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小叙事中穿行
——论当前谍战影片的文化身份认同

2011-08-15 00:50田文兵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谍战风声李安

田文兵

(华侨大学 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在大小叙事中穿行
——论当前谍战影片的文化身份认同

田文兵

(华侨大学 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近年来影视界又掀起一股谍战题材影片热潮,《色·戒》、《风声》、《东风雨》等谍战影片也显示出了不凡的票房号召力。这三部影片尽管都是取材于1940年代前后的革命历史题材,但由于导演所接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根据个体感悟所改编和导演出来的影片有着各自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谍战影片;宏大叙事;情感演绎;文化身份

在诸多的影视题材中,谍战片是一种有着较为久远历史的类型片,其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惊险刺激的谍战场面、神秘变幻的密码暗号、悬疑莫测的人物身份等等,这些都是谍战片吸引观众的地方。在我国谍战片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浮后,近年来又掀起一股谍战题材影片热潮,继引起热议的台湾导演李安编导的《色·戒》上映后,有陈国富、高群书联合导演的《风声》以及大陆导演柳云龙导演的《东风雨》等谍战大片也显示出了不凡的票房号召力。上述三部影片都是选取发生在1940年代前后的谍战题材小说进行改编,时代环境和所选题材如此相似,怎么观众就不会觉得雷同和单调,反而热度不减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

宏大叙事的建构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民族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期,也是传奇英雄辈出的时代,《色·戒》、《风声》、《东风雨》这三部影片所改编的同名谍战题材小说就是发生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之中。《色·戒》讲述的是一群流落到香港的志同道合的爱国学生组成话剧社为抗战募款,在募捐演出大获成功后,他们又得知汪伪政府一个特务头目在香港,这些热血青年决定策划暗杀行动去除掉汉奸。故事建构了一个在国家、民族语境下爱国与卖国、正义与邪恶二者对立的宏大叙事框架。《风声》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0年春,潜伏在汪伪政府直属的“华北剿匪司令部”的共产党送出情报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表现了革命者不惧牺牲,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精神。而《东风雨》则是以1941年开始的太平洋战争为背景,中共谍报人员获悉日本将要发动袭击珍珠港的情报后将情报传递出去,为了拿到有重要情报的胶卷,不同政党甚至不同国别的谍报人员在非常时刻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可见这三部影片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影片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极具政治色彩的宏大历史叙事中展开故事情节。

然而,尽管都是改编自革命历史题材,但也与传统的主旋律影片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往的主旋律影片通常指的是国家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政治历史,如《大决战》、《南征北战》、《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也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题材,但往往聚焦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和胜利史,在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同时也传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观念,因而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塑造和教化的功能。而《色·戒》、《风声》、《东风雨》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传统主旋律影片说教的模式,用商业运作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暂且不说谍战题材所带来的神秘惊险的叙事张力,以及大牌明星加盟的运作模式造成的娱乐效应,影片中对重大历史题材别出心裁地处理也给观众带来的不同以往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鲜观感。

《色·戒》没有主旋律影片中常见的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正面刻画,而且精心策划的刺杀行动也最终功败垂成,爱国学生全部被捕遇难。尽管如此,舞台上女主角王佳芝饱含深情地呼喊着,“为国家,为我死去的哥哥,为民族的万世万代,中国不能亡”的口号,一样会使我们热血沸腾;重庆军统特务组织负责人老吴所说的,情报工作人员心里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忠诚,忠于党,忠于领袖,忠于自己的国家”的观点,也一样让我们深受教益。从《风声》的谍战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来看,其目的不只是在于表达敌我双方斗争的残酷,更在于展示以“老鬼”与“老枪”为代表的革命者与日寇敌伪之间斗争的智慧,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地下工作者在与敌人斗智斗勇过程中的神秘与悬念才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然而,《风声》毕竟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是通过影片结尾的画外音体现的。“老鬼”为了送出情报,义无反顾地选择死这一方式,而死前留给李宁玉是这样一段内心独白:“……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如果说国家民族话语被王佳芝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的那句“快走”彻底解构,那么这个被颠覆的国家民族形象被《风声》中顾晓梦“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的遗言又重新建立起来。如果说《色·戒》和《风声》还只是反映中国人民对敌斗争的事件,那么在《东风雨》中既没有意识形态的成见,也没有国别种族的界限。在1940年代随着日本袭击珍珠港,二战全面爆发之际,中、日、苏、英、美以及犹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投身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而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关怀全人类的幸福,消灭反人类的法西斯主义。

这三部影片如此处理革命历史题材其实是在一种新的价值理念的主导下,对历史事件进行与时俱进地处理。这种新的理念就是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政治利益,为了民族的团结暂时抛开政治上的分歧,致力于民族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影片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选取和改编并没有解构或者颠覆主旋律影片的意识形态功能,而是拓展了宏大叙事的历史视野,赋予了主流意识形态新的思想内涵。

