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与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以文山学院为例

2011-08-15 00:53那丽芳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音体美大学英语教学

那丽芳

(文山学院外语系,云南文山663000)

音乐、体育、美术类学生(以下简称音体美)是一群特殊的英语学习者,有着独特的思维特征、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特点。但由于英语基础普遍较低,缺乏坚韧的意志,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不够自觉,情绪波动大,缺乏明确持续的学习动机,专业评估标准特殊等种种因素,音乐、体育、美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在英语教育的边缘,且缺乏对音体美学生认知、情感、学习策略、英语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甚至都没有符合此类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大纲。文章就新建本科院校音体美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学习与教学现状

1.1 音体美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笔者对文山学院2010级专科一年级音乐、体育、美术5个班(共215人)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1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6份。问卷就音体美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涉及学生英语基础、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时间、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几个方面。

1.1.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笔者对文山学院2010级专科一年级音乐、体育、美术5个班(共215人)的学生的入学成绩进行了调查,发现5个班中没有一个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上90分,大部分成绩在30~40分之间,最高分84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39.02分,只达到总分(150分)的26.01%,且96%的学生不会读英语国际音标,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极差,可见英语基础有多么薄弱。

1.1.2 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时间

从调查中发现,少数学生(只有5.83%)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有70.87%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另外学生对英语的投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的时间很少。据了解,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足3小时的占85%,只有对英语很感兴趣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经常学英语;56%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因为专业课任务太重,38%的学生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现实的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随之产生学习注意力减弱、注意涣散且难以持久的学习困难现象,学习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效率下降,进而导致学习兴趣丧失的恶性循环,表现为上课睡觉、无精打采、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逃课等。

1.1.3 学生英语学习模式

通过调查得知,经常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英语的学生仅占3.88%,从不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英语的学生多达85.44%。而音体美学生更喜欢发散性的思维和思想的自由性,在经常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英语的学生(3.88%)中多数学生(89%)只是听听英文歌曲,看看原装英语影片,没有其它的专项训练。

1.2 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2.1 教学内容

就文山学院的公共英语教学来说,其教学内容还没有形成一套经过科学论证的体系,其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而且艺术和体育专业的学生英语起点也比较低,其英语教材选用外研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即由郑树棠主编的《新视野英语教程》,每周4个学时,没有听力课,不要求通过全国四级考试,自愿参加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但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学期考试。这种教材,在内容安排、课程设计上更重视学生的读写和语篇能力,这对于音体美学生来说难度太高了。而且这套教材的文章选材对于大部分音体美专业学生而言内容偏难,缺乏具体的专业特色,词汇偏多,学生要想熟练掌握和应用其教学内容不是课上的认真学习就可以的。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还是不能跟上教学内容的进度,他们的挫败感就会与日俱增,以致最终放弃英语学习。

1.2.2 教学模式

由于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缺少足够的语音室和多媒体设备,目前文山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传统的“四个一”: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单词和语法知识的讲授填充着整个课堂,教师是整堂课的主角,教师讲,学生记。整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却平平,学生们除了机械地学习到一些语言点之外,其听、说、读、写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这样就使本来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就不高的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恶性的学习循环就会因此而形成。

1.2.3 教学方法

据调查,文山学院英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方法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是一门语言进行讲授。老师是学生摄取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在课程设计、教学安排、课堂组织、任务设置等方面,学生不能参与进来,丧失了自主性。这样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学生抱怨教材太难,老师也埋怨学生不参与,水平太差。最终导致学生“哑巴英语”的形成。

2 提高音体美学生英语学习与教学效果的对策

基于音体美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从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强化职业分析与课程开发、积极引入ESP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Internet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多给予音体美学生人文关怀等方面来解决以上问题。

2.1 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应该是服务,其功能是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服务于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要主动与学校及各学科的需求结合起来,在学校的发展中获得自己的发展,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务;而且,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要衔接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另一方面应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对英语运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更注重思想性,视野更开阔,以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1]因此,课程体系要做到贴近实际,及时把职业岗位所出现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保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实用性。注重相同、相关课程的综合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开发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的课程。另外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适应不同水平、不同需求、不同发展趋向的学生的要求。

2.2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强化职业分析与课程开发

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走访各个用人单位,或者是听取历届择业比较成功的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或者组织专业教师在吸取用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对于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英语知识的需求,对学生所需的通用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分析,按照在职业岗位上活动和发展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兼顾知识性和实用性及学生实际的英语基础,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分级、分单元细化,科学而合理地编写校本教材。

2.3 积极引入ESP教学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致有3个类别:第一,普通英语/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第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第三,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其中,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分为与专业学科密切结合的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与就业有关的职业英语(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是指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教学内容,它探求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从普通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其教学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效进行专业交际的语言能力。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最能反映学校和学科特点,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以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为取向是ESP教学的培养方向。[2]目前高职普通英语(EGP)教学已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应从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手段、教材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学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发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4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Internet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

21世纪头10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特征,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英语教学新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3]。音体美专业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更适合将多媒体和网络引入课堂。多媒体可以减少教师的主控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更大的空间还给学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以及人机的互动。构建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协商式讨论和交流的互动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4]计算机辅助下的协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真实、有效和低焦虑状态的学习环境。

2.5 多给予音体美学生人文关怀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情感过滤的作用。外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态度、动机、焦虑、自信心等[5]。通过调查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音体美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有来自家庭的因素,如经济贫困、单亲家庭等;也有来自社会的因素,如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很少得到适当的激励,一直被否定,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缺乏成功的情绪体验。而情感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情感总是伴随认知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为认知创造条件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和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

3 结论

音体美学生的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指标。就音体美大学生英语教学面临着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看法和建议,希望音体美专业学生英语教学能引起广大教育者、管理者的重视,让音体美类英语教学融入我国正在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

[1] 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研之声,2011,(3):4 -9.

[2] 陈瑛.高职英语的ESP教学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5.

[4] 韩少杰,李新涛.网络环境下协同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7-90.

[5] 薛荣.“情感过滤假说”及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2):106-109.

猜你喜欢
音体美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论榆次区乌金山镇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进行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学
重视音体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