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丽丝·莱辛的生态理想

2011-08-15 00:48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多丽丝家猫伦理观

于 波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谈多丽丝·莱辛的生态理想

于 波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文章从伦理、人生两个方面对多丽丝·莱辛作品中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加以分析,揭示莱辛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勾勒出莱辛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人生观,以及建立在其伦理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生态理想。

多丽丝·莱辛,生态伦理观,生态人生观,生态理想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文学创作者。在她的创作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前瞻性,在人们没有关注全球生态危机之前,她已将笔端伸向了生态问题的核心。纵观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生态”问题不仅是莱辛创作思想的基本点,也贯穿其文学创作始终,她用怀疑精神、大胆想象和远见卓识对一个分裂的文明进行了审美关注。

一、莱辛的生态伦理观

莱辛一生追求着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这在她的作品中有着清晰的体现。童年时期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在莱辛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长大后,她不断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想念那片让她的内心得到安宁的土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和谐图景时时出现在她的记忆之中,并且以各种方式呈现在她的作品之中。莱辛认为人与自然本是天然一体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也应该是互相依赖、互相融合的关系。因此,追求天人合一、渴求人人和谐成为了她生态伦理观的核心。

第一、追求天人合一。在莱辛的生态伦理观念中,她认为人类属于自然,与其他生命一样,是自然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自然大家庭的一个普通成员,人具有自己的价值,但却不是唯一具有价值的生命。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生命,认可自然生命的价值,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都生存在一个巨大的生命之网上,任何一种生命的消逝都有可能造成这张网的彻底断裂。因此她呼吁人类应该珍视并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从生态角度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反而呈现出倒退的趋势。莱辛对这一现状感到担忧。在《草原日出》中,莱辛对传统伦理观中人类干扰自然进程、征服自然的行为感到质疑。她通过小男孩的醒悟成功地挑战了传统伦理观。小男孩深受传统伦理观的影响,他的思想和行为中打着人类主义的烙印。他天真地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很强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强,甚至能够控制一个国家、征服整个世界。但是,不久他的观念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小小的蚂蚁竟然将整个羚羊生吞了,目睹这一切,他除了愤怒与难受之外,什么也做不了。虽然他非常希望羚羊能够不受蚂蚁的撕咬,但当又大又壮的蚂蚁成群结队地冲向羚羊时,他无法指挥蚂蚁们离开,因为他不具备这样的权利。尽管他手上有枪,但是冰冷的机械却无法拯救羚羊的生命,他深深的感到了无能为力。此时此刻,他才发现自己在自然面前竟是那么渺小,小得就连蚂蚁都可以对他视而不见。而他的意愿不管多么强烈都起不了任何作用,因为事物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不受人的左右。通过小男孩前后思想的重大转变,我们看到现代文明赋予人类的狂妄自大,在自然面前显得很无奈。

莱辛花了大段笔墨细致地描绘了羚羊从挣扎到死亡的全过程,正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到人类对于其他生命的残忍。莱辛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但真实地反映了事实,更揭示了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的根本原因。

第二、渴求人人和谐。20世纪60年代,现代女权运动正式兴起。在女权主义运动的推动之下,女性主义文学在英国兴起,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开来。许多作家自觉地参与到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写作之中,女性主义作家的队伍不断地壮大。莱辛由于长期关注女性生存状况、用心刻画女性形象、深度发掘女性内心世界,被称为女性主义的先驱和开拓者。

但莱辛拒绝外界为她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将她列入女性主义作家行列。其实,莱辛并不是反对女性解放,她只是觉得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而女性的危机只是整个生态危机的一小部分。她认为在生态危机这个大背景之下,女性的问题很难得到彻底解决,她真正反对的是狭隘地将两性之间的问题从生态危机中抽离出来孤立地加以审视。莱辛的智慧在于她看到了两性问题与生态问题之间的从属关系。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女性的危机,也是男性的危机,更是全人类的危机、整个全世界的危机。因而她主张跳出性别的局限,站在生态的角度关注人与人的问题。

在《又来了,爱情》中,莱辛通过主要人物朱莉和萨拉传达了她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生态伦理观。朱莉从出生至死亡从未割断过与自然的联系,成年以前,她居住在一座小木屋之中。与年轻军官保罗私奔之后,她搬进了带有浪漫色彩的乡村里的一幢小小的石屋里。长期以来,她一直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过着“与鲜花、蝴蝶、小鸟为伴”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完全融合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满的呈现,自然给予了她积极生活、追求幸福的勇气,因此她格外地热爱自然。自然与她息息相通、共生共存,具有同样的价值。她与自然的这份默契使得她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脱出了习俗等级标准,更不以此为界限将自己与别人分开。从朱莉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莱辛追求天人合一,渴求人人和谐的美好愿望。

但是,世俗社会中的人们将她视为异类,对她议论纷纷。他们不但不同情她的遭遇,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朱莉并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消极沉沦,更没有与那些不友善的人们为敌,她总是积极地面对苦难,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她与人为善的信条。在被迫与保罗分手之后,朱莉没有向保罗的父亲提任何非分的要求,她甚至拒绝接受他慷慨提供的抚恤金。在没有生活来源的时候,她从没有想过依靠别人,她总是靠自己的能力挣钱谋生。朱莉总是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真诚,从不计较付出是否有回报。然而,与整个社会的压迫相比,她的个人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由于她始终没有被世俗所接受,最终只有选择纵身跃入深潭。这样的结局,我们只能认为是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健康的生态关系。

