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竞技体操教练员人才梯队现状与建设

2011-09-27 00:53魏旭波胡建国肖荫春余良华王云涛
湖北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体操教练员湖北省

魏旭波,胡建国,肖荫春,余良华,王云涛,陈 红

●体育社会科学●

湖北省竞技体操教练员人才梯队现状与建设

魏旭波1,胡建国1,肖荫春2,余良华3,王云涛1,陈 红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着力研究湖北省体操教练员队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教练员队伍的思路,为保持我省体操运动的良好发展势态,振兴湖北体操提供有益的参考。

湖北省;竞技体操教练员;人才梯队;现状

1 选题依据

竞技体操是我国的优势竞技项目之一。中国体操队是国际体操界公认的一支强队,曾经在奥运会、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等世界三大赛上夺得奖牌百余枚。其中七次夺得团体冠军、五次夺得全能冠军、六十五次夺得单项冠军,为国家、为人民争得了荣誉。

在中国体操的辉煌历程中,湖北体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湖北省体操队向国家队输送了二十余名优秀体操运动员,共十次获得世界冠军,多次获得亚运会、全国锦标赛冠军。涌现出了如李小双、黄力平、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一批世界冠军运动员;如刘长胜、肖荫春、方家明、赵汉华、丁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练员;体操是湖北省竞技体育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项目之一,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省竞技体育工作的一个闪光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湖北体操也显现出一些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苗头。产生了如体操生源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大大降低、运动员队伍出现断档、高水平运动员人数锐减、教练员人才流失严重、一些传统的体操训练基地功能弱化或消失、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教练员队伍人才流失、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其突出。

2 研究目的

本课题将借鉴人才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的基础理论,着力研究湖北省体操教练员队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教练员队伍的思路,为保持我省体操运动的良好发展势态,振兴湖北体操提供有益的参考。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湖北省竞技体操教练员队伍。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著作、论文,收集本课题所需资料。

3.2.2 问卷调查法

表 1 问卷调查专家情况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影响我省教练员队伍的各种因素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湖北省各级队伍中的教练员、教师、管理干部,共发放问卷 40份,回收 37份,有效问卷 36份,有效回收率为 90%。

3.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访谈提纲,采用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访谈形式有选择地对教练员、有关领导、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

3.2.4 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有关教练员的研究基础

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成就和世界体育强国的经验证明,教练员的能力和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运动项目水平的提高,关键是教练。一位精通业务技术、善于管理、有理想追求的教练员,往往能带出一支好队伍。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优秀教练员的发现和培养。

教练员应该具备那些素质与能力?怎么当好一个教练员?这是进行教练员研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教练员是决定训练成果大小的关键,高级教练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强烈的事业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学识;做运动员的良师益友,彼此亲密无间;要有大将风度;要谦虚谨慎,不为名利,团结同志,共同奋斗。

来自基层的教练员对教练员的基本素质也有自己的看法,陈晓平提出教练员的基本素质包括:确立远大目标,富有献身精神;坚定信念,苦干实干;善于做思想工作,敢于大胆管理;树立教练威信,处处为人师表;重视业务学习,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些培养了世界冠军的知名教练员根据自己训练实践的体会也对教练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著名体操教练张健认为,一个好的教练员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素质,即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思想素质方面,强调教练员要讲政治、讲奉献,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就是要成就一项伟大事业的雄心。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能力上,教练员必须具备多种能力。著名教练员蔡振华结合中国乒乓球队的工作实际情况指出,作为教练员必须做到:(1)要挚爱事业,有敬业精神,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2)为运动员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成为运动员的榜样。(3)对运动员要有爱心,多关心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在训练中要“从严”,有意设置“障碍”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教练员不能不讲原则,对待运动员既要体现爱心,又要讲究原则。(4)针对运动员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教练员创新能力的研究认为,创新是高水平教练员必备的能力。教练员的创新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 (设想完成能力)、记忆力、预见力、获得情报信息与分析能力。

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教练员同时也是运动心理学家,则他在实施最佳的心理技能训练项目时就不会有任何阻力,可以在任何必要的时候实施心理技能训练,不需要征得教练员的同意。作为一个教练员在领导运动员时,重要的不是考虑自己的个性和行为如何,而是应该多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特征更好地适应情景特征的要求,例如在带一个刚成立的运动队时,教练员应该以专制作风为主;在带一个较成熟的运动队时,教练员应该多一点民主作风。

