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语言对中职学生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2011-08-15 00:49林升华
大众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中职语言学生

林升华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3)

试论网络语言对中职学生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林升华

(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3)

网络语言以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中职学生的作文中。网络语言正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给语文写作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拟从网络语言对中职生语文写作的双面影响,论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语言观。

网络语言;中职学生;写作;影响;对策

中职生思想活跃,追求变化,喜欢标新立异,而网络语言的前卫性、自由性、丰富性似乎给了他们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的一个平台。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的使用群体呈现年轻化的社会文化特征。网络创造了全新的文化,它决定着语言的时代特征。受这些特征的影响 ,语言形式的不规范和个别语言欠文明对中职生写作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不仅是信息处理的工具,也是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力量,正全方位地向人们生存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渗透,正在逐步地改变人们对语言的思维模式、认知途径、学习方法、审美取向,以及改变人们对文学形态、语言表达等习惯。

1 正确认识网络语言

全面正确地理解网络语言,深刻认识网络语言的内涵及特点,对研究网络语言对中职生写作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1.1 网络语言的含义

所谓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更确切地说,是网络人群以网络生活为主题,尤其网聊、“网络社区”中使用的“键盘语言”。

1.2 网络语言的分类

网络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除了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外,还应包括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如鼠标、病毒等。但由于前者是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使用频率较高且引起争议较大,故这里仅讨论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势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防火墙等;另一种是网民之间用于交际的常用词语,如美眉、菜鸟等。后一种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文章讨论的重点。 其具体表现形势主要有以下几种:字母词语、表意数字、表情符号、特色词语、旧词新义、叠音词。

1.3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网民们在不影响沟通的前提下,将各种材料信手拈来,只要乐意,就任意组合,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有时更是成为人们的一种自我渲泄方式。英汉混杂、符号字母混用、超常规的语法等不胜枚举,或无意使然,或刻意为之,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总之,简洁口语化、生动形象化、娱乐游戏化、创造随机化是网络语言固有的特征。

2 中职学生写作的内容

中职生写作内容大至包括:应用文写作、作文写作两大类,具体包括有各种体裁的文章、学生书信、演讲词、总结、调查报告、广告词、新闻特写、通讯、文学评论等等。

2.1 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应用写作》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包括行政公文,即国家机关常用的13种常用公文。行政公文在我国历史悠久,经过历朝历代的沿革,有约定俗成的格式,同时也形成了特有的语言表达习惯。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的用法。

应用文语言特点: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应用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总的来说是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实通俗。要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从文字、词汇、句子、篇章、结构到修辞、逻辑、文体、文学、文化常识及标点符号的运用都要重视。

可见,应用文写作与前文所述的网络语言的特点是格格不入。

2.2 中职生作文写作的现状

如今的中职语文老师一翻开学生的作文本,便会发现许多学生从网上复制的作文,总有几个学生是一样的。少有几个是自己写的,文章内错别字连篇、词汇贫乏、干瘪、内容空洞、结构呆板、令人难以阅读。而作为中职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害怕,课堂上布置学生完成一篇500字的作文,学生愁眉苦脸,迟迟难以动笔,有的学生赶紧打开语文课本,想从书本里抄些例文。

可见,现在的中职生写作,与网络语言关系十分密切。

3 网络语言对中职学生写作的影响

在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语法、词汇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可是网络语言却不一样,随意的成分太大,而学生又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教师不能简单地将网络语言拒之门外,需要帮助他们明确网络语言使用价值的两面性。

3.1 网络语言对中职生写作的积极意义

社会越进步经济就越发达,经济越发达网络就发展越快,网络语言跟随发展越快,其应用的范围就越宽,已经深入到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时更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面。要真正提高中职生的写作能力,是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生活积累,以及与时俱进的态度,这些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语言的与时俱进与写作的时代感是一脉相承的。

网络语言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彰显出网络时代青年人的思维习惯与言语方式,也传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只有青年能领悟的人文精神。年轻一代对网络语言的热衷,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也是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3.2 网络语言对中职学生写作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词汇的不规范、表意的程式化、情感的模仿秀乃至用语粗俗等特点,给中职写作教学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致如下:

(1)用同音字替代,影响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喜用同音字,如:压力(用鸭梨代替)等等,这些用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谐音等代替文字来进行交流,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汉语言文化发展的一种歧途。中职生对于复杂的汉字还不能驾轻就熟,长期受网络语言的熏染,习惯成自然,其正规语言的应用能力势必会下降。

