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思潮下大学生生涯咨询的理念与技术

2011-08-15 00:47朱华珍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咨询师来访者思潮

朱华珍

(同济大学,上海 200292)

一、叙事思潮下生涯咨询的理念

关于什么是叙事,有各种各样的表达,叙事的拉丁语本意是指: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体验。[1]应该说这是对叙事本质十分贴切的理解。简单来说,叙事就是讲故事,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将发生的事件组织起来。

对叙事的重视,其背后隐含的意义是:所谓真实不是唯一的存在,而是个人和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事实。因此经历相同事件的不同主体,可能会讲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可以看出,这样的思潮是对强调客观世界、客观真理的科学主义的一次超越。因此,叙事的思潮也有了如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语言学转向、诠释学等不同的名称。这些不同的名称并非严格的学派区分,而是由于研究背景和学术渊源的不同产生的不同侧重,实际它们看问题的视角皆有相通之处。

叙事思潮影响下,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生涯咨询至少在以下方面发生了改变[2]:

(1)咨询重点由服务提供向关系建构转变;

(2)大学生来访者由被动回应向主动参与转变;

(3)咨询师由专家向观众、听众、询问人员、试验人员转变;

(4)从重视测评分数向重视生涯故事转变;

(5)由客观向主观转变;

(6)由强调唯一的、刚性的结果向强调开放的、弹性的结果转变;

(7)由咨询师主导咨询过程向咨访双方平等合作转变。

以上转变的发生,使得生涯咨询有了新的理念,这是对科学主义影响下旧有咨询理念的全面超越。由于科学主义相信人类的行为可以脱离社会背景来进行研究和观察,因此当时生涯咨询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和发现生涯发展中人们行为的一般规律,以此来衡量面前某个来访者所处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发展的建议或意见。

叙事背景下,来访者回到了与自己发生互动的社会中,咨询理念的突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咨询的主要目的。传统的生涯咨询目的比较狭隘,主要以职业选择为核心,关注的是来访者与职业的适配性。因此,生涯咨询是问题解决式的,咨访双方都会因为着眼于问题而沉浸在问题中。

叙事思潮下,生涯咨询不局限于来访者所带来的问题,而是会扩展视野关注到问题背后来访者所带来的生涯故事,即他的生活经历。咨询师在帮助来访者讲述他们生涯故事的过程中,与来访者一同发现生涯主题和生命的意义,使得来访者找到行动的方向。

Gysbers研究认为[3],个人的生涯主题可以从“工作者角色身份”和“个人角色身份”两大角度来分析。“工作者角色身份”可以从职业人格、工作环境、可迁移技能等方面来发现。相关的主题就可能体现在比如:谦让、羞涩、稳定、节约;有条理的工作环境、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喜欢细节、使用机器工作、善于精密工作等描述中。“个人角色身份”可以从女性身份与种族/文化身份方面来发现主题,比如是被动接受的,还是整合认同的,还是阻抗的等等。

2.咨访双方的地位。传统的生涯咨询中,由于人职匹配问题是核心,那么掌握匹配原理与测评工具的咨询师就相对处于主导地位。在来访者眼中咨询师必然是专家,而咨询师也只能以“高人一等”的指导者自居。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给来访者以安全感,感到在面临职业困惑时有了引路人。但简单因果论指导下得出的结论,在经历复杂曲折的真实生活考验时,效果往往难以持久。

叙事思潮打破了咨访双方关系的不平等。由于深入来访者人生故事成为了咨询过程的重要部分,而来访者对自己人生故事的阐述和理解又最为重要,此时来访者便成为了咨询中真正的主体,他在咨询中的地位由被动接受测评、接受建议,转变为积极的投入者。甚至很大程度上,咨询成功与否有赖于来访者在多大程度上投入了咨询过程。而在来访者积极性被调动的情景下,咨询师从专家的神坛上走了下来,成为来访者身边的陪伴者,他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导来访者展示生涯故事,帮助来访者解构和重构他的生涯故事。

