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和谐”内涵与特点新探

2011-08-15 00:48陈成志焦春红
创新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际利益

陈成志 焦春红

“人际和谐”内涵与特点新探

陈成志 焦春红

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和谐具有普世价值和恒久价值,它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和追求。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严重扭曲和扰乱了人们对人际和谐的正确理解。从“五个方面”把握人际和谐的科学内涵,从“三个辩证统一”的维度认识人际和谐的特点,对实现真正的人际和谐是十分必要的。

人际和谐;内涵;特点

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际和谐,从某种意义来说,具有普世价值和恒久价值,它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和追求。关于“人际和谐”,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或国度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探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不渴求人际和谐,于是有的人为了达到所谓的“人际和谐”常常回避、掩盖问题和矛盾;有的人是非不分、随波逐流,求得一团和气;有的人放弃原则、左右讨好、圆滑世故,以求“善缘广结”……这些现象严重扭曲和扰乱了人们对人际和谐的正确理解。深入探讨人际和谐的科学内涵,揭示人际和谐的主要特点,对实现真正的人际和谐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际和谐的内涵

人际和谐既不是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彼此讨好的“一团和气”,也不是回避、掩盖矛盾和问题、息事宁人的“得过且过”。人际和谐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定性。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讲,人际和谐是人们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达成的,以爱心、良心和责任心为前提,友爱互助、分工合作,解决矛盾、协调利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生共赢、积极向上的人与人关系的祥瑞样态或理想境界。

深刻理解人际和谐的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人际和谐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达成的

人们的生存发展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实现的。任何人际关系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与特定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社会普遍性的人际关系状况。正如马斯洛所说,“不好的社会条件或环境条件是使我们的个人利益相互敌对或相互排斥而彼此拆台的条件,或使个人满足(匮乏性需要)供应短缺以致于不是所有人都能满足需要,除非以危害他人为代价”。[1]不好的社会条件或环境条件造成人们的对立、排斥、拆台或争夺,没有人际和谐可言;相反,好的社会条件或环境条件使人们友爱、合作、互助、共享,逐渐达到人际和谐。因此,必须要创造好的社会条件。这就要求:一要大力、科学地发展生产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要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这是通往人际和谐的根本路径。

社会实践既是联结人们的纽带,也是实现人际和谐的平台和途径。因此,实现人际和谐不能脱离和逃避社会实践,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尤其是年轻人,要在社会实践中磨砺成长,在社会实践中达成人际和谐之境,踏上事业成功之途。

(二)人际和谐以爱心、良心和责任心为前提

从家庭到社区再到整个社会,人们能否彼此和睦共处,人际关系能否达到和谐,就看人们有无爱心、良心和责任心。对人有爱心、行为凭良心、工作有责任心是人际和谐的前提。为了创造和谐幸福美满的生活,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演绎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人生话剧: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退休工人朱邦月40多年前受朋友之托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20多年前因骨折病退,以病残之躯照顾同时因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儿3人;新疆阿勒泰青河县青河镇的维吾尔族大妈阿尼帕·阿力马洪含辛茹苦,以慈爱之心和勤劳的双手抚养19个不同民族、不同血脉的孩子(其中有10个孩子是她收养的孤儿);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6位孤寡老人……这些感人的事例奏响了一曲曲“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的和谐动人乐章。河南省登封市原公安局长任长霞扫黑除恶、铁面无私,扶危济困、柔肠百转,用珍贵生命铸就不朽警魂,用满腔热血浇注希望大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党支部书记沈浩(省财政厅年轻下派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小岗村群众呕心沥血求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直到耗尽自己的全部心血;河南省淮阳县许湾乡女教师李灵热心公益事业、关注留守儿童、自费创办希望小学,为300多名学生撑起一片爱与温暖的蓝天……这些,描绘了一幅幅“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和谐感人图景。

当灾难不幸降临时,爱心、良心和责任心对人们和谐同心、共度难关尤为重要。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 大地震”、2010 年青海玉树“4·14 地震”、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面前,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从人民子弟兵到志愿者,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立即行动,支援灾区,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与厚爱、高度自觉的社会良知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汇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这是战胜自然灾害,安定社会、重建家园、实现人际和谐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人际和谐离不开利益协调与矛盾解决

在利益尖锐冲突甚至不可调和的条件下,很难有人际和谐。例如,当矿难事故频发、矿工伤亡不断,黑恶势力膨胀、群众深受其害,劣质食品充斥、危及国人健康,国有资产流失、职工生活困难,“圈地”活动猖獗、农民失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遏制和解决时,人际和谐就无从谈起。因此,像重庆“打黑”那样,以热爱人民、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敢于“亮剑”、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提振公众信心、倡导社会良知,为实现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完全必要的。

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利益协调越来越重要且纷繁复杂。例如,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各种关系都需要利益协调。如果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处理不好,真正的人际和谐很难实现。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回避和掩盖矛盾只能造成更大的矛盾和危害。因此,及时化解、妥善处理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是人际和谐生成的必要条件,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矛盾运动是推动人际和谐实现的内在动因。

