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08-15 00:47劳汉生罗红希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中山火炬工学

劳汉生 罗红希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直属中山市人民政府,并由市政府委托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该院生产性实训校区中的校企深度合作就是解决职业教育工学交替的问题,‘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联合招商’大规模建设实训校区,这在广东省甚至在全国都还是第一次。火炬职院这种培养人才的理念和方式是符合我国高职教育方针和政策的,也是和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其主要办学模式与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政、校、企三方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开发区政府在政校企合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三元(政府、学院、企业)主体”使政府的主导地位得以突显,政府的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火炬开发区,学院由政府举办,办学经费和人事调度由区管委会统筹;企业由政府引进,并纳入工业园区实行公司化管理;学院依靠企业发展,企业依靠学院进步。“政、校、企”三方紧密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着学院跨越式发展。区党委、管委会的主要领导担任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由区管委会牵头成立学院董事会,园区著名企业负责人都是董事;在区管委会统筹之下,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校企合作事宜。通过“四个优先”(用地优先规划、问题优先解决、资源优先配置、投入优先保障)倾力支持学院,在政府主导下,学院充分共享园区资源。

(二)充分发挥企业参与的主动作用

除了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外,学院也要设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火炬职院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安排实习生人数,这一做法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使学生得到真正锻炼;二是学院充分发挥科研技术优势,站在行业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制定校企双方技术合作计划,共同分析市场,探讨市场走向,共同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针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的实际需要,将学院的智力因素与企业的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引进,为企业提供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协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协助学院开展工学结合的同时,也得到了校方的技术援助;三是学院利用优越的办学条件,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班,与企业共享学院资源等。

(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政、校、企合作中必定起到主体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从院校领导到各部门都要发扬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各司其责,全身心投入。院校领导是实施政、校、企合作的决策者、政策制定者、监督者和坚强后盾;教学执行部门是政、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者;高职院校其他部门要为政、校、企合作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快速地推进政校企合作的步伐,保证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利益主体共赢。

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

(一)调整专业结构,服务区域经济

学院所在地——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是全国著名的临海工业园区,聚焦园区七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组建了包装印刷、装备制造、电子工程、现代服务与管理、信息工程、生物医药、光电工程7个教学系和公共课、思想政治两个教学部,开设了包装技术与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28个专业。结合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学院主动对接,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工业园区的产业链,课程建设紧扣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入珠三角和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建设,以“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为办学宗旨,专业建设紧跟珠三角,特别是火炬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形成以包装印刷为主要特色,兼顾电子、商贸等专业结构体系,‘立足中山,服务珠三角,辐射全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学院办学定位。通过改造、整合和增设专业,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基本适应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二)依托政府职能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建立和完善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引导,实现实质性运作是十分困难的。政府的鼎力支持,为政、校、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空间,加速了政、校、企合作的规模发展和层次提升。

学院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学院和企业合作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院与开发区政府及中山诸多知名企业合作,明确政府、学院、企业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和联合办学关系。学院先后与180多家企业签定协议,开展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订单教育、顶岗实习、产学合作等项目,校企联合办班,双方共谋发展。曾与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政校企合作初见成效,为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新员工进行焊接技术培训取得圆满成功。学院开展产学研的宗旨:“发挥园区独特优势,创办特色职业教育”,立足开发区,服务开发区,使政校企合作不断向前推进。

(三)运用政、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校企双方合作

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仅仅是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政、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要强化校企双方的合作,切实把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为此,学院主动与企业联系,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校,探索实践和完善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多元化开展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学院曾经主动与广州唯康公司、广州志坤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到企业参与操作实践学习。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解决实践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一是满足了印刷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将设备与学院的师资结合,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三是利用学院的场地展示其设备,以学院在中山的影响力拓展企业的市场空间。

符合学院和企业实际的多形式校企合作的开展,使学院、企业和学生都能从合作中得到利益,达到共赢互利的效果。

2.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如何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方案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专业的“宪法”,是学院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学院深入各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生产一线对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共同探讨改进。在此基础上,邀请国家级职教专家、省教育厅专家开设讲座,介绍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发展进程,并对学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诊断,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使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3.壮大双师教师队伍,为实施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双师资格”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简单地说,就是“双师资格”教师。然而,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又不全面了解实习企业的情况,难以指导好学生,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学院一是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工厂或固定的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鼓励他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获得利益;二是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作为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三是针对合作密切的实习企业,固定指导教师,使其能够轻车熟路地指导学生。此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行家担任学院兼职教师。通过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双师资格教师队伍,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走形式,不摆架子,保障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

三、“园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一)从单兵作战转向集团军作战

单个学院的能力有限,尤其是新升格的高职学院基础差、底子薄、实践教学能力整体薄弱是其共同的软肋。解决办法之一是成立行业职教集团,将一定范围内同类学院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2010年2月1日,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与中山火炬职院基地建设合作协议的签订,这是组建中山职业教育集团,做强做大中山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必将为中山市经济发展,储备更多、更好的人才资源。这样就可以较大的整体规模与企业、行业开展合作,建立教育教学共享资源区,共享实验设备、实习实训基地、教师资源、教学成果,提高政校企合作的规模和层次。

(二)办学模式应努力尝试国际化道路

2008年1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首家高职院校与加拿大温士顿学院进行合作,开设有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网络工程、家政护理等专业,学制三年,并实行学分制和学分转移制。采用由合作双方分别颁发大专文凭证书的大专双文凭班(计划内招生)和由加拿大温士顿学院单方颁发大专文凭证书大专单文凭班(计划外招生)两种办学模式。另外,火炬职院还曾应香港民爱集团邀请访港,特别在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建设方面的合作达成协议。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南岸技术学院也前来我院洽谈合作办学,台湾艾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与学院签约,这些为学院境外合作办学又迎来新的契机。

(三)不断丰富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自从2004年4月创办以来,立足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坚定不移地走“特(特色)、新(创新)、精(精品)”的建设之路,充分发挥“三元(政、校、企)主体”优势,致力打造“园区大学”特色,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上,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核心理念,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政府的协调下与企业联合共建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校区(中心)”,搭建了“三业对接、双轨并行”的实践教学平台,初步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火炬模式”。但对这种模式的探索还是初步的、肤浅的。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丰富其内涵,使之更加规范、完善。

[1] 宋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嵌入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硅谷,2008,(23):160.

[2] 郭玉梅.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猜你喜欢
中山火炬工学
盐工学人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接过火炬高举起
盐工学人
——沈 妉
中山君有感于礼
盐工学人
——李 琦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历史上的“中山人”
工学
火炬照亮关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