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表情达意的变异句法结构更为规范

2011-08-15 00:50赵小东熊安慧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句法结构状语变异

赵小东,熊安慧

(云南财经大学 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适于表情达意的变异句法结构更为规范

赵小东,熊安慧

(云南财经大学 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语言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交际与信息交流、增进语言发展,其中使用者的主观选择对句法结构的演变发展及对变异后的句法结构是否规范有着较大的影响。句法结构的变异演变如果适合于人们的表情达意,就能体现自身用于表述的交际价值,并因此被人们选择使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演变发展,成为一种较为规范的句法结构。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变异;表情达意;规范

语言是变动的,能更好地促进交际与信息交流、增进语言发展的句法结构和影响交际进行与信息交流、阻碍语言发展的句法结构同时存在。罗常培、吕叔湘(1956)说:“一个新的语法格式在排挤旧的语法格式了(比如‘完不成’与‘完成不了’),这类事情是经常在发生的。对于这种新起的变动和已成的规范之间的竞争,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有人说,‘应该从发展上看问题’。是应该从发展上看,但是要结合汉语发展的整个方向来看,不能孤立地看每一个‘发展’。不是每一个变动都是发展。不是每一个变动都会巩固下来,有的站住了,有的过些时候又消失了。”“兼收并蓄既不合于规范化的原则,就不得不要求他们钻研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用来做权衡取舍的根据。”[1]

在句法结构的变异演变中,其变化如果适合于人们的表情达意,就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选择,完成自身的演变发展,成为一种较为规范的句法结构。人们的认知对句法结构的这种演变发展起到极大的选择与促进作用。吕叔湘(1981)说:“语言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也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研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2]适于表情达意的句法结构变异正是体现语言在使用中的适宜改变情况。

这里所谓的适合人们的表情达意,主要是就变异后的句法结构在交际中对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效果而言。从传递效率来说,被选择使用的句法结构需要做到准确。吕翼平、戴昭铭(1985)谈到:“语言规范化的目的是准确地传递信息,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误差。”[3]这是语言交际和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从效果上来看,则是要求要适应不同表述目的、使用场合、上下文结构采用适当的句法结构。不同的句法结构对信息传递的侧重点不同,表达的感情色彩有别,适应的语言环境不一样。

此外,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和信息交流的对象不同,做到“准确地传递信息”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包括强调重心、交际双方的相关知识背景、要表达的感情色彩等都会引起采用句法结构的差别,进而影响句法结构的演变发展。

句法简略与句法重叠就较为明显地体现了适于表情达意的演变。如果表义清晰,则形式上简明扼要的或表情达意上鲜明生动的句法结构更倾向于使用,如名词用作状语:

(1)a.这种布是手工织的,不是机器织的。(工具)

(2)a.逻辑地证明。(方式)

(3)a.土豆烧牛肉。(材料)

(4)a.咱们北京见。(地点)

(5)a.农民出身(来源)

(6)a.历史地落在(“历史性”的简略)

(7)a.直线上升(情态)

(8)a.碗口粗(比喻)

这些使用,在古代汉语中是常见句式,发展到现代汉语,名词的状语性质一般要用句法结构显明,如:

(1)b.用手工编织

(2)b.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

(3)b.用土豆烧牛肉

(4)b.咱们在北京见

这种方式,状语的句法特征明显,叙述的音节较多,因而语气较为缓和,可以较为清晰地把状语的语义表达出来。但是如果使用者对表示方式等状语的关注减少,则需要减少对这部分的叙述,以求显明陈述焦点,就可以采用名词状语的简略形式。当然,并非所有的名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恢复使用作状语了,如表示比喻意义的名词,在形容词前可以使用,而在动词前则一般不直接使用。置于动词前的表示比喻义的名词与动词之间一般要加上“一样、似的、一般”等,如:

