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以二胡独奏曲《赛马》赏析为例

2011-08-15 00:43傅镭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赛马二胡赏析

傅镭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以二胡独奏曲《赛马》赏析为例

傅镭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和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工具。但是在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发展却出现诸多不足。为实现这一课程的设计目的,提出了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改革方向和实施方法。

音乐欣赏;高校;课程设计;《赛马》

一、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课程。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学校的公共通识必修课,这门课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加强学生内涵建设、强化素质教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同时,在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发展上也逐渐显现了诸多不足。

1、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没有吸引力。很多高校设置的音乐赏析课程都只局限于欣赏音乐,而忽视对于音乐素质的培养。音乐欣赏课程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审美判断,区别、品味并能够品评不同音乐作品的细微之处。但是现在很多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都成为了简单的听歌课、看电影课。

2、授课教师与授课对象知识层面脱节,没有系统的授课教材,教师对于课程定位不清。授课教师多为音乐专业人士,而面对的授课对象却是对音乐接触不深的普通学生。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多接触的都是流行歌曲,兑取器乐音乐很少触及。流行歌曲以歌词来表达较多。而民族器乐及交响乐等绝大部分的音乐都是以曲调和乐器的乐音变化来表现内容和情感,这对于听惯了歌词猜意的学生们来说,必然是个很大的挑战。受众与传播者的思维模式和实现目的存在的差异导致了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失败。

3、被划分为非考试科目,课堂到课率极低,课程实际效果差。据有关资料显示[1],在校生选修音乐课的不到15%,即使选修了音乐,其学习的态度也难与其他课程相比。同时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底下,有一半以上是谱盲,缺少对音乐欣赏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85%的大学生不会识谱,75%的大学生不懂得怎样去欣赏音乐,95%的大学生不会演奏乐器。

4、在欣赏材料的选用上,中外比例差距大,选用国外音乐较多,对于中国的民族音乐采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设计

(一)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理念转变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充满美的享受。音乐教育需要艺术性地教学,利用现代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平铺直叙的讲解、写实性描述,避免使用灌输的方式教学,使抽象的理论课程与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结合,师生间互动、双向地进行审美交流。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顺应高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审美习惯。使用适合学生心里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可以采取讨论法、想象和观看专场表演的形式,从学生所熟悉作品开始。逐步建立起他们对自己音乐欣赏能力的信心。

3、结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转变课程设计理念

依据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接收学习,需要在引导性材料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接受事物意义[2]。大学生依据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知觉能力成熟,思维能力高度发展。只要利用相关的古典器乐赏析常识,使之与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符合逻辑的联系,授课对象就可以高效地掌握大量系统的、完整的、精确地音乐知识和审美体验。

(二)授课题材的选取

1、我国作曲家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学生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选用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标本,是使课程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法宝。

2、二胡是我国民族拉弦乐器中的代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在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都有广泛的使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于二胡的接触了解比起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却相对较少。

3、选取《赛马》作为欣赏曲目,可以普及二胡知识,使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多的了解二胡这一民乐艺术瑰宝。同时《赛马》所蕴含着的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使其具有无穷的生命活力和崭新的时代精神。选择这首乐曲,有助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学生产生对本土文化产生身份认同。

(三)课前信息搜集

1、课前要求学生对与授课曲目相关的知识点展开信息搜集

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为各类知识的学习与归纳提供了便利。学生完全有能力在课前搜集足够多的信息来了解《赛马》。通过多了解,多接触,能够触发大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即使仅仅是从网络上搜集他人的整合的资料,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2、信息搜集对象应该包括:作者及其生平、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中独有的演奏技巧及其地位,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相关的拓展知识。

在《赛马》的欣赏中,可以在事先要求学生制作一份翔实的资料整理,其内容包括:①《赛马》表现的是什么场景?那达慕大会的产生及其内容?②二胡的结构特色及其发展历史和基本的演奏技巧③《赛马》中特有的演奏技巧以及这些独特的技巧有无通过日后的其他曲目得到发展?④搜寻《赛马》的曲谱,并初步了解基本的识谱知识。⑤对同时代的类似乐曲进行搜集并展开比较,分析《赛马》可以脱颖而出的独到之处。

3、落实方法

为了落实到教学设计中的课前准备部分,应当采取小论文或者资料收集报告的形式来要求学生进行准备。这份小论文或者报告会被作为课程结束时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授课中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

1、通过聆听来感受作品

(1)一听二听,由对乐曲内容的整体把握到对演奏技巧的揣测再到最后可以品味乐曲之妙。音乐欣赏课程要遵从人类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音乐欣赏课程的课时限制决定了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乐感,培养一种赏析音乐的方法。

在课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对于《赛马》曲目的现场欣赏,使学生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拨奏、颤弓和滑音与音乐表现的融合;体味感知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乐曲的方向。在了解二胡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后,通过二胡弹奏手法的变化及音乐旋律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对乐曲所表现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产生思考,如在乐曲的第三段,在乐曲的高潮顶点用颤弓奏出的强烈的震音,声势浩大。

