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探究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师德高校教师

王 进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高校师德建设”是指影响高校师德水平的各个要素的改进、完善和提高的一种活动。当前各国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教育。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高校教师是关键性的因素。一个合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校教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有优良的师德品质。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对于确保党的教育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思想较重,敬业精神不强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有些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不思进取,不悉心敬业,得过且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身在其位,无心施教,备课不认真,教学不努力,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急功近利,消极应付本职工作,热衷于个人创收,刻意在校外寻找挣钱机会,在其它单位兼职兼课,极个别教师甚至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公谋私,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有的教师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集体利益,利益当前,思想动摇,出口等价交换,动辄讨价还价,甚至钻人才政策的空子,频繁跳槽,借机抬高身价,谋取个人利益。有的教师有了一些本领就摆资格,抬高价,困难面前退缩,荣誉面前争抢。

2.价值观念失衡,协作精神欠佳

价值观念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和个人主义的滋长。首先,利己主义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价值观的失衡己经影响到教学、科研和学校整体综合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地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过于强调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去衡量一下自己对集体的奉献,关注的往往是自己获得了多大利益。有些重大项目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合作,需要参与者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但有些教师文人相轻思想严重,热衷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相互之间不团结、不协作;有的教师只注重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有的教师彼此之间不服气,互相拆台,互相攻击,人际关系紧张,人格魅力大打折扣。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以上这些现象虽属少数,但在大学生、家长及社会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和负面效应较大。

3.育人意识淡薄,对学生缺乏爱心

有的教师对事关办学方向的某些重大问题思想认识上模糊,不能自觉地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渗透在教学全过程;有的教师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职业群体中的一员,只满足于一般知识的传授,仅当“教书匠”,放弃了所承担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把教师这个有着特殊要求和神圣职责的岗位仅当作谋生的手段,只教书不育人;同时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是很不够的。有许多教师课余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不愿花精力去主动理解学生;有的上了一学期课,对班内的学生还认不全,甚至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诸如此类,足以说明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爱是不够的。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1.培养高校教师的责权意识

权责意识即权利与责任意识。由于责任与义务相通,所以,权责意识也可以理解为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在社会成员中教师与其他公民具有同等权利与责任,然而,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的群体,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影响学生,而且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还会起着一定的社会道德导向的作用。所以要做好公民、好教师就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承担更多的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他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是高校教师的学习楷模。但近些年,有些高校教师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了自己的义务,所以,高校在师德建设中,要加强对教师权责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使自身获得职业自豪感。

2.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及精神境界的提高

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起点便是教师自身。一个对教育事业有无限热忱的教师,要想成功地拥有教师的荣誉,就必须注重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加强自身修养,注重陶冶情操是其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源点,为此教师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陶冶情操、保持良好心境的关键,其形成直接受个人对社会、人生看法的影响,积极地还是消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应该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一般来说,教师的名利欲较其他职业的人淡薄些,所从事的工作也较受人尊重。但教师的心理冲突也会给其带来忧愁和烦恼。消除这种状态的最佳方法是把心理冲突升华到追求事业的成就上来。在追求中进取,进取中提高,提高中升华,升华中完善使自己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3.培养高校教师的宽容与关爱意识

宽容与关爱意识是指对待人或事物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并具有爱心的态度。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认为,正是某些基本的规范和价值使人们共同聚集在一个社会。而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所共同接受的规范日益被侵蚀,逐步被人们所质疑,社会中原本被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不断流失,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并存。面对多元的价值观念,宽容与关爱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现代社会人与人平等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扮演着多元的角色,使他们的交往日益扩大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广泛交往而被放大。所以,高校在师德建设中要培养教师的宽容与关爱意识,只有宽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爱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使人忘记不快,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宽容与关爱是一种美德,是高校教师有修养的体现。因此,良好的宽容与关爱意识能够使人更好地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

[1]周济.爱与责任——师德之魂[J].人民教育,2005,(8).

[2]袁小平.师德建设的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5,(4).

[3]李宽亮.高校师德建设激励机制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师德高校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