(四)人际和谐有赖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需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以求各得其所。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或乱谋其政”,或“不尽其能,只求其所”,必定招致不满、怨愤或混乱,人际和谐就成“空中楼阁”。现实生活中,因“不作为、乱作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引起群众不满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近年来各地加大了查处力度,收到一定效果。例如,2009年8月河北省曝光15起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件,“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截至7月底,全省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6434件,已调查处理4488件。各设区市查处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1369件,党政纪处分712人,有1571人受到组织处理。这次向社会公布的15起案件是从各地开展活动以来查处的较典型案件中筛选出来的,全部是违反‘十个严禁’不作为乱作为、乱收费乱罚款和违反工作纪律等方面的问题”。[2]

(五)人际和谐需要“共生共赢、积极向上”

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不违法乱纪、不尔虞我诈、不巧取豪夺,积极向上、追求进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追求共生共赢是人际和谐题中应有之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以牺牲别人利益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违背了“共生共赢、积极向上”之理念,其结果不是人际和谐,而是造成人间的灾难、仇恨与争斗,害人又害己。“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遵循“共生共赢、积极向上”之理念,必然得到多数人的爱戴拥护,彼此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带来的是和谐、安宁与共同幸福。人人确立并践行“共生共赢、积极向上”的理念,人际和谐就不是梦想而必成现实。

二、人际和谐的特点

实现人际和谐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还需要把握其基本特点:

(一)人际和谐是动态性与层次性的辩正统一

实现人际和谐是一个过程,经过努力达到了人际和谐之境,但由于时空等条件的变化和人的需要的变化,原有的人际和谐会被打破,人们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共同努力,以求达到新的人际和谐。人际和谐的境界就是在“不和谐—和谐—新的不和谐—新的和谐……”的不断循环往复中实现的,这就是人际和谐的动态性。“人际和谐”虽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水中之月”,但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境界,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大家共同去营造,去追求,并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人际和谐的层次性是指不同的人际关系主体,不同的时空条件和生产方式下,人际和谐的标准、水平是不同的,人际和谐呈现出高低不同的档次或层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本性也决定了大家不会满足于低层次、低水平的人际和谐,人们会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人际和谐。人际和谐是相对的,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人际和谐则是绝对的。

(二)人际和谐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正统一

人际和谐一方面是人们对人际关系和睦协调状况的一种主观感悟和判断,对同一种人际关系环境的感悟与判断,不同的人际关系主体由于个人知识、修养、阅历、需要与价值取向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就是人际和谐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人的主观感悟和判断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客观情况的反映。因此,人际和谐不但是人际关系主体的主观感悟与判断,而且它包含实实在在的客观内容,如友爱互助、利益协调、共生共赢等,这就是人际和谐的客观性。总之,人际和谐的主观性是人际和谐所具有的愉悦感、尊严感、归属感、公平感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人际和谐所具有的主观形式;人际和谐的客观性则是人的友爱互助、利益协调、共生共赢等人生需要在人际环境中得以满足,这是人际和谐所具有的客观内容。人际和谐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不断增强人们的人际和谐感悟能力,不断增加人际和谐的客观元素是走向人际和谐的必由之路。

(三)人际和谐是内生性与外推性的辩证统一

人际和谐是在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生成的。一方面,人际和谐离不开人际关系主体的共同努力和精心营造,这是人际和谐形成的内在根据,属于内在生成因素;另一方面,人际和谐是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各种制度体制、文化习俗、社会心理、社会价值体系、政治生态等是人际和谐形成的外在条件,属于外力推动因素。诸多外力推动因素对人际和谐的影响力度和方向是不尽相同的,对人际和谐有的可能起促进作用,有的可能起促退作用。诸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合力”,决定人际和谐的实际状况。诸多内外因素的矛盾运动是人际和谐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

[1][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徐江帆.河北曝光15起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件[EB/OL].[2010-08-15].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 w/200908/t20090813_505429175.html.

[责任编辑:潘丽清]

“Interpersonal Harmony”Is Newly Discussed——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Interpersonal Harmony

Chen Cheng-zhi Jiao Chun-hong

The interpersonal harmony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harmony.In some sense,Interpersonal harmony has the universal and permanent value and it is humanity's common hope and pursuit.However,in real life,some of the phenomena have seriously distorted and disturbed people’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nterpersonal harmony.It is very essentia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rue interpersonal harmony to grasp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interpersonal harmony from “five aspects”an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terpersonal harmony from the dimension of“three of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interpersonal harmony;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

C912.1

A

1673-8616(2011)01-0104-03

2010-10-25

陈成志,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公共基础部、继续教育部主任、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7);焦春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产处干事(广西南宁,530007)。

猜你喜欢
人际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搞好人际『弱』关系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利益与西瓜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