莱辛以其深邃的眼光,不仅看到了当代西方社会人类关系的病态,也认识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莱辛与她笔下的朱莉、萨拉一样,都面临着这一问题的困扰,她努力地探索和寻求着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

二、莱辛的生态人生观

现代科技和经济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失去了很多的自由与欢乐。人们为了保证自己和家人在社会中生存,承受了很多的压力,甚至迷失了自己。在现代社会的熏染之下,人类的人生观出现了重大偏差。这一切也逃不出莱辛锐利的眼睛,因此,构建生态自我不但成为了莱辛生态书写的基本线索,也成了莱辛对于人生的理想追求。在构建生态自我的过程中,对于生命自由的寻求和自我实现的探求成为了莱辛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

第一、寻求生命自由。多丽丝·莱辛在其多部作品中涉及过生命自由这一话题。在《特别的猫》中,莱辛提到了家猫在野猫的引诱之下离家出走变为野猫的事情。虽然家猫在人类的精心呵护之下,在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之中,过着寝食无忧的日子,但是它们的生活却要受到人类的约束,这种限制几乎覆盖了它们生活的全部,它们只能按照人类的想法与安排去度日。野猫的出现,让它们猛然意识到生活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除了继续接受人类安排的生活以外,它们还可以选择放弃人类提供的一切条件,摆脱人类的规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这对长期受约束的它们,无疑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因而,家猫随着野猫勇敢地踏出了家门,开始追寻它们自由的新生活。从这些出走的家猫身上,我们看到了崇尚自由的灵魂。野猫虽然不像家猫那样要受到人类规则的限制,但作为自然生命,它们是会受制于客观的自然规律、无法预料的生存境遇和无法掌控的外在力量。

出走虽然不能够使家猫获得绝对的自由,但至少是它们为自己的生活作出的选择。同时,它们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了比起家猫更为广阔的自由。在《特别的猫》中,莱辛通过对家猫与野猫生存状态的描述与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她向往的自由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而是相对意义上的自由,更与自然生命有着密切联系的自由。通过家猫变为野猫这一过程,她向我们展示了自由并不是摆脱表面的束缚就可以轻易获得的,她向我们强调了选择与责任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生命进行自由选择之后,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探求自我实现。探求自我实现就是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以生命的有限性追求精神的无限性的一个过程。莱辛笔下的朱莉和萨拉就是在现代社会不断追求着自我实现的两个典型例子。朱莉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后天努力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她以她的知识储备与老师们展开思想的辩论,她凭借自己的才华为许多家庭的女孩们当家教,授予女孩们知识,引导她们正确地看待生活,她依靠自然赐予她的灵感进行音乐、绘画、文字等艺术创作,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萨拉也是如此,她以自己活跃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证明自己的存在,通过剧本的创作和对他人的关爱探寻着自己的价值。无论是已经离世的朱莉还是积极生活的萨拉,她们追求的都是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反映着她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全面体现着莱辛的人生观。朱莉和萨拉是莱辛小说中创造的人物,更是她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体现。莱辛一生都在进行着人生意义的思索与追寻,这也成为了她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重要动力,我们可以把莱辛的创作看成是她探求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结语

用生态的视域纵观莱辛的作品,我们发现莱辛的创作是以生态主义为思想基础,坚持以生态道德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呼吁以生态责任维持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平衡与稳定,用批判精神探寻生态危机之症结,执着地表达生态和谐理想,前瞻地预测人类未来的文学。莱辛的生态意识在其创作中得以全方位展现。《草原日出》、《特别的猫》、《又来了,爱情》这三部小说分别在不同层面上表现了莱辛丰富的生态意识,共同展现了其包容的生态伦理观、积极的生态人生观和多元的生态文化观。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与把握其生态理想。在莱辛的创作中,她一直在表达着追求天人合一,渴求人人和谐,寻求生命自由,探求自我实现的美好愿望。她的生态理想是在她创作的不断探索过程中逐渐明朗化的,她的生态创作是在她生态伦理观、生态人生观的指引之下渐趋成熟的。

[1]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2]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M].彭倩文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

[3]多丽丝·莱辛.草原日出[M].余书娴译,上海:外国文艺,2008年

Doris Lessing's Ecological Ideal

YU B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angshan College,Tangshan 0630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men and nature,men and the others in Doris Lessing's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 and philosophy,it reveals the criticism toward modern civilization,it describes Lessing's ecological ethic and ecological philosophy,and it also depicts the ecological ideal based on ethic and philosophy.

Doris Lessing;ecological ethic;ecological philosophy;ecological ideal

I106.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1)03-0017-03

2011-05-30

于波(1980-),女,硕士,唐山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多丽丝家猫伦理观
家猫为何只爱对人喵喵叫?
高贵的“伪证”
只差一声惊雷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家猫不出门也要驱虫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猫为什么比狗难驯服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黑格尔财富伦理观述论——兼论社会转型期国民财富观的问题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