还有研究证明,教练员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是运动队力求取胜的重要保证之一。吴军等认为,教练员特别要运用心理学理论武装自己,并运用这一“钥匙”去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提出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帮助运动员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2)重视对运动员动机的识别和培养;(3)加强赛前、赛中的心理准备;(4)注意赛后的心理调整。

通过对不同等级教练员成就动机水平的研究,刘芳发现高级教练和冠军教练在成就动机方面较之于中级教练和初级教练有明显的区别。表现为五项行为心理,即精力集中,乐观自信,时效观念,敬业爱岗,善思求知。

竞技体育领域中有一种共识,“三分训练,七分管理”,这充分说明了管理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教练员既是管理者,更应该是管理条例的带头执行者。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一些苗头,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动员和教练员在管理工作的认识和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些分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成效。研究金牌教练是如何对运动员进行管理的,或许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上述教练员研究的成果和基础理论,一方面表明加强竞技体育教练员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本课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表 1 湖北省各单位体操教练员人数

4.2 湖北省体操项目教练员队伍现状

体操是湖北省传统优势项目,从建国初期体操进入我国时,湖北就有了体操项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向宇、李小双、李大双、黄力平、杨威、郑李辉、程菲等世界冠军和优秀运动员,为湖北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湖北体操项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经出现了良好的局面,多次获得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女团体冠军。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体操项目无论实在规模上还是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都有青黄不接之势。除杨威、程菲等著名运动员外,湖北体操的后备人才好苗子不多,团体实力较弱。其实,导致运动员梯队出项问题的根源在于教练员队伍。

上述单位中,省体操队、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教练员人数多,人员配备较齐,其它各个单位教练员人数不足。很多单位一个教练员要带不同年龄、性别的运动员,还要兼职管理、文化课教师。以前体操曾经十分红火的汉阳三中、孝感市、黄冈市等单位已经成为体操的撂荒之地。

表 2 湖北省体操教练员结构

从表 2可以看出,湖北省体操教练员队伍中,性别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均比较适中。但是,教练员队伍中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没有体操训练基础或技术基础较差。在学历结构方面,有 49%的教练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指低学历和学历不明的 11人),教练员工作既是运动训练的指挥,又是培养青少年成长的老师,应该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

此外,湖北省还有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教练员外流到其它省市、出国或改行。如培养杨威的丁杰老师定居美国,何跃进教练在新加坡工作,曹庆敏教练在江西队,赵生、赵喆、鲁佳、毛艳玲等都在外省工作,这些年富力强的教练员的流失是我省体操教练员队伍的一大损失。

4.3 湖北省体操项目教练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所访问的各类专家、领导、教练员、个别家长对湖北省体操教练员的评价并不高,问卷调查也显示了同样的倾向。究竟湖北省体操教练员队伍存在什么问题,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4.3.1 教练员的事业心分析

事业心是人从事社会中某项工作的积极愿望和追求其活动成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类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具有事业心的体操教练员一般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确立虽很艰难,然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同时能正确对待事业与物质享受关系,他们不是拒绝物质报酬和享受,而是认为事业成功比物质享受更重要。

为了深层次地分析教练员队伍,研究将专业队教练员和业余体校教练员分别设问,结果见表 3。

表 3 湖北省体操教练员责任心调查结果

数据表明,专家们对业余体校教练员的事业心评价稍高,不满意的百分之十四。然而,专家们对专业队教练员的事业心评价较低,不满意达到 67%。看来,专家们对专业队教练员要求较高,期望值较高。事实上,教练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对体操事业的热爱。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之中,稍有不顺心之处就会敷衍训练,抱着混日子的态度进行消极处理。

缺乏工作激情。对训练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在训练场上未能保持旺盛的斗志,无关事情的干扰、影响较多,降低了训练质量。

业务钻研不够。体操是一项需要从长处着想,从细微着眼的项目,技术、方法、手段在不断发展,要求教练员经常进行业务研究,提高教学训练水平。

缺乏团队意识。体操队群体还未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团队观念,经常有人相互讽刺、讥笑,教练员之间的沟通不畅,交流较少,人际环境差,良性竞争的氛围没有形成。

