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民政治素质培养

2011-08-15 00:48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公民民主

祁 丽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 063018)

谈公民政治素质培养

祁 丽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 063018)

公民政治素质是政治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前提。该文对我国公民政治素质现状及偏低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找到适合培养公民政治素质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公民;政治素质;政治参与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们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政治素质。然而,我国公民政治素质偏低,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和能力都较差,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公民政治素质现状

“公民政治素质是指公民群体在一定阶段上所形成的政治行为能力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客观现实在公民身上的综合反映。”当前我国公民在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参与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政治知识拥有量较低

政治知识是指公民对政治生活规范和准则掌握情况,以及接受有关政治生活方面信息的程度,它是衡量公民政治素质的基本尺度。公民基本的政治知识包括:对本国国土疆域、民族、宗教基本情况的了解;对国家等主要领导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首脑的认知;一般的政治、行政制度,如国体、政体、宪法、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的了解,政党功能和结构体系、政治参与的技术过程的掌握;基本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一些近期政治冲突焦点的原因、背景、内容、发生地点等的知晓程度。政治知识的多寡与政治素质的高低存在着正比关系。一般来说,高学历的群体对政治生活的要求高,政治信息的需求大,政治素质相应得分也就高一些。根据调查可知,约半数的学生群体不了解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当问及“区(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什么选举方式产生”时,55%的调查对象知道由直接选举的方法产生,但不了解的也占近1/2。而高中生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知识相比明显偏弱,正确认知仅占34.3%。在问及“区、县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与应选代表的名额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们对此问题的了解程度知识也是较低的。由此可见,公民在政治知识拥有量是较低的。

(二)政治态度冷漠

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说,政治态度是人们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感情等因素,是作用于政治行为的一种显现。我国公民“政治态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治冷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公民对政治的关心态度明显下降。据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做的抽样调查发现:被访者中表现关心政治的人较10多年前大幅下降了21.4%,关心度仅为65.1%。(2)政治生活的高度参与率和参与的低质量并存。政府每年都倡导中国公众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基层选举和人大代表选举的参与率高达90%以上;在许多地方,由于选民们参加选举往往出现被动,参选率虽然很高,但冷漠的心态显而易见。他们或者抱应付的态度,投票随心所欲,或者怀有游戏心理,甚至进行恶作剧等等。(3)青年、农民等主要社会群体对政治的冷漠尤为突出。农民的政治参与度比较低,大都缺乏基本的政治知识,对政治的评价也很消极。例如,2002年的一个抽样调查显示,5000多名农民在被询问是否参加过选举人民代表时,明确表示没有选过或者是不了解情况的比例居然达到56.6%。

(三)政治参与意识不强

公民广泛地参与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参与最大的政治功能和价值在于影响政府的行为。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政治参与是对公共行政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政治补充,是现代系统保持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因此,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必然包括公民的政治参与;推动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也就自然而然地必须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决定公民的政治参与机制还不很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知水平程度还不很高,表现出政治上的冷漠;有些公民则相反,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但缺乏相应的政治知识和技能。

二、公民政治素质偏低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给国民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文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使得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举步维艰。

(一)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从制度上讲,中国是一个经历了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牢固的血缘宗法制度、政治和思想文化的高度专制以及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等等,这些无不严重影响着传统社会的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封建宗法制的等级特权,重人治轻法治、重官轻民的官本位意识至今仍未清除,家长制、一言堂、任人唯亲等由此而来的双重人格,依然在人们心灵深处,甚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同程度的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原有的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比较差,政治参与水平比较低,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公民在民主监督和行使自己的权利上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上,公民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主动性也不高,而且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制度执行上还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或者迂回规避;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某些行政机关还存在主体错位、程序违法、剥夺相对人行政救济权力等问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文化上讲,中国是一个专制、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最典型的就是延续两千多年之久的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封建经济和专制统治,形成了以儒家政治思想为主体的政治文化传统,它在中国民众心理积淀成“权威崇拜”、“清官新思想”、“与世无争”等复杂的以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广大的普通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就是服从,对政治参与抱被动态度,并且存在着崇圣意识和依附心理,从而成为一种习惯和心理定势。中国的政治传统历来非常强调维护大一统,过于片面强调秩序和稳定。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少闹事少参与的心理,不服、抗议等似乎是犯上作乱,有违稳定,因此,也就形成了政治惰性和惯性。在封建专制社会里,统治者希望老百姓做“草民”、“蚁民”、“顺民”,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不希望老百姓个性张扬。这种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制度结合起来对人的塑造,就是要遏制人的欲望,泯灭人的个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诚然,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就造成了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素质比较落后,一些公民的愚昧的思想至今依然存在。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效益不平衡,人口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不平衡。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国家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仍须将绝大部分财力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用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资金必将受到限制,进而使政治参与的设施建设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公民政治素质培养途径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公民的政治素质受到政治、经济、思想诸多条件的制约。因此,为了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