3.咨询的过程。叙事取向的生涯咨询的过程不再是:“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模式,因为在叙事思潮下问题本身已经被淡化,而产生问题的错综复杂的背景凸显出来。Brott将新的生涯咨询过程概括为[4]三步:

(1)共同建构。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即来访者与咨询师合作,展示出来访者的生涯故事。其中关键的经历、事件、人物,以及重复性的语言都会被关注。

(2)解构。是一个打开的过程,要求能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讲述过的生涯故事。期间模式、主题、意义等将被一一识别,对于未来的探索也可以纳入到这个范围中。

(3)建构。是一个建设的阶段,面向的是可能的未来。来访者被邀请确认对于未来有何期待,理想的模式、主题和意义将被明确,同时也要求逐渐意识到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可以如何逾越,从而使得行动的方向明朗化。

咨询过程中,叙事取向要求咨询师关注的并不是来访者讲述故事的本身,咨询师更需要关注的是来访者讲述故事的方式。Tomkins总结的两类人类叙事的剧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叙事的不同方式[5]。Tomkins指出,承诺剧本(commitment script)和核心剧本(nuclear script)是两大意义重大的人类叙事剧本。承诺剧本的主角使自身与一个人生目标或计划紧密相连,期间人们会为了这个目标或计划进行长期的投资,为实现这一梦想不遗余力。因此在承诺剧本中,我们很少看到目标的重大冲突,很少看到一再的退缩、妥协。核心剧本与承诺剧本恰好相反,该剧本通常表现个人对人生目标的矛盾和迷惑,中间涉及到复杂的趋避冲突,剧本的主角常常极力回避却最后往往不可遏制地走进某个冲突场景中。

4.评估与咨询的关系。传统生涯咨询中评估往往是咨询的前奏,通常可以由来访者单独完成后由咨询师进行解读。这种相对割裂的过程使得来访者一开始就表现为对咨询过程的脱离。

叙事取向的咨询中,评估和咨询过程紧密相连,评估的过程需要双方密切合作来完成,评估开展的同时,咨询也在进行中[6]。这种方式提高了来访者对咨询的卷入程度,防止过早发生脱离。

二、叙事思潮下大学生生涯咨询的技术

科学主义主导下的生涯咨询,一直遵循着“测试,然后告知”的思路模式,即遵循手册规定的标准化评估程序,在咨询师保持价值中立的前提下,参考客观评估的结果来进行人职适配。[7]可以看到,标准化测评是当时生涯咨询中最被依赖的技术,来访者被咨询师从背景中剥离出来进行研究。

叙事思潮主导下的生涯咨询,将来访者放回了他所生活的社会背景,因此相对缺乏个性的标准化测评技术遭到摒弃,质的评估技术走上了舞台。总的来说,质的评估技术可以根据咨询的进程和所起的作用分成3类:

1.引发故事的技术。众所周知,在生涯咨询领域最知名的技术,都从引发来访者讲述故事开始。比如生命线(life line),Cochran和Jepsen等人都发展了各自不同的技术流程[8],但大致的目的比较一致。首先都要求来访者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代表过去的生命历程;然后在直线上按照时间顺序让来访者将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标示出来。这个标示的过程就引发了来访者对自己故事的回忆,为后面展开故事、重构故事做准备。

再如生活角色圈(life roles circles),这项技术基于苏伯(Super)生涯角色的理论,最早由Brown和Brooks应用于生涯咨询中。[9]使用此项技术时,咨询师会要求大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代表主要生活角色——如学生、朋友、孩子、志愿者等——的圆圈:圈的大小代表角色的重要程度,花时间越多的角色,圈越大;圈与圈的距离代表角色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彼此干扰的角色可部分重叠,不相干的角色距离远些。画角色圈的同时,来访者有机会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引发关于生活角色的故事。

2.展开故事的技术。故事的展开通常要求咨询师利用不同类型的提问技术来进行。例如在生涯家谱图(genogram)技术中,来访者绘制完成家谱图后,有一系列的提问可供咨询师选择[10]:

你怎样描述自己从小长大的家庭?你父母是怎样的人?他们的职业是什么?你在家庭中是什么角色?你和父母的关系如何?他们对你有何期望?你们家庭主导的价值观是什么?从职业角度讲,是否有某种家族的“使命”?代际相传的家庭交往规则和关系界限是怎样的?从选择以及选择发展的过程来看,有哪些职业模式浮现出来?这些提问帮助来访者探索、解释和分析自己的家庭故事,从而为深入解构和重新建构打下基础。

在生命线和生涯角色图技术中,同样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来展开故事,比如:这个角色的哪些活动让你感到很有意思?这个事件和其他事件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这个角色中所用的最多的技能是什么?这件事情让你感到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3.重构故事的技术。重构故事更多从现在转向未来,其技术一般可由引发故事的技术延伸而来。比如生命线可以在探讨完过去和现在的故事以后将直线延长,代表未来的日子,由来访者在未来的线上标注期望发生的事件。然后讨论的问题可以由此转向未来,发掘过去与未来的联系,找到行动的方向和步骤。生涯角色图可以进行同样的尝试,在新的纸上绘制未来期望发生的角色关系的改变,而从引发重构故事的讨论。

也有技术直接指向未来,是重构故事的有效工具。比如目标地图(goal map)技术[11],就是将来访者未来期望达成的目标绘制在纸上,直观地表达有利于启发意识,同时可以将可能的障碍与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同列出,从而达到整合的目的。想象技术(imagination)是另一个重构故事的手段,是帮助来访者探索未来可能性的有效途径[12]。通过咨询师的引导,来访者可以进行“典型工作日”、“员工表彰会”、“退休感言”等主题的想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来访者解除对潜意识职业自我的压抑,安全而自由的表达职业自我的各个部分。

三、结 论

叙事思潮为生涯咨询师提供了看待来访者的全新视角,质的评估的理念也为生涯咨询的过程带来了新的模式。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生涯咨询只能遵从于唯一的理念,叙事的视角也不是对传统咨询方法的全盘否定。叙事的思潮恰恰更要求咨询师发现每个来访者的独特性,发现他们在特定情况下的独特需要,从而做到有选择、有结合。

叙事理念下生涯咨询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质的评估对咨询师要求更高,不仅是理论方面还有实践方面,皆是如此;质的评估因为缺少可比较性,所以有效性更难以确定。因此理论界已经开始呼吁对新旧理念及相关方法进行整合,特别是要保证质的评估方法的开发流程的科学性,从而提高生涯咨询的有效性[13]。

[1]李明,杨广学.叙事心理治疗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36.

[2]Athanasou.J.A,Esbroeck(eds.2008):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areer Guidance,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587-601.

[3]Gysbers,等,侯志瑾(译).职业生涯咨询——过程、技术及相关问题(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6-299.

[4]Brott,P.E.(2001).The storied approach:A postmodern perspec tive for career counseling.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49,304-313.

[5]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9-34.

[6]McMahon,Patton & Watson(2003):Developing qualitative career assessment processes.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51(3):194-202.

[7]吴明霞,张大均,汤万文.两种世界观影响下的生涯咨询评估[J].心理科学,2005,28(3):652-653.

[8]曾海波,郑日昌.生涯咨询中几种质性评估技术[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39(5):43-45.

[9]Brott,P.E.(2004).Constructivist assessment in career counseling.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30(3):189-200.

[10]Gysbers,等,侯志瑾(译).职业生涯咨询——过程、技术及相关问题(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5-197.

[11]Brott,P.E.(2004).Constructivist assessment in career counseling.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30(3):189-200.

[12]朱华珍,万军.想象技术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11):79-82.

[13]McMahon,Patton & Watson(2003):Developing qualitative ca reer assessment processes.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51(3):194-202.

猜你喜欢
咨询师来访者思潮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