4.3.2 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分析

教练员工作的好坏与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很大关系,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训练、管理、教育的成效。4表显示了专家对我省体操教练员知识结构的评价情况。

表 4 湖北省体操教练员知识结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体操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比较乐观,专业队教练知识结构不满意只占 1%,业校教练占 30%。但是,从访谈和观察结果来看,教练员依然存在知识缺陷。表现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知识不足,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把握不准,对少年儿童心理成长缺乏了解,带来一些情感冲突和负面效应。在管理知识方面也存在不足,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等等问题存在盲目性。

4.3.3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分析

表 5显示,专家们对湖北省体操训练水平评价很低,不满意分别占 53%和 75%。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湖北体操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现在除了国家队运动员外,自己训练的运动员差距很大,业余体校运动员在最近几年的全国比赛中成绩也不理想,这说明我们的教练员本职工作需要努力。

表 5 湖北省体操教练员训练水平调查结果

当前训练工作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敏感期把握不准,对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素质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个人针对性。对力、稳、难、美新中力的理解不够深入,抓的力度不够。

二是青少年训练缺乏超前意识,仅仅满足于大纲动作,落后于广东、湖南等省先进水平。

三是基本成套训练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运动员成套能力差,难度动作难以有效进入成套。

四是运动员伤病预防措施不得力,一些有特点的运动员因伤过早退役,造成损失。

此外,调查还发现对教练员的收入满意程度较高,上级对教练员的管理工作不太满意。

4.4 构建湖北省体操教练员队伍的思路

对于竞技体育领域来说,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尤其是教练员人才难得。教练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竞技场上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实质上是教练员水平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没有金牌教练员就没有金牌运动员。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教练,培养教练。

4.4.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教练员的重要作用

我省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历来注重对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培养,对教练员的培养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上对教练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教练员在培养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培养教练员就必须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观念,提高对教练员重要性的认识,将教练员的培养工作放到同培养运动员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教练人才,搞好竞技体育工作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统一了看法,才能在组织上将我省体操教练员培养战略落实到工作中去。

4.4.2 加强领导,构建教练员培养的组织体系

应当尽快形成湖北省体操教练员培养的组织机构,这个构成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人选:决策管理层。由体育局主要领导人和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进行宏观决策和指挥,制定教练培养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定期对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调整。操作实施层:由体操中心、省体操队的负责人、专家、教练员组成。操作实施是保证教练人才出现的关键环节,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都是在这个层面上完成,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在这个环节的各项工作。监测评估层:由中心、有关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定期对教练后备人才进行客观测试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对策。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配备了合理的人员、规范了明晰的职责,使金牌教练的培养工作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尽快培养更多的优秀教练。

4.4.3 制定规划,形成教练员人才梯队

经验表明,只有出现人才团、人才链,形成“人才辈出、人才荟萃”的良好局面,才能保持项目的长盛不衰。因此,制定教练培养规划,应该抓住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确定教练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是要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教练人才需求信息分析,根据目标要求,分析我省体操运动水平的格局,了解人才总量,预测对教练人才的需求信息,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建立教练人才库,对人才的个人基本情况、能力、特点、业绩和个人需求等信息运用数据管理的形式所搭建的人才信息平台,可以从人才的才智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能级结构等各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建设,避免出现人才堆积造成的浪费和人才缺乏造成的断层,形成教练人才链。

4.4.4 创造条件,优化人才成才环境

人才的出现和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培养优秀教练员,必须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成才环境。

良好的小环境是人才成才的主要外在因素,对人才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队是教练人才的主要工作场所,因此优化成才环境要重点抓住营造良好的运动队环境这个关键。促进建立一个懂业务、有远见、德艺双馨的领导核心,选拔出事业心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领军人物,形成教练员、运动员群体中形成团结上进,追求卓越的氛围。

运动队是一种组织,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组织文化是现代管理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它影响到计划、组织、用人、领导和控制等各个管理职能的实施。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祖国争光的精神;不屈不挠、勤学苦练、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是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精神的内核。我省体操项目也应该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创新、约束等功能,能够使教练人才在良好的运动队群体氛围中脱颖而出。