(1)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最主要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主要的政治方式。要树立人大权威,强化人大监督功能,健全人大组织机构和规范人大选举制度。除此以外,还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

(2)要健全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如选举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等等。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最直接、最基本的参与方式。在这三种选举中,选民的素质、政治意识,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程度,选举过程中的透明度、公开度都是影响到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提高选举的质量就要求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此调动公民的政治热情,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使选举真正反映和体现民意。听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对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领域的拓展,是民主政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另外,随着申诉、控告、信访、陪审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使公民对这些权力的运用有了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朝着自主型、理性化、制度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二)加强公民思想政治的教育建设

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又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国外关于政治参与的大量研究发现:人的受教育程度跟他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即公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力就越强。教育发展能够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发展能够从总体上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条有效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公民传授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技能。以前的教育和宣传很少从技术的角度谈参与的问题。如:公民碰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参加选举的方式解决,通过选举解决不了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别的什么参与方式来解决;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最有效的表达对政府决策的意见;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最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公民懂得实实在在的参与政治的知识,了解如何通过政治手段保护和追求自己的利益。增加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公民政治素质偏低,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参与式的法治国家,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立法是人民决定自己的事情,为社会制定行为规范的过程。在法治国家,立法越来越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和利益分配的杠杆,立法不仅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立法的公正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目前“我国的立法参与制度尚处在起步阶段,基本上还属于走群众路线,至今人大制定的300多部法律交付全民讨论的寥寥无几,立法参与制度、立法公开制度、立法听证制度等还没有建立起来。”应加快立法法的草拟和制定工作,将立法过程中的政治参与法治化。

(四)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政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即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多样化。

(1)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我国许多新闻机构及媒体,如电视、报刊栏目的出现,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窗口,舆论媒体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及时便利的信息支持,同时,也使公民的政治要求得以表达,甚至以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形成无形的压力。使政府增强了公开度和透明度。

(2)积极发扬基层民主,推动公民自治进程。公民自治与自我管理的实现程度是衡量政治参与深度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的政治参与同公民的利益更为密切,他们可以通过有效政治参与,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实现自己的要求,为他们更高层次的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民主素养与民主能力。

(3)利用互联网,实现网络参与。互联网能够使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阻碍,不受政治控制,开创了信息多元化传递和言论自由的新局面,使公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所受到的制约大为减少。互联网拓宽了政治系统与公民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公民自由表达自身的愿望和要求,促进公民与政治系统的沟通,促使政治系统提高自身运行的透明度,消除公民对政治系统的神秘感,减少公民不理智、过激行为。因而,互联网提高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效率,降低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能力。

总之,只有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才能提高公民政治素质,这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潘小娟,张辰龙.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李福元.民众政治热情:2038年悬念[J].小康,2004,(2)

[4]刘阳.略谈政治社会化与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1).

[5]李爱华.现代政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

[7]王瑞芳,吕敬诚.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思考[J].经济与发展,2006,(7).

[8]赵连章,范铁中.社会转型时期与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宏观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3,(5).

Citizen Political Quality Training

QILi

(Kailuan(Group)Co.,Ltd,Tangshan 063018,China)

Citizen political quality is political development necessary basis and prerequisite.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itizen political quality is introduced and the reason for lower citizen political quality is analyzed aswell,and the author finds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train citizens'political quality.

citizen;political quality;political participation

D6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1)03-0028-03

2011-05-10

祁丽(1959-),女,大学,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档案馆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史、文史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公民民主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