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试水股票化

2011-09-06 02:51林华
市场周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交易所艺术品天津

林华

艺术品可以上市,投资者可以像炒股票那样投资艺术品。近日,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两个创新型金融产品——“藝术品股票”已然成为金融理财市场中的大事件。

从2011年1月26日以1元/份的价格进行申购,到3月11日收盘,两只艺术品交易品种《黄河咆哮》净值达到11.28元,《燕塞秋》净值11.22元,如此回报丰厚的投资品种令人惊讶!

分析人士表示,“艺术品股票”是对现行艺术品市场的一种补充,其资金和专业门槛较低、投资周期较短、流通性较强,这些特点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艺术品市场。

然而,在期望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投资风险的存在。有关专家指出,目前“艺术品股票”尚在培育阶段,仍有不完善之处,潜藏着各种风险,投资者有必要做好前期研究,切莫盲目入市。

“艺术品股票”投石问路

今年以来,从楼市、股市等渠道流出的资金涌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不仅跑步进入了亿元时代,“艺术品股票”浮出水面,更改变了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品市场结构,使得艺术品市场金融化更近了一步。

自去年7月份,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全国第一份“杨培江艺术品资产包”,细心的艺术品爱好者开始发现越来越多关于“艺术品股票”的踪迹。所谓“艺术品股票”,就是将一件艺术品或者多件艺术品打包之后,拆分成许多份额,然后通过交易所的电子平台公开上市交易。这意味着即使是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艺术品投资。

据称,目前国内已经有深圳、上海、天津及成都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向投资者推出了“艺术品股票”。

1月26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首批”艺术品股票”正式上市,两件艺术品分别为白庚延的画作《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发行600万份和500万份,每份发行价格1元。有数据显示,3月2日当天这两只“股票”的收盘价分别为7.7元和7.23元,流通总市值为4620万元和3615万元。发行仅一个多月时间,这两只股票就分别上涨了660%和623%。

近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准备发行第二批8只艺术品,其网上申购中签率分别从3.048%到2.251%不等。而首批发行的《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股票的中签率分别高达45.524%和47.135%。

中签率的大幅下降,说明了参与“打新股”的资金骤然增多。第二批8只艺术品共计发行5300万份,每份1元,如果按照平均中签率2 5%计算,大约有21亿元资金涌入参与这次申购。

据介绍,想要参与购买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股票”,首先得申请一张招商银行的金卡,然后在交易所的网站上申请开户。客户从交易所的网站上下载一个交易软件来买进卖出,就和股市交易差不多。据透露,目前全国已经有4万多人开户参与。

而早在去年7月3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通过“权益拆分”模式,推出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这标志着国内首次推出“艺术品股票”。

与天津的“艺术品股票”有所不同的是,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的这只艺术品资产包配置了画家杨培江的4幅油画和8幅宣纸彩墨作品,市场估价约为600万元,仅以240万元的价格发行,每份发行价格为2000元。截至1月28日,每份的价格涨至3200元,涨势相对来说比较温和,而且交易量并不大。

去年12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又推出齐白石、傅抱石的两个资产包。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艺术品份额只针对会员,普通投资者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而且其艺术品份额拆分得比较大,最小的是每份1000元,最大的是每份10000元。

去年12月12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首份艺术品资产包也应运而生。这款名为“艺术品产权组合产品——黄钢艺术品资产包”,其发行价格是每份1万元,发行总额为2500万元。

在艺术品份额化创新方面,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尝试将艺术展示和定价交易合二为一的虚实双重交易展示模式,将展示作为交易定价的第一阶段,将交易作为展示的结果,力图改变目前艺术品市场展示与交易分离,专业作品与投资人分离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上海和天津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的带动下,“艺术品股票”也在成都诞生了。

据悉,由知名艺术家汪国新个人书画艺术品组成的“资产包”于2月28日在北京组包成功,随后这款价值5000万元的资产包,将在成都文交所以份额交易方式发售。据参与此次销售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投资者购买起点是1万股,最高200万。此次打包的作品共有约1250平方尺,经过画家本人鉴定真伪,同时由相关专家对价格进行评估,按照每平方尺约4万元的价格估价,共组成价值5000万元的资产包。经过成都文交所审核后,这个艺术品资产包将拆分成5000万个“份额”,其中40%由机构持有人持有,而剩余的60%即3000万“股”份额将面对社会个人发行交易。

“艺术品股票”行情疯狂

楼市遭遇调控,股市起伏不定,黄金白银价格已经涨得太高,还有什么投资在暴涨?——“艺术品股票”!

