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青岛服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1-09-17 07:37张炳君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年11期
关键词:青岛服务业经济

■张炳君

服务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以提供服务产品为核心的经济形态。一般而言,服务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服务活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即经济中从事服务活动的人员及其创造的增加值超过农业和工业。服务经济与服务业的演化和发展密不可分,但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服务业。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服务经济除包含服务产出、服务就业、服务贸易、服务消费、服务业投资等重要组成部分外,还包含一整套的制度环境、管理体制、要素市场以及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

近半个世纪以来,服务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进入新世纪,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服务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态势,服务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 “十一五”规划和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大城市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服务业比重2015年达到57%以上的战略任务,必须选准服务经济的主要突破口,推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青岛发展服务经济的现状分析

(一)服务业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青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30.6亿元,增长14.4%,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4%。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6.6%。服务业实现税收308.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41%;其中,实现地税税收194.7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68.8%。服务业实现城乡新增就业25.5万人,占城乡新增就业总量的60%左右。

(二)服务业结构不断完善

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2010年,以金融、物流、科技、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4%。

(三)服务业载体加快建设

规划建设的3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中有6个列入省级服务业园区,集聚区建设带动效果明显。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现,项目平均投资规模由2006年的4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14亿元。大企业和品牌培育也取得明显成效。

(四)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青岛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税收分离、服务业人才培养、重点行业统计等意见和办法,以及扶持金融、旅游、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政策,基本形成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总体看,青岛服务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好,服务业呈现出 “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载体突破、拉动明显”的良好局面。

青岛服务经济的问题分析

(一)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增长

从2010年主要城市指标对比情况看,青岛生产总值排在全国城市的第10位,但服务业增加值和比重分别为第11和13位,说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仍略显滞后。

(二)中心城区服务功能亟待提高

从2010年青岛各区市服务业完成情况来看,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仍然主要集中在市南、市北和崂山区的西部片区,中心城区尤其是四方、李沧服务功能提升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形势也非常迫切。

表1 2010年主要城市指标对比情况

表2 2010年青岛各区市服务业完成情况

(三)现代服务业实力较弱

从2010年青岛市服务业分行业完成情况来看,青岛市现代服务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整体实力较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小,亟需选准行业实施重点突破。

总体来看,青岛服务业在总量规模、所占比重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高端产业相对滞后、市场机制活力不强、调查统计体系不健全、人才总量较少且层次不高等问题。

青岛发展服务经济需重点突破八个产业领域

(一)推进 “要素”服务业发展

服务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的是资本、人力资源、知识、创新、信息等要素,对这些要素资源的竞争也成为当前城市间竞争的重点。因此无论是从服务业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培育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角度,推动人流、资金流、商品流、知识信息流的加速流动,实现人力、资本、商品、知识信息的高端集聚是青岛服务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命题。

1.金融业。应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强与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战略合作,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对 “两基一支”领域的支持和产业发展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业务,着力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公共租赁住房、重点区域建设以及重点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快金融主体建设,依托市南、崂山金融集聚区,引进国内外大型法人金融企业区域总部、运营总部和专营机构,推动青岛银行上市融资和跨区域发展。鼓励发展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人力资源服务业。依托现有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园区,打造集公共服务、商务办公、教育培训、休闲文化、人才公寓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各项设施较齐备,交通便捷、品质优良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人才招聘、派遣、管理咨询、教育培训、行政事务代理、职能外包等服务。整合教育、劳动保障、行业组织以及企业集团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教育培训机构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办学起点高、理念新,与产业升级、国际接轨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

3.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主体建设,深化与中科院等国内外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重点科研机构,推动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等载体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海洋科技服务能力。开展国家 “三网融合”试点,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城市一卡通”工程和无线城市建设,完善城市信息技术体系,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4.商贸流通业。着力构建 “内贸外贸一体、城乡市场统筹、实体虚拟联动”的 “大商贸、大流通”体系。完善城区、郊区和外围三大圈层商业空间布局,城区高端核心圈层要增加新型零售业态和标准化社区品牌连锁便利店等便民网点;郊区商业设施圈层要加强城郊型商业中心、城镇商业中心及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外围战略辐射圈层要增强与半岛城市、日韩主要港口城市的合作,加快培育和建立大市场、大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表3 2010年青岛市服务业分行业完成情况