(2)网络语言影响语体教学。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如故意写错别字、故意歪曲字词的本意等,这种偏离传统语言习惯的网络语言,已日渐影响到中职学校正常的语文写作教学。如在写作中学生很喜欢创造一些匪夷所思的句子,达不到应用写作的语言要求。而目前充满网语的作文还不能写,一是让别人看不懂,另一方面,目前写作的书面语表达形式,还仍然应该遵循平面语体的规范,尽管目前人们对网络语言的争论不休,但作文的评判必须遵守国家教育部统一的规定和法则。

(3)影响传统语言文字的审美欣赏。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寓意深刻,非常有讲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网络语言的产生,基于不是面对面交流,一些人借着身份隐蔽和屏幕的保护,为发泄自己的情绪或满足目己的低级趣味,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中使用一些淫秽、猥亵的垃圾词语,这些粗俗的语言,严重影响着中职生对我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欣赏。

(4)网络语言对中职生书写能力的冲击。网上交流利用的是键盘,所有的文字均是敲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对汉字的笔顺、笔画、结构会逐渐陌生,汉字书写能力也会逐渐下降,长此以往,难免会成为键盘的奴隶。好多中职生在写作时,有很多字不会写,而只能依靠电脑上输入法的便捷功能。所以,语文老师在上写作课时,如果让某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写一句话,写不完整的现象屡见不鲜。

4 应对网络语言的对策

4.1 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近日,作者肖余恨的一篇《凭什么高考作文不能使用网络热词》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他是依据报道: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的提醒,让人不禁担心起来。周教授说,网络词汇可以出现在生活中,但不允许出现在高考作文卷上,即使是“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都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在阅卷老师手下也将一视同仁。对于高考作文能不能出现网络热词的讨论也在网上展开,赞同与否定的呼声都不少,从中职写作教学为出发点认为要正确地对待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彰显出网络时代青年人的思维习惯与言语方式,也传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只有青年能领悟的人文精神。网络语言对中职生写作教学的影响,不能视而不见,要客观地对待,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教师要以公正、宽容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而不是片面、主观地把它视为洪水猛兽、语言垃圾。对待网络语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所分析、有所鉴别、然后有所舍,该接纳的接纳,需淘汰的淘汰。这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4.2 提高中职生选择网络语言的能力

中职生语文写作教学,要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辩证的思想去分辨和处理。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寓意深刻,不是一般的网络语言能冲击的。据统计网络词汇已经有两千多,相信经不起推敲的网络词语定会失传。但有多少网络词汇能写进字典,流传百世,也该看看该词汇是否与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明确网络语言适用的范围,使学生不盲目、不随心所欲地使用网络语言。重视对比教学,通过对网络语言和规范汉语的优劣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语言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和择取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对网络语言不盲从。

4.3 对中职生使用网络语言应疏导

由于网络语言说起来使人轻松,有自由感,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并运用网络语言,如果人为地阻止他们使用,势必会导致他们与老师之间的代沟不断加大。语言是活的,语言本身也是发展的,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不可能局限在以前形成的规矩中。网络语言既然能够在青少年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一定生命力的,强行阻止是管制不了的。对中职生使用网络语言应疏导,在他们运用网络语言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引导,使他们在运用过程中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分辨能力,做出正确判断,使网络语言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生活。

4.4 避免网络语言泛化

网络语言之所以被称为“网络语言”,说明它更适合于网络上应用,而不应无节制地被泛化,不能让网络语言侵占语文写作课堂。在课堂上,如果任由网络语言泛化,很难想象基于学生的天性好奇,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可以确定的是,在他们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被网络中的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熏染,淡忘了正规语言的运用,一旦习惯成为自然,对其今后的成长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4.5 变网络语言为师生和谐的润滑剂

当网络语言已经介入现实生活,语文教师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而要使网络语言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润滑剂。每一种语言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如果你拒绝学习某种语言,那么同时也就等于被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和圈子拒绝,所以,不能拒绝中职生对网络语言的学习。面对网络语言向传统语言的渗透,教师应该多多学习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您的教导。

[1] 杨立英.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6-2-14.

[2] 江南,庄园.网络语言规范与建设构想[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

[3] 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4] 李铁范,张秋杭.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J].修辞学习,2006(2).

[5] 惠天罡.网络词语构词探析[J].修辞学习,2006(2).

G633.3

A

1008-1151(2011)08-0251-02

2011-04-15

林升华(1963-),男,广西北流人,广西第一工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中职语言学生
语言是刀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赶不走的学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学生写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