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立心理档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测验健康状况院校

黄 娟 郑 丽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使得高等教育在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招生规模的扩大极大地降低了生源质量,特别是处于较后录取批次的高职院校。参差不齐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有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学生不断增多。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高职院校要为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如果让心理问题妨碍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必将影响我国的长远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建立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一)心理档案有助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归因

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有二:一是来自高中毕业生,他们通过高考被高职院校录取;二是来自于各中等学校的中专毕业生或五年一贯制的中专生。他们大多是其他高校或高中录完之后的考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所以高职生既有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心理特征,又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关研究显示,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就业期待等引起的心理上的困扰[1]。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可以对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同一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进行集中的团体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

(二)心理档案有助于高职教师了解学生,完善教育工作

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教育学生,就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具有个人的特点[2]。因为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能够对他们进行集体教学。但是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

(三)心理档案有助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高职生大多对职业学校的学习及就业前途有很大的担忧,因此,建立高职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性,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当今世界竞争很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耐受挫折、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才能对抗残酷的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从创新选拔人才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既有利于社会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二、高职院校建立心理档案的可行性

(一)确定档案的内容

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如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对个人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如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等。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1.学生本人背景资料。主要有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特长等。

2.家庭背景资料。主要有家庭结构、家中排行、父母文化水平、职业、健康状况、父母与学生的沟通情况、父母关系、家庭早期教育的实施者、早期家庭教育的方式、早期抚养方式。

3.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主要是指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

4.既往病史资料。主要了解学生生理状况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内容为:本人所患过的疾病、家庭成员是否有过精神病史。

5.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测验及诊断资料。主要有测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测量学生智力水平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诊断学生个性特征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诊断学生学习适应性情况的《学习适应性测验》。

6.家长、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种评语、鉴定。

7.教师观察记录。主要是学生异常情况的记录资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早恋、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教师,特别是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应当随时记录下来,归纳总结,以备查考。

8.学生心理咨询记录。主要包括咨询的时间、地点、咨询员、主诉及症状、诊断分析、结果、处理意见及措施、辅导效果。

9.学生心理状况综合评定材料。主要有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过程、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二)选择心理测量工具

建档过程中,难度较大的就是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如果这个环节出错,所得的材料不真实或不准确,那么就会影响心理档案效用的发挥。所以,可以选用下面几个信度和效度较高、在国内使用较多、反应较好的量表。

1.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此量表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的实用、简便而有价值的量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实践中。该量表共90个项目,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被测量者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状况。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该量表可以测定多种指标,包括人格因素轮廓图、性格的内向型或外向型等,可以用来全面评价学生的人格状况及其特征。

3.学习适应性测试(AAT)。AAT测试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热情降低、学业成绩不良的原因,为学生自身改进、提高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料。

(三)规范档案建立的过程

1.测量前的准备。(1)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测量工作日程安排表。在测量前要具体落实各班的测量时间、地点、人数、负责人。(2)要注意主试的选择与培训。心理测量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主试的工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为此一定要慎重选择主试。一般由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担任,如果人员不够,也可由各班的班主任老师进行补充,但在测量前一定要进行培训,为他们详细讲解测量的要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细节,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科学性。

2.正式实施测量。(1)正式实施测量前,要进行几分钟的说明,让学生明确:进行心理测验是用现代心理科学的成果来了解自身、获得帮助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负担;测量是保密的,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填写;测量不是考试,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就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消学生的顾虑,使测量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2)测量过程的组织要严谨,包括场地布置、时间安排、指导语标准化、组织秩序等方面,让学生在平静的气氛中与主试积极配合并接受测试。

3.统计结果及其解释。心理辅导教师要按照每一测验所提供的计分标准进行统计,并要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在计分统计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其次是将统计出来的分数赋予一定意义,并将有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当事人或其教师及家长。在进行分数解释时,要参考常模资料、效度资料,还要考虑测验情境等其他因素。在向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一般只需告诉测验结果的解释,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当事人所能理解的语言;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总之,高职院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今高职院校面临特殊发展机遇的时期,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为契机,与学院各项有关工作密切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院教学、管理及培养目标的全方位发展。

[1]柳忠琴,柳彦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94-295.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

猜你喜欢
测验健康状况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你知道吗?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