(二)推进 “特征”服务业发展

随着服务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外包快速成长。在服务经济中,信息和知识的创造成为生产的核心环节,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反映了服务经济的这一特质;而服务外包则反映了服务经济中分工进一步细化、服务贸易高速增长和服务业全球转移的趋势。这两个产业可以视为服务经济的 “特征”产业。对青岛而言,发展服务经济就需要在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产业实现突破。

1.文化创意产业。以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和区域性文化中心为目标,加快实施 “文化青岛”战略,推动文化与城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化,加快培育文化龙头企业,推进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中视动画城等一批高水平园区建设,发展影视动漫、工业设计、演艺娱乐、出版传媒等产业,拓展数字文化市场。

2.服务外包。积极承接离岸外包业务,加快建设服务外包基地,重点提升市南软件园、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等园区配套水平,促进崂山东元软件园、即墨鳌山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规划建设。建设全球服务外包接单中心,培育商务流程外包成为全球数据后台处理中心,培育信息技术外包成为全球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接包中心,培育知识流程外包成为全球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大力发展在岸外包,引导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积极承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企业的在岸外包业务。

(三)推进 “优势”服务业发展

青岛服务经济需重点突破产业领域的确定,除了考虑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特征等,还必须立足青岛的本土优势和已有基础,在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实现新突破。

1.物流业。依托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提高集装箱中转和大宗货物吞吐量;支持国际空港在沿黄流域经济腹地城市设立 “异地货站”,延伸空港物流产业链;优化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大力发展海铁、公铁多式联运;规划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商业配送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设施群。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青岛国际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航运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集聚区。积极发展第三、第四方物流。推动跨国物流加快发展,参与建立中、日、韩城市物流战略联盟。

2.旅游业。促进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引导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重点培育度假旅游、海上旅游、邮轮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旅游、会展节庆旅游、乡村旅游和购物旅游八大旅游产品,建成国际知名的邮轮枢纽城市。推进旅游与文化、商业、交通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加强国际和区域旅游合作,培育旅游城市形象。

青岛发展服务经济需重点实施六大战略

(一)创新战略

以自主创新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创新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开展物联网在物流多式联运和城市公共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面向 “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服务。依托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运输、仓储、批发零售及采购供应等产业,扩大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水平。

(二)人才战略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以高素质人才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发展。加快引进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级领军人才,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为服务业人才落户发展提供便利和保障。

(三)开放战略

发挥保税港区、高新区政策和体制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打造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充分发挥与韩日的地缘、商缘优势,加强经贸合作交流,推动开放与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加强海外营销网络,积极推进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加快发展。

(四)集聚战略

建设一批规模较大、集聚度较高、产业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发展,加快培育服务产业集群。适应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发展和新型城镇、新型社区建设需要,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态势。

(五)融合战略

引导制造业服务化,鼓励具备条件的电子家电、信息设备、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逐步由 “生产制造”向以 “服务制造”为主转变。制定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措施,推进有条件的制造业大企业逐步实现主辅分离,形成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六)品牌战略

从行业、地域和企业三个方面做强服务业品牌,形成 “青岛服务”的整体品牌优势。发挥青岛历史、文化、景观和生态等优势资源,打造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品牌体系,形成一批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品牌。培育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品牌,实现产品、企业、行业、城市品牌的良性互动。

参考资料

1.陶纪明.服务经济的本质与内涵:理论渊源[J].科学发展,2010,(10):3-12.

2.任兴洲.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与制度障碍[J].科学发展,2010,(10):13-32.

3.黄澜.南京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0):21-23.

猜你喜欢
青岛服务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青岛明月申牌?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