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1-08-15 00:52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化企业

李 伟

(河南工程学院会计学系,河南郑州451191)

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硕果累累。基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获取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为目标,即以标准化会计流程为基准、以电子化原始凭证数据确认为重点、以完整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为基础、以XBRL要求为输出条件、以嵌入实时控制与连续审计技术和方法为质量保证,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与高质量的行业或地区会计信息中心;第二阶段以获取一体化的财务与业务信息为目标,即以ERP设计框架为基础、以价值法与事项法融合的设计思想为先导、以业务数据库的组建为重点、以获取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以及定量与定性数据为目的,逐步建立一个融业务与财务为一体的业务事件仓库。[1]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交流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以下问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方面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信息更新的同步性差;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脱节;孤立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信息,影响信息化的集团化、行业化应用等,很难实现财务数据、信息的交流,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提高了政府行政成本;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差别较大。

(二)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存在很大隐患

网络安全、信息畅通等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往往是旧的安全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新的安全隐患又层出不穷。据统计,全球由于网络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数量与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也呈日益增加的趋势。目前,网络会计的安全风险主要有实体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运行安全风险三种。实体安全风险是指作为会计信息化基石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等客观实体所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包括火灾、水灾、雷电等自然与人为灾害的侵袭,静电与电磁辐射等物理危害。信息安全风险是指信息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漏、更改、破坏或被非法扭曲、控制的风险。运行安全风险是指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诸如软硬件破坏、信息失真、数据丢失等风险。

(三)多数企业会计信息化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会计信息一直被企业视为“商业秘密”并加以保护,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对外绝对“滴水不漏”,对内开放程度也很有限,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成为不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借口。有的企业即使实行会计信息化,也只是从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并未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所提供的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也十分有限,使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四)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精通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在全面推行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这也是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瓶颈。因此,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五)会计软件中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会计信息化平台是搭建在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如果不能研发出好的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化。目前专门从事会计软件研究的公司寥寥无几,并且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完善对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意义重大。

(六)与网络风险控制体系相关的理论研究滞后

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但目前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是基于手工方式而制定的,在IT条件下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与会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要求不相适应。

(七)信息化审计尚处在探索阶段

目前,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功能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功能越来越强,但对如何满足信息化审计要求的考虑还不多,如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这为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了困难。软件设计的数据库结构也存在不规范之处,不能满足双向查询的要求,更谈不上二维查询。审计工作底稿的信息化与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另外,信息化会计软件在保留审计痕迹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是没有考虑为信息化审计预留测试通道,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二、对策分析

(一)会计信息化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会计信息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是由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会计理论和会计处理方法是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软件只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未来未知的问题。其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计算机、系统软件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大的发展,因此,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这一方面是因为成本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即使是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从而造成极大浪费。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结合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会计信息化战略。

(二)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

会计信息化建设依赖于政府的扶持、引导和帮助。政府通过规范市场、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人才培训等工作,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成本,减少盲目性。政府职能部门应明确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有序推进,避免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稳步推进方式。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还要考虑缩小数字鸿沟的问题。在基础较好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帮助和鼓励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和企业加快会计信息化步伐,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

目前,法规的不健全使控制信息化犯罪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许多国家的法律不认为是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拷贝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我们必须看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信息犯罪毕竟是高科技下的一种新型犯罪,还必须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

(四)重组业务流程

大量的案例已证明,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如果仅仅在对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简单重复或修补的基础上进行低水平的实施,就只是对手工会计处理进行模拟或仿真,而无法按照IT的固有特性来重新设计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借鉴业务流程重组思想,将会计业务处理与IT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会计信息系统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融入企业持续不断的变革过程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巨大投资得到真正的回报,并获得应有的成效。

(五)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

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就是将手工完成的大量繁杂但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由计算机完成,是对传统手工流程和管理的一次革命。会计基础工作包括材料物资的采购和领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各个供产销环节的原始记录和相关工作,通过资产卡片、入库出库单据、生产计划、业绩考核等,反映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要求等的全过程,简单并不等于容易,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起点,所以要夯实这个基础,就要尽快出台规范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的纲要。

(六)构筑会计信息化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标准就是生命。我国应当积极地以建设和实施全国统一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平台,构建基于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2]该平台将涵盖数据收集、验证、存储、查询、分析等模块,实现基于该平台的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与评价等多种功能,同时为其他扩展应用预留接口,提供数据支持。若该平台运行成功,就进一步扩大数据源,优化功能模块,延伸应用范围,与金财、金税、金审和人民银行资信管理系统等平台对接,并逐步扩展到为财政管理、政府审计、纳税申报工作以及证券、银行、保险监管等各个领域提供更好的数据管理支持,协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和监管要求,有效避免会计数据多头报送、口径不一状况的发生。

(七)培养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因此,我们必须整体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提高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提高其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审计和有关监管工作的能力。其次,要及时修订会计信息化学习和培训教材,推进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训模式。同时,通过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学历教育、交流研讨等有效途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再次,要加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产学研合作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典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专业咨询公司和软件开发商等专家资源为企业提供培养基地或培训服务。高校要站稳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阵地,软件开发商要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坚,积极配合国家会计信息化标准的研制和推广,共同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作出贡献。

(八)建立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体系,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关系着企业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高低。目前,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已基本形成。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已于2011年1月1日在境外上市公司实施,自2012年1月1日起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对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内部控制信息化,是指根据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促使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更加有效。内部控制信息化同时要求企业按照内部控制要素规范统一的格式,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便于投资者等报告使用者分析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作出相关决策。为此,需要借鉴财务报告XBRL分类标准的经验,研究探索基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分类标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择机启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制定实施这一分类标准,自动生成基于XBRL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工作包括审计工作底稿信息化和内部管理信息化。前者要依托会计信息标准化,这就需要事务所根据新会计准则涉及的会计术语与披露要求等内容进行整理,确定会计信息元素分类标准,探索制定XBRL的分类标准,同时探索事务所内部管理信息化,保证及时完成业务,确保审计质量。

(九)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的会计档案资料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外,还增加了磁介质电子档案资料。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防止存储会计信息的磁介质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或者归档的内容不完整,防止会计数据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防止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损坏和泄密。企业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并按时清理磁盘备份,定期清除过期数据,保证会计信息系统高效运行。

三、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美国研发的XBRL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奠定了技术基础,可以预言XBRL将最终成为全球统一的财务报告语言,其推广应用已势不可挡。目前许多国家已在积极行动,中国必须积极迎接来自XBRL的挑战。2008年11月我国已加入XBRL国际组织,我们接着需要做的是用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思维、新的创新方式组织制定我国的XBRL分类标准,从而在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同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不至于在网络时代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丢失应有的竞争力。2009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崭新的一页。通过不断努力,相信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很快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 庄明来.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9):8 -11.

[2] 何日胜.XBRL对我国财务报告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3-5.

[3] 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6):3-10.

[4] 杨安生.企业信息化的十大制约因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4):28-29.

[5] 盛云霞.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统计与咨询,2004(2):32-33.

[6] 张广.会计信息体系结构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2(10):48-52.

[7] 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J].会计研究,1997(11):7 -12.

[8] 傅元略.扩展会计信息化功能的策略[J].会计研究,1996(4):25-28.

[9] 葛家澎.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10):5-11.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信息化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