机构才有资格发行储值卡,但是,很多人现在都是正在使用一些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储值卡。所以,在现阶段法律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储值卡的合法性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2.信用风险问题。储值消费是一个长期消费过程,往往在消费中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状况,使储值消费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储值卡的发卡主体存在着信用风险。通过发放储值卡,发卡机构实际上是预收了客户的资金,那么就会存在大量的沉淀资金。由于发卡机构是无息取得这些资金的,那么庞大的沉淀资金即便不用来投资,只是简单的存放在银行,其利息也是很可观的一笔收入。

如果商家将这些资金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没有较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此外,一些小型的商家,自行发放储值卡,如果其信用不高的话,还存在着经营不善倒闭、债务人不履行义务、非法集资、恶意欺骗消费者等风险,一旦商家倒闭或是用户不能到商家消费卡里的余额时,要想退卡是很困难的,将会严重的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3.可能对客户利益造成损害。商业储值卡通常只能在发卡机构指定的商家,在一定的期限内消费,这显然影响了顾客的选择权,虽然这样能增大商家的营业收入、积极地促进消费,但是这些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另外,由于现阶段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般都是由发卡方单方面制定商业储值卡的使用协议和规则,并兼有解释和修改的权力,消费者却只能被动接受,一旦发卡机构和消费者发生纠纷,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发卡机构自行规定对于储值卡的残值处理,如果到期时用户储值卡里的金额尚未用完,一般不能找发卡机构要回。还存在着因为剩余金额太少,但是又不能现钱找零的情况,使得顾客无法花掉余额,这也是发卡机构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此外,由于现行的储值卡大多不记名不挂失,一旦用户丢失了储值卡,那么拾到卡片的人便可以任意消费卡内的金额。由于储值卡不记名不挂失,一旦用户丢失商业储值卡,损失就很难挽回了。

4.监管不完善。目前,针对广泛使用的商业储值卡,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也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管。发卡机构、商家可以随意的发放储值卡,储值卡的使用基本处于自由混乱状态。

没有明确的市场准入限制,发行主体的资质可能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法律法规来明确发行主体和用户的权利、义务,使用协议和规则一般由发行主体单方决定,一旦发行主体制定不利于用户的使用条款,那么当消费者和发卡机构产生纠纷时,消费者往往会处于不利的位置。

由于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储值卡的质量及安全措施较差,应用的技术不统一,这样不同种类的储值卡在质量、防伪和保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有的发行主体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采用低水平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商业储值卡就会产生较高的损坏、严重的信息泄露以及伪造等风险。

5.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储值卡的发行使用会给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冲击。发卡机构通过发行商业储值卡,可以获得大量的免息资金,当资金大量剩余时,可以将沉淀资金借贷出去,获得高额的利息收益,这将会不可避免地减少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破坏正常的资金供求,从而减少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来获得的正常收入。

6. 税收管理带来难度。商业储值卡的发行及使用,给税收管理带来难度,为偷税漏税提供了便利。一些单位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将商业储值卡发放给员工,这样很容易的隐瞒了员工的个人所得,从而减少了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另外,有的单位通过在购买商业储值卡时开出虚假用途的发票,将其计入成本或费用,少缴企业所得税。还有的储值卡发行违反了发票管理规定,在销售和购买过程中使用非税发票或三联单据,逃避了必要的营业税款。

对规范商业储值卡管理的建议

随着经济信息化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储值卡将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扩张,在鼓励商业储值卡发展的同时,为了解决目前商业储值卡的问题,使之更好地为消费服务,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对商业储值卡的有效监管,同时提高商业储值卡的安全性。

1. 制定商业储值卡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监管机构。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明确储值卡发行的范围,并结合现阶段储值卡的使用情况, 明确商业储值卡的定义、功能、准入条件、使用范围、技术标准等,赋予商业储值卡以合法地位,明确发卡主体、用户及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商业储值卡合法合理的发展,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监管。同时,鉴于目前商业储值卡发行主体的行为已具有金融机构的特征,有必要把商业储值卡纳入金融管理体系,对商业储值卡的发行、流通、清算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与此同时,明确商业储值卡的监督管理机构,使商业储值卡的发行及使用在监管范围之内,从而有利于商业储值卡更好更快的发展。

2.对储值卡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由于储值卡的发行对发行方有着较大的利益,对专门的发卡机构而言,发行储值卡可以获得大量无息资金的使用权;对于一些自行发卡的商家而言,自身发行储值卡可以稳定客源,增加营业收入。所以发行方具有强烈的发卡动机,但同时也蕴含了很大的风险。因此,治理储值卡的关键是要确定发行商业储值卡的市场准入条件。

对商业储值卡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通过公正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可以大幅度地清理信用不佳的商业储值卡,使风险大、管理欠规范的储值卡退出市场,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商业储值卡的整体信誉。

3.加强对储值卡业务的监管。政府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国商业储值卡的发行、流通、结算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管,并加强税收管理、财务审计和权力监督。

应加大力度监管好发行主体商业储值卡预付资金账户的使用情况,建立起有效的准备金制度。对于用户预付资金账户和发行主体自有资金账户应分别进行管理,不能混为一谈。

对沉淀资金的管理,可以由储值卡发行公司选定托管银行,由托管银行来进行管理。为了防范储值卡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消费者使用前,储值卡发行主体需要将商业储值卡内的资金存放在银行的专户中,待消费者支付完成后,再从托管银行专户划付款项。

通过制度和监管,限制沉淀资金的最大使用额度和资金的用途,避免沉淀资金投入具有高风险的项目,以免产生信用危机。

4.提高商业储值卡的安全性。制定商业储值卡的技术标准,规范商业储值卡的质量、材料和相关技术,从而防范商业储值卡技术上的风险;采用可靠的防伪技术和保密技术;加强人员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工作,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发卡商家商业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No.4 快手电商:已帮助至少50万线下商家恢复生意
彩虹发卡
要戴发卡的小男孩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自动发卡机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