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1-08-15 00:43邹济南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治思想

邹济南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湖南长沙410007)

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邹济南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湖南长沙410007)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控制了互联网这个思想舆论的制高点,也就占领了思想文化的主阵地,也就掌握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大学生信息来源良莠不齐,自我辨识能力较弱和网络自身建设没跟上等层面上。只有依托网络从内容、功能、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拓展,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拓展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问题是大多将其作为被动补台式的工作而存在。进入网络化时代后,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按老一套在原地踏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滞后性。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科学预测不够,往往是问题出现和矛盾激化后再去解决。二是短期性。即就事论事较多、长远考虑少,被动应付多、主动引导少。三是单一化 。主要是合力不够,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乏力,思想教育、舆论导向、环境熏陶、典型示范、反面警示、人格感召等方面的综合效能比较差。以上表现造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受限、形式单一、实效降低,使思想政治工作防范、教育、引导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内容、形式、时空的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拓展,也就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从方式、方法、工作重心,以及时间、空间等诸多方面,突破固有的模式,有所创新,有所扩展,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加切合实际,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作为继报纸、电视、广播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趋向。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超亿户,稳居世界第二位。据调查,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2%,其中18岁以下的网民占18.8%,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1%。在教育领域,青年学生成为“上网一代”,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日益明显。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强化了对青年学生的知识素养、人格品性的塑造功能,网络在大大增进青年人知识和扩大眼界的同时,各种信息垃圾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面对信息网络时代,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积极上网,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开拓工作新局面。网络是新时期的信息高速公路,控制互联网这个思想舆论的制高点,就意味着占领了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开展积极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一、改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务必建好校园网络

从高校这个社会组织的整体来看,在传统观念中,高等学府是一片净土,是近乎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神圣而又神秘。但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因此,建设好覆盖面广、内容新、信息量大的校园网络更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近年来,高校的校园网络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创建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了物质条件。高校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网上校园,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网站可以开辟学习生活、实践指导、信息发布、就业辅导、就业技巧、考研须知、心理咨询等栏目;开设校园网“思想论坛”,给大学生们一个既可评论时事又可评论校事、畅谈人生、理想、价值的天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校园网络从空间上来讲,已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在办公室、班级体的传统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了课外,延伸到了校外。网络的交互性提供了更方便更大范围的群体学习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动态过程,高校“围墙”的概念已逐步消失,不同高校的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专业、思想和心理等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

校园网络从时间上讲,已改变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在八小时之内的传统习惯,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为“全天候”。时刻关注学生八小时之外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并在网上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主动占领八小时以外的思想文化主阵地。校园文化纳入网络,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平等地参与其中,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由此促成了崭新而独特的文化形态,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创新的契机。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在虚拟空间建构优良的教育平台,是信息网络时代校园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不少高校建立的数字图书馆、BBS(电子公告版)交流社区等,为学生查阅资料、猎取知识、获取信息、交流学习经验等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二、改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构建网络教育体系

积极倡导各高校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要互相联网,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富有中国高校特色的“政工网”教育阵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的网站要以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代表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央网站的资源,充实自身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特色,创造性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政工网”,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且在网络上形成燎原之势,各地高校师生都可随时在网上获取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接受内容丰富健康、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在全国高校系统真正形成“大政工”局面。

由于网络具有的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点,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使其更加灵活多样,吸引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先进的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能够使人如身临其境,使教与学、情与理、形与声、形与神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给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这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可将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等专题片上网,共同进入课堂。同时,利用互联网络,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开展网上思想教育活动,如网上心理咨询、网上聊天、网上访问、网上知识竞赛、网上问卷调查、网上警示教育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网络体系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先进典型宣传、政策法规宣传、调查研究和网上征文等工作。还可以适应网络特征,创新教育方法,由简单灌输教育转为正面教育与引导相结合。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等网站和主页等,开通交流热线,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图书馆、开办电子报纸、电子杂志、设立网上交谈室或网上论坛,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电子信箱为个别学生提供专门的指导和帮助。

三、改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功能务必加强管理和引导

由于网络具有开放、兼容、快捷、生动、虚拟、无序等鲜明特征,因此网络时代的到来,也给高校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就象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娱乐的方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冲击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此,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应坚持正面灌输、正确引导和严格管理,倡导健康的网络主流文化,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身“免疫力”。

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时,各高校的网络管理部门必须加强信息网络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侵蚀大学生思想。要以法治网,加强管理与引导,建立网络伦理导向机制。面对国际互联网上良莠不齐,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给互联网空间以一片“蓝天”的目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同各种网上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为高校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网上的交流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虚拟,它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减少顾忌、提高交流的深度。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个体思想较多地受社会环境、伦理观念以及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制约。而网络上的虚拟环境相对平等,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那样的垂直型关系,因此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的鸿沟较易拉近;通过网络能够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做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针对性,更具亲和力。

针对高校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应坚持标本兼治原则:一是高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大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年学生的理性自觉。二是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自觉抵制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等内容的诱惑。三是要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咨询网站,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帮助广大学生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托网络的拓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又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文化正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进入学生头脑,影响学生的成长。要在网络化时代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就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刘献君.迎难而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J].中国高等教育,2001,(3,4):34 -35.

[2]张富良,王丽霞.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整合[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2):62-63.

[3]邓春初.论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9):38-40.

[4]刘岚.网络条件下德育管理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4):44 -47.

2011-07-16

邹济南(1955-),男,湖南衡阳人,政工师。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