(9)他把小珠子拿到泥潭里一洗,便溶化得不见踪影,而潭里的浑浊之水却奇迹般地澄清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0)避役的第三个绝招是,当昆虫爬到距它还有二三十厘米时,它就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目标,待瞄准目标之后,突然闪电般地从口中吐出一条尖端膨大、又细又长的舌头,准确无误地把虫子粘牢送回到嘴,然后舌头一卷,吞入肚里。(《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1)当它们在空中飞翔时,一旦发现水中的鱼,会突然从空中箭一般地插入水中,猝不及防的鱼儿顷刻葬身它们的嘴中。(《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2)更有些植物具“弹射”的本领,它们的果实成熟后经常爆炸般地突然裂开,如绿豆、大豆、芝麻的荚果,能自动将种子弹射到远处安家。(《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使用者如果要强调这种状语,则通过句法结构的扩展使得状语部分的结构复杂化,如:

(13)以调侃的方式谈论(=调侃)

(14)如果按照非线性速度叠加公式去进行分析,写不出任何变速运动方程,所有的运动方程都只能以假设方式给出来,广义相对论所作的协变研究在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并没有可以应用的现成素材。(《21世纪的牛顿力学》)(=假设出来)

(15)而与平移下的状况不同之处是,对断面的扫描要以转动方式来进行。(《21世纪的牛顿力学》)(=转动)

(16)只有以间接方式表达出来的“凭空造能机”,例如那些能够“发放外气”将2000公里外的大火扑灭,或是将数千公里外指定的某个杯子中的水分子结构改变的“神仙”气功大师们所创造出来的“人体永动机”,钱老先生才会表示赞同,发表肯定支持的话。(《21世纪的牛顿力学》)(=间接表达)

(17)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过去主要通过口头流传的方式流传。(《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是)口头流传)

(18)德国人有1/4的日常用品是通过邮购方式买来的,而丹麦人用同样的方法所购买的日常用品只是所需总量的百分之一多一点。(《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第九单元 哈佛经理业务管理》)(=邮购来的)

“通过/按照/以……方式”、“按照……办法”、“以……途径”这样的状语表达格式使用方便,表义清晰,在本来一个词就能表达的情况下,如“调侃”、“邮购”,扩展使用,从而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式等,增强对这一语义的关注程度。

在不影响语义理解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笼统;在要显明语义的情况下,人们则倾向于明确化。“拿……说事”属于前者,“第一/二/三/……+a.”属于后者。

“说事”是北方方言词语,表示:a.泛指中人、拉纤儿的等,从中说和,促成某事;b.借题发挥,别有用心;c.作为借口,因由;(4)浮夸,吹嘘。

用于“拿……说事”中可以表示三个意思:a.“以X作为理由、借口和说辞”,带有贬义色彩,如“汽车降价,不要拿价格与国际接轨说事”;b.“拿X作卖点、招牌、噱头,以吸引眼球、招徕观众”,语含讥诮、讽刺,如“文化何必拿美女说事”;c.“以X为切入点、轴线、重心”,感情色彩趋于中性,如“周大新:拿战争说事儿”。[4]

“说事”虽然是方言词,但是可以表示多种意义,用于句法结构“拿……说事”中表示的意义相通,感情色彩相近,因此这种使用开始流行。如:

(19)以往西方媒体常戴“有色眼镜”看中国,每谈中国政治,常拿人权说事儿,报道带有很强的政治性,现在报道面似乎更广了,更加生活化,不再局限谈共产主义国家的政治事件。(《环球时报》,2007年3月6日)

(20)说到底,吴专家仍然是在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逻辑在说事,然而,中央已经提出将效率、公平放到平等位置上的指导思想。(《江南时报》,2007年3月6日)

(21)名义上,这次会议是为检讨北高选举而开,但是,它并没有像媒体想象的那样拿扁的贪腐对民进党造成的伤害说事儿,更没有借机向选民释放出任何的“利好”,而是把所有的议题都集中到了2008年选举这一个点上。(《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2月18日)

(22)尽管姚少凡反对仅以考试成绩来评判教育成果,但在讲述自己的试验成果时,他也只能拿出考试的成绩来“说事”:3个理科班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班平均成绩358分,其他两个班分别是309分和290.8分。(《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0月27日)

可以预料的是,由于语义概括,“拿……说事”可以表达多种意义,因此,这种句法结构还可以扩大使用范围,从表达贬义、中性,发展为表示褒义的使用场合。

相反,如果使用者要把某一语义表达清晰,则会选择语义明确的句法结构,如“第一/二/三/……+a.”

