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包装新动力
——中国民俗元素

2011-08-15 00:48上游平面设计工作室黄铁峰
湖南包装 2011年2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内涵

上游平面设计工作室 黄铁峰

民俗元素是在民间民俗中创造、传承,反映人文精神、民俗心理,具有民俗特质的文化成果,凝结着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着民族利益的各种事象。它基本由形象化的视觉元素(包括民间造型、结构、色彩、材料、工艺等)和隐性的精神元素(包括民俗意识、观念、生活、艺术、伦理等)两部分组成。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独特深厚的中国民俗文化,它为现代包装创意设计提供了无穷灵感和别具特色的创作素材。近年兼具民俗美和现代美的现代包装设计不断涌现,逐渐形成独立的风格流派,反映出中国民俗元素已然成为现代包装的新动力,而中国绚丽多彩、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也逐步得到国际设计界的认同。以下就民俗元素中的“形”与“色”、材料与工艺,以及民俗元素中包含的“意”与“神”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民俗元素中具象的“形”与“色”。“形”是包装中的重要元素,视觉效果强烈、内涵丰富、特征突出。民间自古对传统工艺就有自己独特的造型理念、构形规律。以意立象、取象构形,形成民俗造型观念和审美心理最基本的部分。基于这些原则和规律,人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俗图形,比如几何图形、如意纹、祥云、彩陶纹;动物纹样:鱼纹、龙凤纹、麒麟、狮、虎、龟、蝴蝶纹、鸟纹等。植物纹样:梅、竹、菊、牡丹、莲花等;人物纹样:八仙、财神、门神、钟馗、菩萨等;符号纹样:万字、寿字、双钱、八宝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图形元素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辉煌,展现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无穷的想象力,折射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

传统民俗图形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讲究完整性、装饰性、对称性,在遵循变化与统一的原则下,突出以下造型特点:(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民俗图形元素中的题材基本上来自生活与自然中常见的动植物、生活器具等。造型一般不受具体形象的制约,强调视觉上的愉悦,因而具有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2)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可以强化传统图形的组织性和装饰性艺术效果。(3)繁复中求变化,纷乱中有秩序。讲究在繁冗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等合理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增强了图形的层次和丰富了内涵。我们在现代包装中可以利用民俗图形元素的造型特点,通过概括、抽象和夸张等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使图形本身的信息简洁化。民俗图形元素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现代包装中去,融会贯通后,结合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和时尚特质对民俗图形元素进行合理创新改造、提炼加工,强化它的民俗文化色彩,可使现代包装更具时尚感和生活情调。

“色”是视觉元素中最响亮的传达语言,在传达事物的视觉特征的同时,也直观地体现着民俗文化的特色和审美心理。在对民族色彩元素的运用上,我们不单要将其作为现代包装设计的语言融入到现代包装中去,更要灵活利用色彩所包含的精神元素,来提升现代包装的民族内涵和意境。

我国悠久民俗史形成了独特的、系统化的色彩规范—民俗传统的五色观,它以阴阳二维辨证的黑白色为基础,加上红、黄、青三原色形成五个正色。五色以不同的纹样象征不同的方位:青龙为东、白虎为西、朱雀为南、玄武为北,正中天子为黄,以之衍生出五行说。如果以现代色彩理论来分解“五色观”,我们会发现这正是现代色彩体系“色立体”的基本构成因素。“五色观”是科学的色彩构成体系,透彻理解“五色观”,可以更好地把握民俗风格的特点。民间针对不同事物特质对颜色有特殊的偏好,如白墙黑瓦青砖、红绿门神、大红对联、大红灯笼、红绿绣鞋等,应该与我国原始民族崇拜有关。比如红色具有波光最长的物理性能,它的色彩张力对人们的视神经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以它光明与正大、刚毅与坚强的性格长期影响着我国的民俗生活习惯。中国民俗用色具有高艳度、强对比、重装饰的特点,而且还蕴涵着强烈的民族心理暗示—对喜庆、吉祥、富贵的追求,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代表着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和乡土情谊。在现代包装中应加以借鉴与吸收这类手法,把现代设计元素和民俗包装的“形”、“色”元素进行有机的统一,是创造出具有中国民俗格调的现代包装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民俗中的包装材料与工艺。材料是所有造物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造物活动的基础,而工艺技术则是造物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它是造物行为实现的保障。《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些观点对民间造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俗风格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生活中的风格,民间包装在材料选取、制作工艺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民间常选用天然材料:竹、木、纸、陶、贝壳、植物纤维、藤、叶等;而加工工艺简单,强调实用性,造型自然质朴、装饰大方,地域特色鲜明,同时还传递了产品的绿色天然内涵。古代纸张就是被普遍应用的典型传统包装材料,纸类制品在使用后可以反复回收再利用,在大自然中也能自行分解。又如中国竹林面积广阔,民间用竹历史悠久,民间的生活器具、包装用品很多都是竹制品,竹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绿色材料,使用过后也可回收再利用。原始材质民味十足,体现了古代人民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观。

在现代包装中,我们可以把这些传统用材所蕴含的民族气息直接嫁接到包装作品中,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并加入细节的创新。民俗包装的材料与工艺倡导的绿色设计文化(强调无污染,风格简约化,结构简练,材料最省,信息传达直接等)是塑造与丰富现代包装新形象所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民俗中的“意”与“神”是民俗元素的精神内涵。虽然民俗包装元素的使用大多体现在视觉意义上,但是它的精神内涵对于表现现代包装的民族性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对民俗工艺的“意”与“神”具有深刻的影响。儒学思想是对中国民俗文化影响最大的思想形态,也是设计与造型上严格的典章制度的物化形式的设计者。道家思想是将人推向了自然的一种哲学思想。民俗文化迎合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自然与自在,身道合一,天人合一。佛教思想认为世界在本原是无形无象的,但又充斥于宇宙之间,无处不在,将民俗的“物境”升华到“意境”,以小见大、方寸之间皆宇宙。另外中国的农耕文明讲究居安思危,中正和谐的生存方式也深刻地体现在民俗文化生活之中,这种生存理念中有着深远的理想追求和文化内涵。平实中蕴含意境,均衡中展现变化,朴素中包含韵味正是民俗文化耐人寻味的精神追求。

中国民俗元素由中国哲学思想引申的“意”与“神”对吉祥观念的概括,是民俗元素的灵魂所在。民俗元素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它在外形和色彩上具有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蕴藏着更具深意的吉祥概念。如:福寿呈祥,雍荣华贵,花好月圆等。弄清楚文化哲理体系对民俗元素的影响,以及民俗元素外在形式和精神内涵的关系,有利于对民俗元素的提炼、分解、重构、加工和运用,将寓意引申融入现代包装中,既能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可使现代包装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综上所述,中国民俗元素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意韵深长。现代包装设计要与民俗包装元素实现交融,就要把民俗元素造型、色彩、图形、材料、工艺等民俗包装元素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现代设计法则规律结合,取其形和色、延其意与神,进行创新性的嫁接和融合,使现代包装设计既体现传统的文化韵律,又满足符合现代人对包装的功能性需求和审美心理,让民族美与现代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到完美演绎。中国民俗元素必然成为全球设计时尚永不衰竭的源动力。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内涵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活出精致内涵
民俗中的“牛”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挖掘习题的内涵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