个体情感的演绎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爱情”模式小说曾风靡一时,但因其情节叙事的公式化和人物形象的脸谱化备受诟病。但是为了纯净化和崇高化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此后无论是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还是影视剧作,情感戏成为一个不能随意跨越的雷区,即便存在性爱场面也只能是为了证实反面人物生活的腐朽荒淫。主旋律影片规避情感戏可能有这两个原因:一是情感戏会影响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其次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庄严感会因情感戏而失去其严肃性。尽管这种革命与爱情势不两立的现象自新时期以来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在主旋律影片尤其是战争题材影片中仍然不能涉及过多,更不能大加渲染,如《大决战》、《大转折》等电影中个人情感叙事就非常少见。

而在这三部谍战影片中,宏大叙事的“大历史”与个人情感的“小叙事”并举,在弘扬爱国主义的理想信仰时也没有刻意去遮蔽凡俗生活中的个人情欲。《色·戒》暗杀行动采用的“美人计”,因此刺杀汉奸这一政治事件与性爱并行不悖地联系在了一起,美女间谍用情色勾引汉奸的情节理所当然成为影片的重头戏。不可否认,王佳芝是一名有着理想和信仰的热血青年,为了“中国不能亡”宁愿牺牲自己贞操甚至生命;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女人,她接受任务与她对邝裕民朦胧的情感有很大关系,甚至在刺杀的紧要关头发走了易先生也是因为与之产生了某种情感。于是有人认为王佳芝对易先生因性生情是背叛民族大义,也破坏了英雄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但是如果从个人的情感发展历程来看,王佳芝的这种变化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张爱玲的小说中引述的辜鸿铭的骇世之言“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李安也是这样理解王佳芝最后的背叛行为:“情欲的部分是故事里面很重要的,但不是最核心的重点。其实,它还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还是由色生情,情里生爱,这是人很自然的心理取向。”[1]

作为主旋律影片中的一朵奇葩,《风声》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神秘的谍战内容以及悬疑的表现手法,而是情感以及人的命运。比方影片中的李宁玉,被无辜地卷入到了两大政治势力中来,这个孤立无援的弱女子所表现出来的恐惧和茫然之情是普通人可以想象和体会得到的。“老鬼”顾晓梦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然而共产党人除了有为全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的神性外,还有作为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然而传统的英雄主义影片如《江姐》、《刘胡兰》等都只是凸显了人物的神性,人性未能得到充分地展示。“老鬼”在受刑的时候也会露出痛苦的表情,在面对革命事业和亲人安危抉择的时候会顾念亲人,在因工作需要将姐妹情深的局外人李宁玉卷入敌我斗争中时也同样会感到愧疚,而这些个人情感的演绎在其他主旋律影片中是非常少见的。因此观看了这部电影后观众就有这样一种感觉:“虽然在看一个悬疑故事,但是实际上有真实的人的情感在里面,演着演着就把人的真的东西带进来。”[2]

同样,在《东风雨》中中共地下党员安明与国民党军统特务欢颜为了不同的信仰明争暗斗的同时,也演绎了一段令人肝肠寸断、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为了保护对方并获取情报,安明和欢颜都争着去做有去无回的“死间”,甚至不惜采用善意的计谋迷倒对方;欢颜硬闯警戒线被捕后,为了保全安明忍辱负重公开宣布脱离组织投靠日本人,要知道背负千古骂名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影片中暗恋着安明的郝碧柔,从未挨过打,不幸被捕后受尽酷刑,腿骨被打断然后接上再被打断,但她一直没有背叛,这其中既有对革命坚定的信仰,也有希望自己心爱的人能跑得更远的念头,将秘密保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谍战影片中,爱国主义与个人情感并不冲突,也说明了间谍也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们是有着真实情感生活的人,而且这种情感可以超越一切,甚至可以突破意识形态的障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谍战影片中个人情感的演绎,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媚俗,而是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

文化身份的认同

上述三部影片在改编同名谍战题材小说时,既有重大历史题材的宏大叙事,也有在这种宏大叙事构架下的个人情感的演绎,但由于影片的导演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根据个体感悟所改编和导演出来的谍战片分别体现出各自独特的国族想象和文化身份的认同。

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历史自我意识的确认,是一种民族内在精神的认同。电影导演们编导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认同和创造的过程,其中既有对原著文化倾向的认同,也有自身文化导向的作用。导演《色·戒》的李安生于台湾,在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后前往美国留学学习戏剧与电影。出生于传统中国家庭中的李安,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又接受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受到西方现代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因此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构成其文化背景。再者,由于台湾与中国大陆因历史原因造成的主权的游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政治上“不统不独”和文化上的既中又西的处境,使台湾存在着国家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忧虑。李安在《色·戒》中表现出对性爱的热衷是其对人性一贯关注的体现,而对人性的探索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对王佳芝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由性爱到情爱的性心理过程的展示,明显受到了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这些都是大陆传统主旋律影片中不曾涉及的,在其他类型片中也是很少见的题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你有没有勇气触摸人性最幽微的地带?你怎样去触摸它。探索题材要大胆、要深,言别人不能言,掷地有声。”[3]但是李安在《色·戒》中的“中国不能亡”可以说是统领整部影片的政治基调,是两岸三地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呼声,也是李安表达其民族身份认同的意愿。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的观念中,国共两党是尖锐对立的,当然也体现在以往的文艺作品中。然而随着两岸合作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人民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李安在影片中叙述的国民党军统暗杀除奸,体现了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历史事件,也体现了与两岸官方意识形态的契合。

