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课程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

2011-08-15 00:47申彩芬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资源专业

陈 娜 申彩芬

(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连续的规模扩张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源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在高等教育的各种有形或无形资源中,课程资源是高校内部的核心资源之一。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部分高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缺乏意识和主动性,造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越是综合性、规模大的大学,由于各种培养类型和教学系统并存,学生对课程资源的需求越多样化。在课程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寻求各种途径构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高校内部课程资源共享现状和制约因素

1.课程资源紧缺,课程质量不高

从当前各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基本实现了共享基础上的分级分类教学,部分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系统之间也在寻求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教学条件和专业、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实际共享的深度和广度还比较有限。部分高校课程开课数量较少,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资源共享范围较窄、共享层次较低的问题产生。另外,一些高校内部相近学科专业学院的课程还存在重复开设现象,课程类型单一,选修课比例偏低,公选课数量开设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课程开设的广泛性和实现共享的可能性。就课程资源本身而言,由于学科和专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课程资源都适合共享,因而真正适合共享的资源就显得更为紧缺。

构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使那些优质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课程资源能否有效共享除了依赖资源数量是否充足以外,对课程质量也提出了一定要求。目前,很多有价值的探究领域和统合领域,特别是跨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中被忽视,而这类课程正是在学科之间开放式的交流和共享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开发出来的。

2.课程资源共享意识薄弱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高校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下展开的,在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运行机制的情况下,改革措施更多是表面性的或不彻底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配置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尽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不断完善,但市场机制对高校资源配置的介入十分有限。这种“后遗症”的“症状”和“表现”也同样反映在高校内部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高校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教师的资源共享意识还比较薄弱,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观点还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并没有在教学实践中有实际的体现。狭隘的部门意识、小团体意识还比较强烈,从思想观念上很难认识到课程资源共享对于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由于一线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脱离固有思想模式的惯性影响还需要一个逐渐转变、逐渐深化的过程,因此,在课程资源共享实践推进的初期,这种思想观念因素的阻力作用还是明显存在的。

3.课程资源共享受到专业教育模式的制约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沿用前苏联的教育体制,形成了人才培养上的“专业模式”。由于专业模式的相对封闭性,高校内部按专业配置师资,教师很少关注专业以外的知识领域,学科专业间的交流受到限制,不利于新兴跨专业交叉课程的产生,教师也缺乏教授这些课程的经验;学生在进入专业模式的本科学习以后,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局限于自己专业以内的范围,部分专业学习负担较重,学生对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虽然通识教育在许多大学的教学计划编制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与世界各国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对各类人才的培养仍没有彻底改变培养模式单一化的局面,按专业配置资源的现象还存在,“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向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的问题,专业模式根深蒂固地影响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对于有限的课程资源实现共享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4.课程资源共享受到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就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而言,可以分为宏观的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微观的内部管理体制。宏观方面,目前国家统一设置学科专业,大学作为办学主体,对专业设置和招生缺乏自主权,难以按照自己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这给校内的课程资源跨学科、跨专业进行整合共享带来一定难度,使课程资源共享实践受到限制;微观方面,大学内部的管理体制还没有达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所必备的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人事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步伐相对滞后,开放、合作、互利双赢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亟待建立。

二、促进高校内部课程资源共享的对策与建议

1.实现课程类型多样化,开课时间弹性化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的课程种类。增加课程数量,扩展课程类型的广泛性,特别是跨学科、综合型课程的开发是高校课程资源充分实现共享的前提和基础。除了国家统一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外,高校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开发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课程,比如跨学科或探索性课程、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设计的准备课程、与实践和学生就业有关的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实施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不拘泥于纯粹的课堂教学,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规范,避免重复设置浪费资源。

在课程的开课时间上实现弹性化管理,长课、短课和各种讲座等形式的课程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和选择,有利于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

2.突破专业限制,建立选修课程新模式

从目前高校内部开设选修课的情况来看,重“量”不重“质”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院系在师资等资源不具备的条件下就开设选修课,造成选修课质量不高和重复开设,间接导致课程资源浪费。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选修课程数量严重不足的背景下,高校内部的各院系之间应该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在对学生学习需求充分调查基础上,将各院系能够开设和需要开设的选修课程情况汇总,能够与外院、外系或外专业共同开设的课程尽可能地实现共享,在此基础上形成“必修当中有选修,选修当中有必修”的选课模式,这种较为灵活的选课模式有利于高校内部有限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整合。

从长远来看,高校应进一步打破专业界限,打破主修与辅修、必修与选修界限,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以及跨层次进行自主选课,采取有效措施盘活高校资源的内在存量、形成开放的良性循环。

3.打破专业壁垒,树立开放的共享观念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传统封闭式的专业教育模式也孕育了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资源配置方式。高校内部各院系、专业之间要树立优质资源的共享理念,注重彼此间的优劣互补与认同,正确处理共享与竞争的关系,加强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破除部门所有的旧观念,充分认识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学校的领导层看,各高校有关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破除旧有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共享意识,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共享工作。各院系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也要树立优质资源共享理念,从提高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形成新的配置格局。另外,高校各院系之间对于优质的教师资源也应实现共享,可以组织和协调不同院系和专业的教师实现互聘与合作,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在不同教学单位承担教学课程,在节约优质师资的同时实现课程资源最大程度的开放。学生作为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也要努力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领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共享平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4.完善配套体制,建立弹性化共享机制

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实践需要一定的配套体制,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的配置和人事管理、其它相关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以及学生的管理体制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要想获得进展,必须得到高校教师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因此,高校要重视共享过程中教师配置、师资培养体系和人事分配制度的更新,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开设课程,树立共享意识;同时,还要建立一套与共享改革相匹配的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和激励机制,使师资管理制度随着课程共享改革的推进不断深化。建立保证共享实践的相关领导协调机制、激励体制和质量监督评估机制,主要负责制订有关课程资源共享的方案,具体组织各院系和专业之间的协作,收集和发布课程资源共享的信息,检查监督各院系共享的进展情况,协调各院系和专业之间的利益,及时讨论解决课程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对共享改革的成果进行评估等工作。高校还可以尝试把资源共享机制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实行宏观调控与保障机制、微观协调与管理机制、共享信息互通机制、共享质量评价与修正机制、共享激励机制等等,通过这些机制涵盖课程资源共享的各个环节,提升高校资源共享的效益和效率。

高校要充分考虑专业特色、教师资源、学生需求和学科发展方向等因素,建立弹性化的资源共享机制,将一部分课程设置和资源共享的权利下放给各个院系,使课程资源共享实践能够根据以上因素的变化,因地制宜地随时进行调整。

总之,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内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人事、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转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质的飞跃,高校要结合本校的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及面,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地逐步推进。

[1]张丽君,段万春,赵霞.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6).

[2]常亮.论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8,(4).

[3]郑文,李文玲.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层次和策略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6,(20).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资源专业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资源回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