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张扬的年代呼唤教学评价的公平

2011-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师

汪 琴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023)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段精彩的话:“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目前,受教育者的主体有一个独特的称谓,那就是“90后”。“90后”是一个极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活泼开朗,知识丰富,乐于展现自我。他们喜欢被关注,希望被认可,而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个性张扬的他们期待教学评价的公平,让每个人的个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公平评价对于促进“90后”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教学评价对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接收到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学校里的考试分数,作业的批语,各种活动的小结,学期末的评语,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校外的家访,家长对学生的肯定与否定,社会对学生的反应……

评价伴随着学生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全过程,对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以分数为主的评价上,无视“90后”学生个性的复杂性,这样的评价会严重制约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性张扬的年代呼唤教学评价的公平。

地理学习的评价,应当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用公平的评价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90后”在地理课堂中找到自己的地位与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以地理学科为载体,对“90后”进行公平评价的有效途径

在地理课堂中,怎样营造公平的评价环境,让“评价”真正起到为“90后”个人发展导航的作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生命力的评价方案。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和社会背景,这必然构成他们的个体差异。教师用同一个标准、同一把尺子去量出学生的高矮长短,判断他们的学习状况,从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实际上是不公正的。比如,在一次地理开放性测试中,我布置了制作一份保护水资源手抄报的作业,有甲、乙2份制作水平相当的作品,我并没有给出一样的等第,一样的评价。因为,甲同学基础好,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却没有作出努力,而乙同学本身基础较差,却是经过自身的最大努力完成这次作业。那么前者应该提醒甚至批评,后者值得大大表扬,这样的评价才是公正的,才能促使两类学生都能正确地评价认识自我,进一步发展。如果以同样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导致师生合作交流少,信息反馈不够,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思维特点,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并在其原有的能力基础上给予最适当的帮助,以求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发展,这便是我们的教育使命。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当然对于孩子的不足,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要给他们适当的机会、充足的时间去弥补,让校园和课堂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回避差异,更不能视而不见。正是有了差异,才成就了这世界的五彩斑斓;正是有了差异,才成就了教育工作者的成长。教与学都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而教学评价更应尊重孩子的差异,把差异变为一种资源,制定有生命力的评价方案,对症下药,触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与之共鸣。

2.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赋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中,经常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评价的方式非常单一,这已不能适应当今“90后”学生的发展需求。它简单地给出学生成绩,而看不到成绩背后不同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只重视可测量的外在的行为目标,而忽视内在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课程、教学和评价之间被处理成简单的线性关系,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及有效的反馈调节。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地理教学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述、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评价形式外,也可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例如,开放性测试就是一类很好的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类型,也将是今后地理考查的一大特色。在一次关于“家乡海州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和保护海州的古建筑?”的开放性测试中,学生递交的作业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有的是一幅发人深省的宣传画,有的是一篇思维缜密的论文,有的是一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的设想编成了一段小品,还有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登在了博客中,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这一次地理开放性测试使我感慨颇多,它使我看到了孩子们令人欣喜的进步,也使我认识到了改变传统评价方式的必要性。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虽然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给教师的评分或者评价学生带来了一定难度,却还给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学生创新精神的考察。

3.共享评价的权利,在互动中激发智慧的火花。

“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地理课堂中的师生、生生都是平等的,都享有表述自己观点的权利,在语言的交集中、思维的碰撞中,才会不断有绚丽的火花闪现。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评价,依据师生共同制订的学习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检查任务的完成进度与目标的达到程度,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调整和改进学习。

学生之间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如可采取口头评价、表格评价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建立良好的生生互动关系。被评价的学生同时成为评价的主体,使评价不仅成为目标,而且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成为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的机制,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评价如和煦的阳光,照耀孩子的心灵,增强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灿烂多彩。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互帮互学、思维火花碰撞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少说一点,多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但是在学生参与评价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不但要发现别人的不足,而且要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营造一种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评价的主体中,教师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应是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

共享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真正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深切感受到课堂应该是动态的、生成的、不断建构的,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4.坚持及时动态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它关注的是人和人的发展,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发展的功能,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成长的手段。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应尽力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比如,在“北京的四合院应该拆掉还是保留”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作品的质量,还要关注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过程中的表现。比如能否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收集一手或二手资料;能否通过实地观察与调查等方式获得资料;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能否通过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发展。

再比如成长记录袋评价,也是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和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过程中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

收获的日子是喜悦的,而通往收获的路上更是幸福满满的。每一个学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希望自己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能得到老师真诚的肯定,犯下的每一点失误能得到老师善意的提醒。“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及时动态的评价使教师关注了教育的细节,抓住了教育的契机,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个性张扬的年代呼唤教学评价的公平,“90后”学生期待着教师转变传统评价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努力,共享评价的权利,赋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地理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学评价中,要多倾注爱心、耐心,用春风化雨的温情去滋润每一株渴求生长的幼苗。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各样美好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这片田地上的每一株幼苗,然后通过及时的师生、生生评价,让这些萌芽不断成长,让这片田地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收获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