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加强安全环保监管的创新实践

2011-09-10 06:1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周宗强
中国石油企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监理油田

□文/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 周宗强

近年来,长庆油田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生产油气当量3500万吨,2011年油气当量将跨越4000万吨。在增储上产的进程中,长庆油田始终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大安全环保工作力度,逐步探索并建立完善了适应长庆油田加快发展的安全环保监管机制,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长庆油田安全环保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生产、工作区域高度分散,管理难度极大

长庆油田工作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勘探面积 37 万平方公里,南北长1100公里,东西宽500多公里,生产区域25万平方公里。50个生产、服务单位分布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的15个地(市)61个县(旗)。生产、工作区域高度分散,管理难度极大。

二、 生产、建设任务繁重,安全生产压力巨大

4年来,平均每年增长原油产量200万吨以上,增长天然气产量30亿立方米以上;钻井8千多口、进尺近2千万米;试油气井6千多口、1万多层(次);实施井下作业超过5万井次;新建各类场、站近百座。

三、市场化、社会化队伍众多,监管难度加大

近年来,每年有800多部钻机、500多套试油(气)机组、600多部修井机组,加上地面建设和测、录井等施工队伍,共有3000多支市场队伍、近30万人参加油田生产建设。

四、外部治安环境复杂,安全环保风险增大

长庆绝大部分油田位于老区及边远贫困地区。受经济利益驱动,油区治安形势恶劣:打眼盗油、哄抢原油、抢占油井及侵权打井等事件多发、频发,极易造成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事故。

五、转岗和新上岗员工大量增加,安全基础相对薄弱

2008年重组以来,新增员工8750人,转岗员工20000多人,其安全技能、应知应会等亟待提升。

六、地质情况复杂,风险识别难度增大

长庆油田总体上是“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田,但随着超前注水的实施,地层原始压力发生变化,局部也会出现高压、高产,井控风险增大。

2000年以后,随着中生界延长统长8、长10等新层系的开发,高气油比(大于100立方米/吨)区域增多,油井伴生气量大,极易引发井喷及火灾爆炸事故。

部分油气生产区块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高, 极易造成中毒事故。

长庆油田加强安全环保监管的主要做法

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和“监管分离、异体监督”的工作思路,从2006年开始,针对 “公司内部油气生产”和“承包商作业”两大业务的特点,分别建立了“油气生产、钻井工程、地面建设、井下作业”四大安全环保监督模块,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环保“大监督”格局。

一、内部安全监督—油气日常生产安全监管

2006年以前,公司各二级单位既有安全管理人员,也有安全监督人员,是自己管理、自己监督,监管没有分离。其运行结果是:监督不敢严格执法,有问题看领导眼色办;各二级单位经常是重生产、轻安全,对存在的隐患、问题一般都采取睁只眼闭只眼;公司不能准确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得到的信息往往都是经过二级单位过滤后上报的,无法采取针对性措施。

2006年以后,为了落实好属地管理原则,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公司对各二级单位的监督力量进行了整合,将原隶属各采油、采气单位的监督全部从各二级单位分离出来,新组建成立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

安全环保监督部是公司的直属二级单位,业务直接向公司负责,派驻至各生产单位进行安全环保监督,与各二级单位实现了监、管分离。生产单位是“管理者”,安全环保监督部是“监督者”。

安全环保监督部内设1个正处级的督查组,下设12个副处级的监督站,全部派驻到各二级生产单位。现有人员320人,其中正处级3人,副处级18人,科级95人。监督费用由公司直接下达给监督部,2010年发生费用近8000万元。

按照就近监督的原则,各监督站实行分区域监督:对二级以上油气站库采取驻站监督、对重点施工作业实行现场跟踪监督、对日常生产进行巡视监督。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各二级单位自身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实属地管理,公司对安全风险等级高的甲、乙类生产单位全部新增配备了主管安全副总工程师。目前共配备了31名主管安全副总工程师。

油气生产实现监管分离后,现场监督职责到位,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二、承包商监督—钻井工程安全监管

1998年重组改制以后,长庆油田公司所有的钻井、试油压裂及测录井(以下简称钻井工程)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为了加强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公司及时成立了工程技术管理部,配备5名处级干部、50多名专业管理人员。

2006年以前,钻井工程安全监督的运行模式是:由各产能建设项目组自行聘请监督。虽然各监督公司也是独立第三方,行政关系不隶属项目组,但因其与项目组有经济合同关系,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监督经常受制于项目组,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如实上报,甚至存在包庇、袒护的现象,影响了安全和质量。

2006年以后,为了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使其有职有权,敢抓敢管,公司对钻井工程安全监督模式进行了调整:在工程技术管理部成立了监督管理科,同时将监督费用直接下达给工程技术管理部,由工程技术管理部直接聘请监督并与之签订合同。安全监督直属工程技术管理部管理,派驻各项目组进行监督,与建设项目组实现了监、管分离。现场监督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真正发挥了独立监督的作用。

