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2011-08-15 00:50郑红渠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心理学新课程

郑红渠

(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8100)

新课程背景下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郑红渠

(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8100)

公共心理学是构成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也是提高师范生从业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公共心理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公共心理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确保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专业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一 前言

公共心理学是构成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它与教育学、学科教材教法共同组成充分体现师范性的教育类课程,其目的是为未来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工作中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该课程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师范素质的形成、个性的培养,而且影响未来教师队伍的质量,还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息息相关。当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攻坚阶段,作为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理论支撑的心理学课程,必须进行前瞻性的教学改革与理论创新,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开发与建设的需要。

二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公共心理学课程是为了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而开设的一门教育专业课程。 它作为师范生主要的必修课之一,为我国师资的培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目前,公共心理学教学尚存在很多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必要对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确保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教师打下基础。

高等师范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有理论基础、善于教育探索和具有较高教学技能水平的师范生。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助于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中小学生发展的差异,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心理机制以及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获得教学中的基本心理学知识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师范素质。在课程改革的大浪潮、大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表现在: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更加注重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精心选择,力图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在公共心理学课程的传递上,更加重视对心理学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课程的评价上,学校及其各部门从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不同经验和见解的交流与共存方面进行评价。

但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目前的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尚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不系统。以往的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心理学教材主要是以普通心理学理论为体系,增加了一些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是基本的理论知识,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内容非常少,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课程定位不准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少部门、教师和学生把心理学课程视为非专业课程、“豆芽”课程,课程定位不准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该课程的需求和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上课教师沿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较多,课程的信息来源局限于教材和教师,忽略学生的实践操作,理论与实际脱节,“方法型”、“技能型”教学应用不够,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四,课程结构不系统,课程评价单一。公共心理学课程规模小,课时量少,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共54课时,这也从客观上限制了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容量。同时,公共心理学课程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于目标取向的评价,主要采用考试的形式,考试中重概念、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对公共心理学的投入、教学政策的制定、教学管理等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部分学生的错误认识,认为公共心理学是可有可无的“豆芽”课程,对该门功课不喜欢,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三是改革的力度不大,不彻底、不深入,导致传统的公共心理学教学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公共心理学是构成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它与教育学、学科教材教法共同组成充分体现师范性的教育类课程,是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很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公共心理学课程进行深入改革和研究。

三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师范素质?应该掌握哪些心理学知识?合理的公共心理学课程包括哪些内容?教师怎样教公共心理学课程?学生怎么学公共心理学课程?……这些问题都是公共心理学课程要研究和注意的问题,也是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提高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公共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以往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陈旧,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传统按普通心理学体系中死板的内容,删除与教育关系不大的内容,如感觉、知觉、想象等的基本理论,增补可操作性的知识,如记忆力、思维力、人格的测验与实验等有关心理测量与心理实验的内容。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使公共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同时,增加与教育关系密切且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如人格与教育、发展中的中学生、教学设计心理、课堂管理心理、学校的人际关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师心理保健等针对性较强的内容。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心理保健”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因为,我国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师范生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中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另外,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所以,公共心理学课程中必须增加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内容,师范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适当、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

另外,在执行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文科、理科、艺体)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公共心理学课程存在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教学方法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教学改革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选择灵活多样、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外,还大量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法、心理短剧等方法,充分利用心理学实验室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

1.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由上课教师收集经典案例以及教学实践中学生较为关心的心理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这些案例和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总结,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案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积极运用“实验法”:在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心理学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如记忆广度、注意的分配、错觉等实验,将心理学中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人格心理的内容,则结合心理实验软件进行测量,如对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测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通过心理测量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教学中将心理学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验和测量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预防和矫治。

3.精心准备“心理短剧”:“心理短剧”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通过对当事人生活场景的重现,让当事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往经历,促使自己打开心结,接受和面对自己一直逃避的问题。公共心理学课程中增加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心理短剧,让师范生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有助于将来的教育教学中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有利于师范生打开自己的“心结”。

4.增加实习实训教学:公共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讨论,或者列出重点问题、热点问题,让学生报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微格教室和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心理学与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的联系:如果心理学课程仅仅停留在心理学的教学上,就必然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学科教学法的基础,要使心理学理论与实际结合,就必须将心理学与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各种理论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既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避免和减少理论脱离实际。在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科任教师可以通过系院正式或教师个人非正式等方式与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研活动,共同商讨心理学的教学和改革问题,不仅如此,心理学教师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了解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有机结合教育学和学科教学法,丰富心理学实践教学知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不断推进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公共心理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一是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加强业务学习和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二是不定期组织心理学教师到心理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课题研究;三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心理学教师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提高;四是坚持“导师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对学历层次较低或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要求心理学教师通过平时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比如心理学专业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小学学科知识等等。

(四)改变评价方式

公共心理学课程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于目标取向的评价,主要采用考试的形式,考试中重概念、轻结果,重心理规律的了解和掌握,轻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评价方式不合理、不科学。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改革:首先改变学生公共心理学课程成绩的构成。以往学生成绩的构成主要期末考试成绩,这样通过60分划分合格与不合格,采取“一锤定音”的方式判断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学生成绩的构成和评定不应简单由期末试卷成绩构成,还应增加学生平时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比如学生在课堂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讨论的情况、案例教学中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情况、实验、心理短剧、实践活动等方面学生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情况等等综合考察。其次改变传统考试试题,传统试题中按照“八股文”的形式,从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到论述,为了凑足题型,没有注重题目的灵活性和对学生能力的测试。期末考试试题应不拘于形式,多注重心理学知识应用的测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少出或不出死记硬背的无用的理论考试题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学习时重视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大大减少考试中的舞弊行为,真正改变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对教师的评价要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目的,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原则,采取多种方法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而不要完全按照传统的固定的模式评价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师。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目的是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专业教师,从而为促进基础教育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李 越.21世纪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的理论与实践[J].唐都学刊,2002,(1):115.

[2]尹 敏.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5):97-99.

[责任编辑:雪 豹]

The Reform and Researches of Common Psychology Teach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ZHENG Hong-qu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408100,China)

Common psychology is a basic course that constitut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of teachers’university student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improving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However,there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ommon psychology course.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we should reform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teaching staff and means of evalu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competent professional teacher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new curriculum;common psychology course;teaching reform

G642

A

1674-3652(2011)01-0166-04

2010-11-15

长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新课程背景下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G2007037)。

郑红渠(1975- ),女,四川渠县人,长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师范生心理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