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类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化”改革探析

2011-08-15 00:47何应文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何应文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4)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使高职教育在导向上的市场性、功利性愈来愈明显。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强调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职业性”特征,在课程体系相应减少开设文化素质课和其他理论课程的科目及教学时数。由于《大学语文》等人文素质选修课程本来就处于“边缘”地位,加上该类课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有较大距离,因而,《大学语文》等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的改革在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类高等职业院校处境非常艰难,并且这种现状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

高职院校在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如何把有限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结合起来,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程如何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服务,是《大学语文》等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的任务之一。

模块化教学(简称MES)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教学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这些模块可按专业设置进行组合式教学,可随着新专业、新科目和新教材的出现及社会需求演进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需要。模块化教学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广泛应用。

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重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进行单元模块式教学,对于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来说,无疑可以做一些尝试。

一、《大学语文》类人文素质选修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特点不突出,没有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课程培养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难以充分发挥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力提高的功能和作用。

2.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程与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之间以及和其他专业、人文选修课程相互之间没有很好沟通,难以发挥整体功能。

3.课程设置供求比例失衡,内容还比较单调,学生选择的空间小,学生选修课程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从众性,不少学生对学习人文类公共选修课程存有不当动机,只为选课而选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4.在课程教学中,只注重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内容选取上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的理念不强。

5.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6.缺乏制度保证与措施管理,课程考核要求过低,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表现缺乏约束等。

二、《大学语文》类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模块化改革的尝试

近年来,为了改革《大学语文》类人文素质选修课,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程的目标定位、选择和设置、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查方式、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别是借鉴高职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一)课程设置改革

就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类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而言,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高职特色不够突出,教材内容偏多,学生选课盲目,兴趣不一,教师使用相关教材开展教学普遍没有有效的方法。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从“服务专业,拓展内涵,注重素质培养”等方面改革教学现状,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大胆取舍整合,精选学习内容。

由于课时有限,并且学生只能从人文素质类课程选择,因此,应重新整合原来的课程设置,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适应学校在选课方面的规定,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选择。经过分析、研究,针对本校学生具体情况,我们把大学语文类人文素质选修课分为通识课模块、文学鉴赏模块、应用实践课模块等三个模块。

1.通识模块。课程名称为《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该模块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教材用统编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根据学校提供的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周课时2节,主要是在第一学期面向各专业开设。

2.文学欣赏模块。主要面向文科学生和对此类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大胆取舍整合,精选学习内容。开设的课程有《中国传统文化》、《文学欣赏》、《大学美育》、《话剧欣赏》、《宋词欣赏》、《影视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书法鉴赏》等内容。

3.应用实践课模块。以构建知识补充整合为先导,通过从事各种职业的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力特别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职业活动的能力有显著提高。主要针对本校工程专业为主的特点,在电力专业开设《电力应用文》、《科技应用文》,在其他文科专业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导游词写作》课程,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设《外国文学欣赏》课程,在会计专业开设《财经应用文》,在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广告文案》课程等。此外,还有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演讲与口才》、《文书档案》、《公共关系》、《商务礼仪》、《普通话》等选修课。

(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

1.教学内容“讲座化”。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必须很好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绝不能搞自己一厢情愿的一套教学模式。由于时间短、课时少,必须打破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实行“讲座化”的教学,无论是任何一个模块的内容,都应把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专题讲座。在课堂教学上,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能力和充分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把教学的每一节内容精炼成一次次内容丰富的讲座,提高学生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起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2.教学方法多样化。构建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良性互动、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充分灵活运用现代化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变过去单一的平面教学方法,将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变单一的知识传授为突出能力的培养,建立开放性教学模式。设置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相应的知识主题下,完成专题带来的任务。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通过音像观摩、多媒体课件、练习实训、比较教学、专题研讨与辩论等多种形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考试考核的灵活化。充分发挥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考试自主权,大胆创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如弱化期末考核,实行平时分考核决定成绩,违纪淘汰考核等制度。突出专业特色,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按照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爱好及需要来增删课文内容,同时大胆改革考核方法。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学生课堂表现、讨论发言、讲演、朗诵、表演、写作等练习都进行加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目标和实现途径

通过规范《大学语文》等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和开展相应课程的改革,把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结合起来,服务专业,拓展内涵,注重素质培养,使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改革更好地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服务。

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模块设置和教学方法如何多样性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的沟通是难点。我们在改革中认真设置改革方案,使教学改革能够有效付诸实施。

1.重新整合原有的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新的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和改革方案。

2.在新的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和改革方案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讲座化”作为指导思想,编写几类模块选修课的讲义、教学课件。

3.项目组成员统筹安排,对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和考试方式的改革进行沟通。选取部分选修课班级试点,在此基础上,在全校全部实施新的课程设置和新的课程改革方案。

由于本校公共选修课有多年的教学基础,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较好,也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目前选课人数非常充裕,教学资源相对丰富,相信对于改革中提出的实施计划和目标基本上都可以实现,进而对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改革起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 语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而《大学语文》类人文素质选修课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教学改革难度相对较大。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化,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大学语文》类人文素质选修课开展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课程培养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力提高的功能和作用。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3]卢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23).

[4]范建华.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