从1月26日以1元/份的价格进行申购,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两只“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哮》和《燕塞秋》,成为近期最红的投资品种。上市不足两个月,《黄河咆啸》和《燕塞秋》的身价已上涨近8倍。

1月26日,津派画家白庚延的两部画作——《黄河咆啸》和《燕塞秋》被拆分后,每份1元,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短短3天时间,被爆炒到2.68元和2.53元,总市值分别高达1608万元和1265万元。而白庚延画作以往的拍卖历史纪录显示,其画作最高只拍到392万元,多数成交价在几十万元左右。

今年春节过后,这两只“艺术品股票”再度连续4天开盘封死涨停,产品热度超越股票、基金、房地产市场。

截至3月8日收盘,《黄河咆啸》大涨8.68%收于8.68元,《燕塞秋》再度涨停收于8.39元。以两只“艺术品股票”的总股本600万份和500万份计算,其最新总市值达5208万元和4195万元。

有业内人士评论指出,该价钱已经可以买到齐白石最好的画,或者是最顶级的徐悲鸿、黄宾虹的画。

在首次推出艺术品股票便受市场热捧的好态势下,2月25日,天津文交所又连续加推了8只艺术品股票,包括7幅白庚延的山水画作品及一颗4 34克拉的天然粉色钻石。所有艺术品份额发行价格都为1元/份,其中山水画《喷薄风雷河汉落》上市总价最高,达500万元,发行总数500万份,其他6只艺术品股票,上市总价均400万元,钻石的上市总价为2400万元,这也是国内首个上市的珠宝玉器。

3月11日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第二批募集的8只新股上市首日。这8只股票延续第一批的豪迈行情,均以116%的涨幅,收于2.16元,上市首日就上演满堂红,让人羡慕不已。

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表示,以前这些名家艺术品在拍卖

行里动辄拍出几百万上千万的天价,投资门槛太高。艺术品金融化的潮流,令名家艺术品不再是富豪们的专利,普通老百姓也能投資收藏。

可以说“艺术品股票”受到市场热捧,与它的操作模式——“艺术品份额交易”有着很大关系,在等额拆分后,高价艺术品不再遥不可及,投资门槛降低,众散户可以集资购买高端艺术品,这让普通市民也有了参与投资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购买兴趣,引发了“全民收藏”的热潮。

分析人士表示,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首批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啸》与《燕塞秋》双双高开高走,继续呈现大涨趋势。大量资金趁低吸纳艺术品股票,是助推“艺术品股票”连续大涨的主要原因。

自去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升温,显然也与股市、楼市调整有一定关系。分析人士表示,市场资金充裕以及投资渠道的狭窄,令大部分资金只能投向股市和房地产,当这两个市场形势不乐观的时候,资金就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和增值方式。因此,艺术品投资将是继股市、楼市之后的投资第三极。

眼下,房地产业再次走入调控之局,在成交量急剧下滑、房价仍然坚挺,买卖双方僵持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温州炒家开始把眼光投向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书画收藏方面。

业内人士表示,大量游资进入艺术品市场,必然会把资本市场的种种习性带进来。资本进八的好处是增大市场容量和市场规模,副作用是资本需要在震荡中牟利,暴跌和飙升随之出现,打破纪录也顺理成章。

疯狂行情背后藏风险

当下,把购买艺术品当做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已被不少人所接受。然而,将艺术品投资“股票化”,还是一件新鲜事。