(23)今年3月,4所学校先后都给我发来了录取信,包括那所Wirral有名的男中。最后,我选择了利物浦第一好的那所中学。(《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6月3日)

(24)乖乖!在座的都猛吐舌头,供电局可是咱县城工资、福利第一好的单位啊!(《江南时报》,2003年9月18日)

(25)赛后,天空体育为查尔顿的出场球员打分,郑智由于场上的出色表现,被打了7分的全队第二高分,仅次于为球队助攻一球的喀麦隆球员宋。(《?京华时报》,2007年3月5日)

(26)受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和油价下跌等因素的影响,26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上涨,其中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于历史第二高点。(《人民日报》,2006年9月28日)

(27)日兴证券公司是日本第三大证券公司,市值约111.6亿美元。(《国际金融报》,2007年3月7日)

(28)即将完工的西公河特大桥,是7号国道13座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1057米,也是柬埔寨第三大桥。(《人民日报》,2007年3月5日)

作为句法结构一般使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表意清晰、如何表意简洁、形式与意义如何统一,以及句法结构的演变发展有无前后承继性,由上述多个方面的某些情况使得句法结构符合语感、表情达意。

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则要考虑一些语用因素,考虑一般句法结构的某些变异给语言表达带来的特殊语用效果,诸如语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感情因素,还包括说话人的身份、所受教育、所处场合以及说话对象等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出现与一般句法结构不同的变异,在一定的变异程度下也是可以使用的,甚至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句法结构。如句法成分的重叠等反映的可能是人们对该句法成分的强调或者害怕这一句法成分未能表述出来,这样就对某一句法成分特意关注,并在句法结构中加上同义重叠成分,这样的使用最终由言语交际时的句法结构重叠上升为语言中的以重叠同义句法成分进行强调的句法结构。某些不太重要的背景因素的隐含也与此类似。

所以,“准确地传递信息”不单是语言自身的同系因素起作用,而且有社会的、使用者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异系因素共同起作用。在这种对句法结构进行选择的主观因素面前,适于表情达意的变异句法结构最终符合人们表述的需要,从而更接近人们的使用习惯而为人们经常使用,并成为较为规范的句法结构。

[1]罗常培,吕叔湘.现代汉语规范问题[J].语言研究,1956,(1).

[2]吕叔湘.题词[J].语言研究,1981,创刊号.

[3]吕翼平,戴昭铭.当前汉语规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1985,(2).

[4]胡 琴.“拿X说事”格式的语义、句法和语用分析[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5).

[责任编辑:何 来]

The Variation of Syntactic Structures is More Suitable for Conveying Feelings and I deas

ZHAO Xiao-dong,XIONG An-hui
(School of Communication,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Yunnan 650221,China)

Language is used to convey feelings and ideas.The subjective choice of the users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evolution and the normativeness of the syntactic structural variation.If the variation meets people’s need to communicate their feelings and information,it can embody its own communicative value and finish its own ev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oice and become a normative syntactic structure.

modern Chinese;syntactic structure;variation;conveying ideas and feelings

H146

A

1674-3652(2011)01-0143-04

2010-11-25

赵小东(1974- ),男,四川资中人,文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是汉语语法史、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熊安慧(1977- ),女,江西南昌人,文学硕士,云南财经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句法结构状语变异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变异危机
变异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读
《基本句法结构:无特征句法》评介
变异的蚊子
状语从句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