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011-08-15 00:47和跃宁罗琼芳桂芳玲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德宏州民族区域边境

和跃宁 罗琼芳 桂芳玲

(1.中共德宏州委党校,云南 潞西 678400;2.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潞西 678400)

“民族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关系。能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不能实现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保卫领土完整。”[1]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云南西部边疆,全州总人口119.4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49.8%,其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汉族跨境而居,由于特殊州情“边境、民族、欠发达”,民族构成及分布的特殊性,宗教信仰多元化以及重要的战略地位,民族问题往往涉及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与边境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的走向直接关系到国家总体民族关系的大局走势。对德宏州边境而言,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特殊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的现状

德宏州中缅边境国境线长503.8公里,拥有国家一类口岸2个(瑞丽、畹町),国家二类口岸2个(章凤、盈江),28个渡口和64条通道,其中有9条公路直接通往缅甸。建国以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日益成为民族关系发展的新主流,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国以来,特别是自治州成立以来,辖区内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同繁荣发展,没有发生过大的民族矛盾和纠纷。二是中缅边境安宁,建国以来没有发生战乱。三是边境一线各族人民国家认同感比较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日益高涨。然而,中缅边境民族关系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一些不安定因素的挑战。

二、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进一步贯彻落实还不到位。众所周知,随着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民族关系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或根据计划经济思路制定的一些民族政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民族关系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还没有来得及加以全面的清理和修改。这种状况当然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2]19如我国少数民族是大杂居小聚居,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一部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法律;再如民族关系立法等等。

2.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有明显扩大的趋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尽管我国启动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但事实上的发展不平衡已无形中对民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导致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众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有效配置给各民族生产、生活、心理、行为、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等带来巨大冲击,在一定范围内民族间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随着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利益冲突增多,由经济利益引发的各种矛盾也会不断凸现,从而引发民族间的不满、摩擦逐渐增加。

德宏州中缅边境一线由于基础较差,制约因素较多,经济发展呈现出低水平,低效益,缺乏后劲的状况。特别是这些地方大部分属于“直过区”特殊地方,经济发展十分滞缓,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质量低,全州经济“欠发达”,属于典型的农业州,大产业、大企业培育过程缓慢。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直接影响德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3.德宏州中缅边境一线是一个包括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的荟萃之地,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不到位,民族民众失落感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南传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和撞击。从世界范围来看,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文化冲突,既有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之间的冲突,也有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正如有学者所说,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涉及较为复杂的精神方面的问题,它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相当大。

4.世界民族问题的渗透和“三股势力”活动也是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世情”、“国情”发生新变化,国际民族主义思潮相当活跃,我国周边国家一些地区“三股势力”活动加剧,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如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帜,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企图分裂祖国。2008年西藏拉萨“3·14事件”和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证。国际民族主义者和“三股势力”互相勾结,利用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和“东突”来制造事端,挑拨民族关系,达到分裂民族、分裂国家的目的。德宏州区位特殊,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因素,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千方百计向境内渗透,给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带来挑战。一是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更加复杂;二是边境民族宗教凸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三是南向战略云南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必然带来人物大流动,边境各种关系复杂化。

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与和谐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解决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面临问题的对策

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完善、政策法律滞后等政治因素造成的,针对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加快德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和谐发展,需要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来促进和保证。一是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充分发挥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互助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激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功能,尤其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确保民族自治地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3]16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平等、和谐、繁荣、发展才是题中之义。三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德宏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根本任务。国家和发达地区要继续坚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持和帮助,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又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既要帮助他们把经济搞上去,又要帮助他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既要继续发挥中央政府的作用,又要坚持抓好各地的对口支援工作”。[4]而德宏州中缅边境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潜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勤劳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从建国60多年的历史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来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又有利于实行自治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及国家的建设。一是完善自治权。着力点应在完善自治权的内容上下功夫。如,增加自治地方单行条例中发展经济的条款,体现经济功能型自治法的特点。同时从法律制度上消除对自治权的干扰因素以及在理顺中央与自治地方的关系上下功夫。二是进一步强化德宏州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确保地方民族法律体系建设。三是加大民族法律法规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四是加强民族法制的宣传和教育,树立民族法治理念。

3.整合民族文化认同长效机制。德宏州中缅边境各民族在价值观、民族文化等各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非常明显的,这是现阶段民族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不同民族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保持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当代社会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一种既适应现代化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文化,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所面临的现实难题。为此,一是要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差异,以求同的胸怀接纳不同文化,以存疑的严谨精神研究不同文化的个性特征。二是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要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使各少数民族通过学习和借鉴、改造与创新,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文化自调机制。三是要尽快建立健全处理文化领域民族问题的长效机制。四是在现有法律法规已有的相关条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处罚的力度和措施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4.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从少数民族公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德宏州中缅边境各族人民必须用好和用活这些政策。一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基本民族政策。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而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这些基本的民族政策。二是坚决贯彻落实有关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国家为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对解决民族关系问题制定了很多民族政策。“目前工作的关键是采取务实的态度贯彻和落实这些优惠政策[5]”。我们应立足州情,从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云南省“桥头堡”战略黄金口岸建设,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5.强化民族国家意识,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国家认同就是人们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对国家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德宏州中缅边境各族人民要进一步强化国家认同,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一是协调好各民族的关系。通过加强少数民族政治体系内各机关之间的沟通能有效解决和协调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二是加强中央、省和民族自治地方之间的沟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德宏州中缅边境各民族的和谐和发展。三是多层次、多渠道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6]的思想,在德宏州中缅边境唱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才能建立统一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全面推进德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总之,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应努力做好“和谐”这篇大文章。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平等和团结政策。另一方面,我们应关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问题新动向,研究新问题,制订新对策,努力构建德宏州中缅边境社会主义和谐的民族关系。

[1]胡锦涛.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http://www.zytzb.org.cn/zytzbwz/theory/lilun/200811/t20081113-534848.htm.

[2]唐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民族矛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5-28.

[5]侯万锋.对西部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政治学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6,(5).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德宏州民族区域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
湖北五峰:民族区域自治30年实现『三级跳』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