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2011-08-15 00:43张维香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张维香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

手机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张维香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

信息化的时代,手机媒体因其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视手机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增强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和运用,探索手机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G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逐渐成为传播能力强、影响范围广及使用快捷的大众媒体之一。所谓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一个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传媒平台[1]。手机媒体因其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便携性及创新性等特征受到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欢迎。如今,手机媒体迅速、广泛地占领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阵地,在大学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据调查,在大一学生中,有一部手机的学生达到95%,有两部手机的学生占25%,有三部及以上手机的占4%,有的学生甚至有5部手机。但是,当代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面对手机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看待问题容易主观片面;手机媒体的娱乐性,也会引诱自制力差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放松学习、甚至荒废学业。因此,需要正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精心构建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手机媒体的开放性、隐蔽性及独特性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

(一)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第一,手机媒体的开放性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在手机媒体技术支撑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论述等通过网络等形式广泛传播,因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网络快速地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手机媒体的这种特点和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动力并创造了条件[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媒体新技术,了解、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信息以及各门学科的理论前沿,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此外,手机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之资源丰富、传输快捷等特点,其克服了空间和时间限制,极大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第二,手机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手机媒体的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快速传播等多媒体特性,感染和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教育内容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自觉性和参与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此外,手机媒体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喜欢在手机上尤其是手机QQ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人进行交流和讨论[3],这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第三,手机媒体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手机网上搜索功能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简便、快捷的路径,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上网在网上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行自学或者交互式学习。同时,由于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人群,他们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他们渴望将关注点与同学分享,手机上的丰富资讯,为同学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他们通过手机博客、QQ等方式可以与同学分享信息,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此外,通过短信群发、飞信、手机QQ群、手机博客等手机媒体方式,师生间可以进行零时差真实交流,没有角色、年龄差异,只有符号、文字、图片的交流,使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缓解他们的压力。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第一,手机媒体的交互性使大学生的心理面临困境,现实与理想难以对接。在手机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增加了与人交流的机会,依靠手机媒体,大学生可以与成千上万的人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对话式交流,可以匿名或虚拟的方式进行交流,现实中人们的情感交流减少,再加上因为是依靠网络的方式联系感情,这也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感,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借助于此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抑情绪,达到心理的暂时满足,有一部分学生则依赖网络,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甚至人格分裂。网络的虚拟交往使一部分大学生沉溺其中进而疏远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人际交往障碍,产生了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渐行渐远。

第二,手机媒体的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感。手机媒体的开放性、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摆脱现实社会诸多人伦、道德等约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呈现出道德弱化现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冲击。手机媒体里有包罗万象的资讯,目前也没有专业机构为用户筛选,不能排除里面杂乱的信息,如格调低下的短信,不雅的贴图以及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文化信息,通过手机媒体大肆的传播,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感。

第三,手机媒体的开放性对大学生自制力的引诱,易使大学生放松学习甚至荒废学业。由于手机的便携性、隐私性、贴身性等特点[4],加上手机的多媒体功能,如手机搜索、手机QQ、手机音乐、手机游戏等,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些大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手机媒体上,课堂、课余时间常与手机相伴,上网聊天、玩游戏,浏览无用信息,将自己沉溺于网络空间,以致荒废学业。同时,他们利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上微博、阅读电子小说、发短信、玩游戏、用手机QQ、飞信等进行实时通讯,对手机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感。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囿于知识、经验、思维认识等局限,他们看问题也容易主观片面,批判力有余但鉴别力不足,亟需正确有效地引导。

二、利用手机媒体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面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背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这一全新载体,将手机媒体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功能有效地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一)发挥手机媒体优势,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工作

在入学教育上,高校可以通过向新生发送服务信息,如学校的食堂、教室使用及学校周边环境等,统一编制信息并向新生发送;在大学生涯辅导教育上,通过“名师在线”等方式,由学校向学生公布网址,并邀请知名辅导教师等,对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做指导;在形势政策教育上,通过开办手机电视台等,结合最新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或者是国家的大政方针等,通过视频等方式,做好大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在毕业生教育上,通过专门为毕业生不定期发送相关的招聘信息和就业信息等方式,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社会实践教育上,依托手机媒介,与通讯公司联手搭建信息平台,通过手机报的形式,将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及效果等信息传达给学生,也可以将社会实践中的精品活动制作成为视频或者flash等,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手机文化中心,下载相关的视频或者资料;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通过建立手机心理咨询室、“名师网上谈心”等形式,利用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特征,让学生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让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发挥手机媒体优势,开展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高校可以通过制作一些防诈骗、防传销等小案例,通过短信、彩信的形式不定期发送给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在节假日安排上,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大学生返校时间及做好假期安全提醒;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家长QQ群形式,与学生家长讨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学生中出现的突发、紧急事件,可以通过对事件的总结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醒;对特殊学生群体,如身体有疾病或者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发短信、发邮件、视频电话或者以网友、博客身份与这些学生平等交流,正面引导学生,缩短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时空距离,打破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减少人际活动的心理防范,让特殊学生群体拥有更多方便倾诉、乐于倾诉的心理健康交流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高校可以联手移动通讯公司,搭建飞信平台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飞信、短信群发等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相关紧急事项的通知。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利用手机媒体拓展校园文化新渠道,搭建校园文化新平台。如针对大学生当前在课堂、课余时间利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现象,高校可以利用3G时代手机媒体的特点,开展手机视频短片大赛、手机摄像大赛、手机短信大赛等多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排挤大学生手机游戏、上网时间,引导大学生自主、自觉地运用手机媒体,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和挖掘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发挥手机媒体优势,开展大学生日常服务工作

高校可以利用手机媒体,扩大校园的服务领域。在贫困生资助方面,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统一搜集本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信息,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学生掌握信息、抓住机会锻炼自我;高校可以利用3G技术让手机代替校园卡在校园里进行刷卡消费,同时还可以开发3G手机进行图书续借或者预定图书等服务功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图书续借及预定借书;高校也可以利用手机媒体进行选课、退课服务,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选课、退课。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宗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统一定制自己所带学生的生日提醒,并在学生生日当天通过短信平台给过生日的同学送上短信祝福,温暖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身在异地,心系祝福”的温暖。

知识经济时代,手机已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禁止、限制学生用手机上网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要针对手机媒体的特点,发挥手机的优势,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而使手机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报告:手机媒体影响与发展趋势[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725434.htm.

[2]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6).

[3]张秀丽,李招淡.以QQ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4]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011-07-19

张维香(1984-),女,硕士。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