为了便于管理、提升素质,将公司原有的四大监督公司(公司工程监督处、瑞星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北京迪奥沃尔、华北四达公司)进行了整合,统一归并公司工程监督处管理。

针对市场化队伍多、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为了强化监督,充分发挥中国石油的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公司又及时支持川庆钻探和长城钻探新组建成立了川庆监督公司、长城监督公司,同时为长庆油田提供监督服务。

目前,在长庆油田负责监督的3家公司都是集团公司内部单位。现有各类监督1500多人,每年发生监督费用近3亿元。其中长庆工程监督处900多名、川庆监督公司300多名、长城监督公司200多名。油田钻井、试油监督人员和施工队伍的数量配备比例已由原来的1:3提高到了1:2;气田钻井、试气监督人员和施工队伍的数量配备比例已由1:2提高到了1:1。

由于加强了监管,承包商队伍的安全隐患逐年减少,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推动了施工队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三、承包商监督—地面建设安全监管

重组改制以后,油田公司地面建设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公司也相应成立了基建工程部,配备了6名处级干部、30多名专业管理人员。

2009年,公司将内部2个监理单位(长庆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长庆科技监理公司)进行整合,组建成立了新的长庆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简称长庆监理公司),是油田建设监理工作的主要依托力量,共有员工500多人。

长庆监理公司下设5个工程监理经理部,每年根据现场建设情况组建30多个监理部,派驻各施工现场进行监理;对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安全风险大的天然气处理厂、石油商业储备库等工程,公司引进了监理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高的两支专业监理队伍,确保了高风险的单项工程全过程安全受控。

油田现有各类地面监理人员500多人,每年支付监理费用超过7000万元。

四、承包商监督—井下作业安全监管

2008年,长庆油田实施了持续重组,3个采油技术服务处整体划转油田公司。根据油田加快发展的形势和未上市企业整体扭亏的客观实际,油田公司审时度势,及时将3个采油服务处整体转型至从事超低渗透油田开发,井下作业工作全部依托市场化来运作。

市场开放后,新引进的队伍绝大部分为民营队伍,为了加强管理,保证井下作业的质量和安全,按照“管业务、管安全”的原则,油田公司及时在油田开发处增设了“井下作业监督管理科”,履行业务监管职能。按照“监管分开,分级负责” 的要求,同时在各采油单位分别设立井下作业科和井下作业监督站。

目前,已建立形成了完善的“三级管理、三级监督”的监、管分离运行机制:油田开发处为一级管理,全面负责公司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工作;各采油单位为二级管理,负责本单位井下作业监督管理;采油作业区为三级管理,负责本区域井下作业监督管理。采油单位井下作业监督站为一级监督,重点监督油水井大修、措施作业及关键工序,并对作业区所属监督进行业务管理;采油作业区监督为二级监督,主要监督油水井措施常规工序和重点油水井小修作业;采油井区监督为三级监督,负责监督一般油水井维护性作业。

目前,全公司共有井下作业监督人员598人,年均监督费用6000多万元。两年多来,清退井下作业队伍38支,不予准入队伍17支,较好地保证了市场开放后的井下作业安全和质量。

五、安全督查—直接对四大模块监督

为了加强对监督的监管,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公司还在安全环保监督部设立了一个正处级的安全环保督查组,定员8人,代表公司直接对四大模块监督的履职情况进行督查。

安全环保督查组工作相对独立,主要是督查监督的工作,而不代替监督的日常业务。督查所发现的问题,在同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后,定期向公司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较好地保证了监督质量。

实施安全环保监管取得的成效及认识

长庆油田快速发展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个全面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加强市场化队伍管理,做好承包商安全监管,对油田公司而言,显然是十分紧迫,且又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虽然有3000多支市场化施工队伍、近30万人参加油田生产建设,其中社会化承包商队伍占到施工队伍总数的70% 以上;公司每年净增长油气当量500万吨以上。但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做到了安全发展、清洁生产,而且实现了“保持员工总量7万人不超”的用工总量控制目标。可以说,加强安全管理,突出承包商安全监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监督人员的作用功不可没。

2008年以来,监督现场巡视累计超过20万次,发现和督促整改隐患超过20万个,实施特殊危险作业和重要装置开、停厂等监督近4万次,现场叫停上千次,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公司安全环保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本质化安全水平得到提高。长庆油田连续4年荣获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安全环保先进企业”,多次被评为陕西省、甘肃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2010年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中,受到国务院“安全生产督察组”的高度评价。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加强承包商安全监管,按照“管业务、管安全”的思路建立监、管分离运行机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环保“大监督”格局,符合长庆油田快速发展的实际,是保障油田“安全发展、清洁生产”的有效措施,必将会为实现5000万吨发展目标,发挥好保驾护航的作用。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监理油田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海底油田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掘金油田环保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
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长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