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潜移默化,构建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德育机制

2011-08-15 00:42翁海丰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礼仪细节文明

翁海丰

(兰溪市永昌初中,浙江 兰溪 32110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谋求德育回归生活已获得学术界普遍的认同,被认为是传统德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而践行生活教育理念离不开德育机制的构建,需要关注细节、潜移默化,积极营造和培植生活教育的实施环境。我校为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除了周末外,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都在校园内进行。根据这一特点,参考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怀特海“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的教育理念,我校提出了“走进生活,实践生活,学会生活”的生活教育理念,以学生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为教育平台,开展校园主题文化建设。即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关注细节,潜移默化,用生活大课堂来感染学生。

一、“衣”

“衣”:指学校的整体面貌和学生个人的文明礼仪和精神面貌。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校园是学生的家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校园文化环境直接作用于学生。所以,首先要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从学生生活的细处着手,使校园的“衣”——仪容整洁优美,校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软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中无形的管理手段,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完成知识传承的同时已经不能完全承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育要素。学校管理工作任务已不再是简单地使对学生的管理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人文素质教育是人和社会的创造性的一块绿地、一条“会说话”的长廊,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启迪,严谨的校风、富有哲理的校训传递给学生的是伟大的时代精神、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哪怕仅仅是“手抄报”“书画展”,带给学生的感染和熏陶也是课堂无法实现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价值及多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学校德育管理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细到每个角落的环境管理。学校每一个绿化带里都竖立着选自《论语》的礼仪宣传语;每一个教室靠近前后门的墙外都挂着学生自己创作的画;每一个拐角处都张贴着提醒同学语言举止文明的标语;每一个教室里都有专门摆放卫生工具的铁柜、书籍交流的书柜、收集饮料罐的纸箱;就连学生停放的自行车,也是一字排开,后车轮摆成一条线,车把一律向右(左)看齐。在硬环境的管理上处处不留漏洞。同时,学校在软环境的管理上也不松懈。教师们发现,刚入学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喊话、下课追逐打闹、在教室大声喧哗等现象严重,给人感觉特别粗鲁。为了随时发现、及时纠正这些不雅行为,团委、学生会组成了一支全部由学生会干部组成的“文明礼仪督察小组”,课间、午休时间,小组成员带着“文明监督”的袖章,活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充分起到了校园软环境的净化作用。

细到每个步骤的过程管理。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自省内化和生活体验,文明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永昌初中非常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比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学校都要评选“精神文明班级”,“做文明观众,人走地净”是学校的一贯要求。现在全校学生已经完全能做到,只要是他们的活动场地,就均无一个饮料瓶、一张食品包装纸。学校就餐的管理也落实到细节。

常规与特色齐飞 礼仪伴和谐共生

加强对学生的“衣”——仪表的指导和检查,通过对学生进行仪表和礼仪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

明代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髓。”身居礼仪之邦,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每一个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礼仪涉及每一个人,关系到方方面面的生活细节。永昌初中脚踏实地抓礼仪,把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行为中。全员化、个性化礼仪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了期待的眼神、信任的目光、宽容的心境、亲情的行为,让学生事事、时时、处处感受到纯真、善意、友爱,即便是一块冥顽不化的石头,也被慢慢焐热了。细到每个环节的量化管理。多年来,永昌初中抓好抓实一日常规、一周常规,落实各项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严格执行“五项评比”检查制度,做到严格、公正,反馈及时。将“五项评比”、仪容仪表、黑板报等常规项目与各种班级竞赛获奖一起记入文明班级积分评比,促进各班竞争提高。

二、“食”

“食”:指以新食堂就餐制度的落实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就餐习惯、公共生活能力和公共生活意识,争创“文明、有序、整洁、节约”为目标的食堂文化。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食堂是体现和培养学生素质、融入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既可以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又可以通过培养和创造良好的公共生活文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教育。

永昌初中的学生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学校统一用餐。通过生活教育,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打餐排队、吃饭安静,吃完饭连桌上的饭粒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由于细节化的管理,校园秩序井然、整齐清洁,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生活,校园里到处跳动着和谐的音符。

本学期,学校推出了“文明用餐之星评比”的活动,将对学生的文明用餐要求细化到25条具体标准,每月根据标准进行评比,并对文明用餐之星进行宣传表彰。有一位女同学在开学初对照25条标准时发现,自己乱倒剩菜剩饭的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于是目标明确地进行了整改,在第一次评比中获得“文明用餐之星”称号。之后,在年级优秀团员的评比中,她也脱颖而出,这说明,细节管理不但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而且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有人说,永昌初中管得严,其实是管得细,要求标准高。

三、“住”

“住”:以寄宿制学生管理为平台,以寄宿制管理创优活动为抓手,争创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寝室文化。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如何丰富学校德育管理手段,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唤起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寝室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休息场所,也是锻炼学生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对学生的个人生活进行指导,加以检查督促,让学生在个人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精神、责任心等,从而达到创建有生活教育特色的寝室文化的目的。

四、“行”

“行”:以文明班级评比为抓手,以落实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目标,营造具有集体生活教育特色的班级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集体,通过一系列评比活动,感受到集体生活带来的荣誉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能为班级争光或影响班级荣誉,从而学会关注个人的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守纪意识,规范个人的行为,提升个人道德素养,达到创建具有集体生活教育特色的班级文化的目的。

建设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这是摘自《学习的革命》中的一段话,告诉我们:孩子的个性生成,与他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班级渡过,因此班级生活——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班集体建设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理想乐园,它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自主创造、自我完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综合素质。集体建设造就了一支富有新的思想观念、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的班主任队伍,并为班集体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

总之,脚踏实地抓德育,把生活教育渗透到细节中,从穿衣吃饭、日常行为,到言谈举止、社会交际。只有德育“活”起来,才能“火”起来。德育课堂要想焕发强大的吸引力,必须坚持以生活为主线,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情景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模式,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确立生活主题,通过关注细节潜移默化,构建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德育机制,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主动建构德育修养,提升思想境界。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刘济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2001,6,(2).

[3]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猜你喜欢
礼仪细节文明
请文明演绎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漫说文明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对不文明说“不”
细节取胜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