《风声》的两位导演分别是来自台湾的陈国富以及大陆导演高群书,海峡两岸的导演合作该怎么处理两岸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呢?台湾、香港和内地的电影整合后将出现何种类型?这是《风声》在编导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导演高群书认为:“电影最终必须靠人文力量拼高低,究其根本,电影还是要讲人文关怀的。”同样,《风声》的编剧、导演陈国富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除了伸张正义以外,还希望《风声》彰显一种宽容和仁慈。”[4]可以说搁置意识形态之间的讨论,淡化主旋律是这两位导演一致的选择。正因为这部影片主旋律是被淡化,所以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会感觉这是一部完全的商业影片,也正因为意识形态被搁置了,观众能较为自然地接受其中易被感动的人文关怀。但是,《风声》在2009年拍摄和上影的档期毕竟是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在观众感受到了商业片的惊险刺激以及影片中感人的人文关怀后,片尾“老鬼”的那段情真意切的告白也自然而然被观众接受,而告白中就是主旋律的高扬。这部影片被列为主旋律影片,并作为是建国60周年大庆的献礼影片,我想应该也有导演们或隐或显的国族想象在其中。

《东风雨》以日美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国共双方特工共同合作巧取日军偷袭珍珠港军事情报的故事。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准备发动袭击珍珠港的军事行动,中共从打入日本高官内部的日籍中共特工那里获得了情报并转给了英美两国,但英国军官为了促成美国参战,没有将这一情报传达给美国军方,导致日本成功袭击珍珠港,中立国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尽管各国都已自己本国的利益为重,但在大规模反人类的军事战争等破坏全人类利益的事件中,各国都不能幸免,世界各国只有联合起来维护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对违背全人类利益的行为进行制止,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除此之外,这部影片中应该还有两个情节让人们难以忘记。其中一个是一批日籍中共特工出于对革命信仰无比忠诚,在抗战期间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进行着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斗争。这显然表明法西斯主义者只是少数极端分子利用国家政权的反人类行为,势必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另一个是表现国民党军统特工在抗战期间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民族大义面前搁置党派分歧之争,与中共联合起来共同对敌。尤其是影片中欢颜重复过多次的这句话:“看黑夜里的蝙蝠,一半是兽,一半是鸟。和你在一起,我就是想做鸟,飞到有亮的地方去。”如果说寓公、阿桑等国民党军统特工的牺牲是为了维护民族和军人的尊严,那么欢颜“想做鸟,飞到有亮的地方去”就有着较为明显的意识形态导向作用。而以上几点恰好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所要向世界、向海峡彼岸传达出去的信息。

“在个体的爱进入历史的插曲中,再次出现了一个历史事件和情人们在他们的拥抱构成的宇宙中的失落这两方面的意义不可调和的显著特征。”[5]我们知道传统的主旋律影片弘扬的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主流意识,这是一种阶级观念和集体意识,而情爱在很大层面上属于个体情感,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观念上的矛盾,而且个体情感的小叙事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历史大叙事的庄严意义。在以弘扬主旋律的宏大叙事和表现人性的个体情感叙事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叙述角度,这是在当前消费语境下主旋律影片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或许最近出现的谍战片能给当前主旋律影片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借鉴和启示。

[1]姚尧.云霞明火或可睹:李安谈《色戒》[J].电影,2007,(8):36-38.

[2][4]陈国富,高群书,郑洞天等.风声[J].当代电影,2009,(10):30-37.

[3]姚尧.云霞明火或可睹:李安谈《色戒》[J].电影,2007,(8):36-38.

[5][法]乔 治·巴塔耶.色情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1.

[责任编辑:何 来]

Walking between the Grand Narrative and Emotion Narrative——On the Cultural Identity with the Spy Game Films

TIAN Wen-b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362021,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has set off a wave of the spy game films.Lust,Caution,The Message and East Wind Rain have enjoged an extraordinary large box office.These three films were selected from revolutionary history themes around 1940s.However,because of the directors’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each of their films has its unique idea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spy game films;grand narrative;emotion narrative;cultural identity

J905

A

1674-3652(2011)01-0039-04

2010-10-11

田文兵(1975- ),男,湖北仙桃人,博士,华侨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影视研究。

猜你喜欢
谍战风声李安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AI谍变
柳林风声(节选3)
柳林风声(节选2)
柳林风声(节选1)
风声浸我心——《柳林风声》读后感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DECODING A SPY SAVANT
DECODING A SPY SA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