例: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语言是对非音乐因素进行简要准确讲解的之后,对音乐本身的结构、表现因素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2、通过试唱旋律和试弹技巧来增进课程效果

(1)为什么要试唱和试弹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现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的被动性。在现有的课程设计中,学生仅仅被作为听众来对待,接受授课教师灌输的知识点。这种被动型违背了音乐欣赏尊重个体感受的特性,抹杀了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初衷。

《赛马》是由蒙古族民歌《红旗歌》改编而来的。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经作者黄怀海独具匠心的二胡演奏技巧,成为了一首风靡全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传世之作。打断的拨弦技巧、由远到近的富有弹性的跳弓、随后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独白式华彩乐段,慢弓、快弓的变换曲折,这首《赛马》将二胡的演奏技巧提高到了新的高难度水平。其演奏技巧的重要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些繁多而复杂的演奏技巧如果仅仅凭授课教师的口授,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的。

通过搜集资料、初听二听以及授课教师的讲解后,学生对于《赛马》中独特的演奏技巧应当有所了解。此时可以要求学生亲手弹奏二胡,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想象去尽力模仿拨弦、颤音、快慢弓等技巧的表现方式,思索究竟什么样的力度和角度可以表现出这种特效。

(2)学生试弹试唱的行为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授课内容更深的兴趣。实践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直接地感受二胡的演奏方式及美妙音色,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民乐的博大浩瀚以及传统民乐技术的技术高度,提升民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二胡的进一步了解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提升学生对民乐的了解深度和爱好层次,也是解决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足的手段之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缺乏规范化的制度建设,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和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3、对音乐表达的情感及其引申意义的赏析

(1)《赛马》描写的是蒙古那达慕大会的热闹及喧哗,也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幸福、欢乐和繁荣。在展示了蒙古族人民豪爽、善骑的民族特色之余,也把听众的心带到了风景优美的大草原上。通过节日的盛会的赞誉,间接地表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2)民乐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特有的魅力。《赛马》的创作者和听众们具有相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天生地拥有更高的领悟力。将具体的作品置于中心文化整体的背景上,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美之所在。通过恰当的指引,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感受乐曲深层的文化和情感意义。

4、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

通过有目的地选择赏析的曲目,由多次听取曲目,结合技巧分析感受作品的独特之处,最后使授课对象在对作品有更全面理解。

公共音乐赏析是一门重在过程而非结果的课程。让授课对象多听、学会听、学会欣赏,就已经达到了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其实是音乐欣赏的方法论的教授和实践,这门课程是为了教会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学会欣赏、品味音乐的美好博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程设立的目的:通过音乐教育,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道德情操。

(三)课后的追踪

1、在《赛马》欣赏课程完成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提交与《赛马》相关的延展学习的资料,以及通过对《赛马》的赏析而从中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收集更多有关马的乐曲、歌曲,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认识其他民族乐器:琵琶、古筝、笛子等。

2、课后的追踪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各类事物和现象的兴趣,提升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敏感程度。音乐中折现的美好愿景或者悲惨现实,可以使学生产生各种间接的社会体验,使他们对社会现实多加思考。同时音乐也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学会对音乐的恰当欣赏,可以推动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

3、音乐作品的题材广泛,不同的作品中也包含着各类社会和自然现象。通过对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课后延伸,可以促进日渐读死书的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观察力,提升他们对于各类现象的敏感度和观察力,协助解决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有知识无文化、有学历无能力、有思维无思想的危机,对自身的历史失误形成的文化断代危机。

三、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考核问题

1、课前的信息搜集和课后的延展学习的结果都需要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结合到课率作为课程考核的唯一依据。现行的课程考核多为期末时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音乐欣赏的论文。笔者认为这种考核方式不可取。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会使音乐欣赏课程向应试教育发展,背离了设立该课程的初衷。而将每节课课前准备、课堂到课率和课后资料整理作为审核依据,则可以均衡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2、现代的学生普遍地存在着较为懒惰的性格特点,对于非考试科目或者与毕业证不是直接挂钩的科目,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相关科目授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常常置之不理。通过将课前的搜集资料和课后的拓展研究设置为课程考核的标准,可以给授课对象施加必要的压力,是使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实现期设计目的的重要保证。恰当的考核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逐步引导,来达到开设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抓好音乐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完善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举措。做好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合理的教学规划,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欣赏课程完全可以实现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并陶冶其情操、使之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

[1]朱依群.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报,2003,(4).

[2]李夜雪.普通高校交响音乐赏析课程“颠倒时代顺序“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07,(12).

[3]申波.审美意识与音乐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4]文茹.浅谈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J].音乐天地,2005,(4):12-14.

2011-07-15

傅镭(1970-),男,福建泉州人,讲师。

猜你喜欢
赛马二胡赏析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赛马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赛马比赛
思乡(二胡短曲)
向着各自的梦想奔跑——《赛马娘 Pretty Derby》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