管理部门还必须切实关怀人才的家庭,本着爱惜人才、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定期了解人才家庭中的实际困难,同各地政府部门和有关组织进行沟通、协商,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对诸如夫妻两地分居、孩子入托上学、侍奉老人、照顾病人以及突发意外情况等做到有人问、有人管,为体操教练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4.4.5 超常规选拔和使用教练员人才

实践表明,世界各国有许多成功的教练员都曾经是著名的运动员,他们成功执教均得益于高水平的运动员经历。因此,选拔体操教练人才必须将眼光转向取得过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将那些取得过优异运动成绩,退役或即将退役的世界冠军运动员、优秀运动员中,热爱专项事业、愿意从事教练员工作、具有全面能力的人才直接选拔进入一线队伍,在实践中进行培养。

教练后备人才的培养,必须纳入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必须建立一整套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约请专业权威和运动训练学者组成教练后备人才评审组,定期对教练后备人才的德、能、勤、绩进行测评和考察,使人才在正确的道路上快速、顺利成长。

还必须建立人才内部学习制度,提供各种学习提高的机会,包括参加专门的理论学习培训班,重点学习专项理论和相关运动基础学科知识。参加专项教学方法、技能教习班,通过训练场上对具体训练问题的现场案例分析,提高后备人才掌握现代先进的教学训练的方法和技能。通过这些内部的学习,全面拓展人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5 结论

1)湖北省体操项目网点主要有 14个单位,近 70名教练员。省体操队、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教练员人数多,人员配备较齐,其它各个单位教练员人数不足。湖北省体操教练员队伍中,性别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均比较适中。但是,教练员队伍中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没有体操训练基础或技术基础较差。有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教练员外流。

2)教练员的事业心评价较低。部分教练员缺乏对体操事业的热爱,缺乏工作激情,业务钻研不够,缺乏团队意识,教练员之间的沟通不畅,交流较少,人际环境差,良性竞争的氛围没有形成。

3)体操教练知识结构乐观,仍然存在缺陷。湖北省体操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比较乐观,专业队教练知识结构不满意只占 1%,业校教练占 30%。但是,从访谈和观察结果来看,教练员依然存在知识缺陷。表现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知识不足,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把握不准,对少年儿童心理成长缺乏了解,带来一些情感冲突和负面效应。在管理知识方面也存在不足,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等等问题存在盲目性。

4)湖北体操教练员训练水平不高。当前训练工作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敏感期把握不准,对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素质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个人针对性。对力、稳、难、美新中力的理解不够深入,抓的力度不够。二是青少年训练缺乏超前意识,仅仅满足于大纲动作,落后于广东、湖南等省先进水平。三是基本成套训练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运动员成套能力差,难度动作难以有效进入成套。四是运动员伤病预防措施不得力,一些有特点的运动员因伤过早退役,造成损失。

6 建议

构建湖北省体操教练员队伍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教练员的重要性;构建教练员培养的组织体系;形成教练员人才梯队;优化教练员成才环境;超常规选拔和使用教练员人才。

[1]蔡振华,教练员是运动队的领导核心[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9,(3).

[2]陈小龙,论教练员的管理策略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3]黄玉斌,体操新概念――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行为控制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李富荣,教练员――中国体育腾飞的关键,序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5]庞 敏,论教练员自身素质对运动队管理效果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6]吴 军,教练员工作中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2).

[7]尹 军,对我国部分项目优秀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On the Status and Construction of Echelon Building of Gymnastics Coaches in Hubei

WEIubo1,HU Jianguo1,XIAO Yinchun2,YU Lianghua2,WANG Yuntao1,CHEN Hong1

(1.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2.Gymnastics Center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of Sport,Wuhan Hubei,430205;3.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and interview,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ubei gymnastics coach team,explores the ideas of coach team construction,and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Hubei gymnastics for its bright tendency of developing.

Hubei Provence;gymnastic coaches;echelon building;current situation

G80205

A

1003-983X(2011)02-0125205

2011-02-20

(

魏旭波 (1963-),男,湖北新洲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才研究.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湖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3.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对于湖北体操运动来说,教练员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湖北体操多年形成的良好局面将面临着大踏步的倒退,项目优势将导致削弱,湖北省的竞技体育工作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我省体操教练员队伍进行研究,分析教练员队伍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教练员队伍的思路和办法,对于保持我省体操运动的良好发展势态,振兴湖北体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体操教练员湖北省
体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