分析人士表示,“艺术品股票”是对现行艺术品市场的一种补充,其资金和专业门槛较低、投资周期较短、流通性较强,这些特点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艺术品市场。

然而,在期望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投资风险的存在。有关专家指出,目前“艺术品股票”尚在培育阶段,仍有不完善之处,潜藏着各种风险,投资者有必要做好前期研究,切莫盲目入市。

而艺术市场赝品泛滥,真伪的鉴定就非常关键。一旦已经上市交易的艺术品被确认为赝品,那么将一文不值,投资人将损失惨重。

事实上,上市交易的艺术品真伪由谁鉴定?如何保证鉴定的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目前中国艺术品鉴定方面还缺少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

据称,近现代艺术品的真伪容易辨别,尤其是在世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最大限度做到保真。但是,由于其艺术品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艺术价值尚未盖棺定论,因此,未来的市场走向仍然属于未知,估价不准确会影响投资人的收益。

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家机构和单位对中国艺术品价值评估建立起非常完善的体系以及成熟的办法,并且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而偏高或偏低的价值评估会造成艺术市场投资的失真,引发对市场的负面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品股票”交易不以拥有实际作品为基础,投资者进行的是虚拟交易,因此很可能造成。不为拥有,只为升值的投机炒作心理。一旦投机资金进4入交易市场,一幅艺术价值不高的作品就会被炒得很高,如果散户贸然跟进,则很容易被深度套牢。

事实上,目前“艺术品股票”已经出现了风险苗头:一是涨跌幅跨度大。截至3月7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种《黄河咆啸》价格为7.99元,总市值达4794万元:《燕塞秋》价格为7.62元,总市值达3810万元。由于品种太少,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艺术品股票”走势非常极端,要么涨停要么跌停。自1月26日上市以来,截至3月7日23个交易日里,《黄河咆啸》和《燕塞秋》的走势极度相似,仅有11天没有触及涨停板,其余12天均以涨停或跌停收盘。

分析人士认为,股市、楼市的不景气,部分资金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而艺术品份额交易由于具有炒股一样的特性,很快便吸引了各路资金的参与,也造就了这两只“艺术品股票”的价格如坐云霄飞车一路飙升。

二是价格可能虚高。《黄河咆啸》和《燕塞秋》自2月15日以来出现连续涨停,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认定其属于“异常波动“于2月21日对其实施临时停牌。为了稳定市场秩序、提醒投资者理性交易,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也发布了”风险提示截至2月18日,《黄河咆啸》的市值已达到3900万元,《燕塞秋》的市值也已达2990万元,均远超交易所专家委员会给出的市场估价。

对于这些价格是否能代表艺术价值,有关专家表示,随着金融资本的注入,更多参与者的进入将进一步推高价格。但是,较高的价格并不代表艺术价值也较高。已故画家的作品较少,按照艺术品的稀缺性规律来看应该是看涨的,不过当代艺术品的走势就不太乐观。

据称,目前国内已经有深圳、上海、天津及成都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向投资者推出了“艺术品股票”。然而,一些投资者对国内“艺术品股票”的交易模式、监管体制等问题也心存疑虑。

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网站显示,其于2009年9月17日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发起设立,注册地为天津滨海新区,注册资本金为1.35亿元人民币。但对于文交所本身股东结构并未明确说明。

此外,国内文交所监管主体不明也让投资者担忧。目前,上证所、深交所还有全国四家期货交易所均由中国证监会监管,并进行垂直管理。而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监管机构到现在还是不明了,仅仅在公司主页上说公司受天津市人民政府监管,这一点也让人疑惑。

市场人士担忧,在国内,新生事物必得到资本追逐,“艺术品股票”交易火爆也证实了这一点。一旦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交易模式被全国各地复制,谁来统一监管这些交易所交易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当如何面对风险?

猜你喜欢
交易所艺术品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三方争购意大利证交所
VITE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ViteX公测上线
《天津之眼》
食物也是艺术品
天津宝成博物苑
艺术品被盗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
刘茜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