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外籍教练员流动现象探析

2011-09-27 00:53柳建庆
湖北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外籍教练员俱乐部

柳建庆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外籍教练员流动现象探析

柳建庆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外籍教练员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CBA的外籍教练流动过于频繁,容易造成比赛队伍技战术风格的不稳定。

外籍教练员;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流动

外籍教练的加盟,给当前中国的竞技篮球带来了先进的篮球理念、丰富的比赛经验和高效的训练手段,同时也对中国教练员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近些年外籍教练员在各职业俱乐部执教情况如何,是否频繁流动,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本研究对影响外籍教练员流动现象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旨在探析深层次原因,为稳定外籍教练员队伍提供参考。

1 外籍教练员在 CBA执教历史回顾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曾多次邀请外籍专家和教练员给我国的篮球教练员授课,分析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势、探讨篮球哲学、传授经验、介绍训练手段,帮助提高我国篮球教练员执教水平[1]。而真正出现在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赛场上训练和指挥比赛的外籍教练员,是 1997-1998赛季四川熊猫队美籍主教练霍加德。在霍加德经历了短期执教之后,CBA赛场上,浙江、吉林、山东、奥神、辽宁、江苏等多支球队先后都曾陆续聘请过外籍教练 (表 1)。

从表 1中发现外籍教练在中国执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外籍教练任职期比较短,流速比较快。在同一支队伍中,执教时间达到 3年的教练只有前卫奥神主教练麦克·麦比和福建 SBS的现任主教练普兰达,而其他教练流动周期基本保持在 1年左右。其中,一是 CBA外籍教练人数比例从 02-03赛季开始至今,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其中 02-03赛季外籍教练达到高峰;二是聘请外籍教练的队伍主要集中在前卫 (北京)奥神、吉林东北虎、浙江万马、福建 SBS等俱乐部。

2 影响外籍教练员流动的社会学分析

外籍教练职位变化的特点对 CBA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从组织活力的角度证明了人才资源流动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人员流动不宜过快,流动间隔应大于 2年,这是适应组织环境和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下限时间。而外籍教练集中在少数几个俱乐部中,频繁的更换外籍教练,队员很难适应每一个教练的执教方法,顾此失彼,使队伍的技战术稳定性降低,难以形成自己的技战术风格。同时,CBA某些俱乐部教练员的结构保持稳定,没有或很少聘请外教,队伍的技战术风格稳定,但很难有创新。

CBA俱乐部聘请的外籍教练具有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本,其执教理念、经验水平、训练手段等整体上要高于国内俱乐部教练的水平,其中比较著名的像 00-01赛季山东永安俱乐部主教练,前立陶宛国家队主教练利马斯,同样在短时间内遭受被辞职的命运。这些耐人寻味的话题很值得人们去重新审视与反思。

前国家男篮教练哈里斯认为,篮球和 (国家的)文化没有什么关系,在训练之前、训练结束之后,文化上的差距或许会体现,但是篮球本身有它自己的文化,虽然国家之间的文化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在打篮球的时候,都得把自己限定在篮球自己的文化范畴之内[2]。哈里斯教练的见解具有其独到之处,但他把问题看得比较理想化,忽略了教练员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外籍教练员在训练场、比赛场上,可以把自己限定在篮球文化范畴之内,但也需要与中方教练组成员、运动员和场上裁判员不断进行互动。训练、比赛结束后,又要面对俱乐部领导、官员以及媒体等,如何融洽相处是外籍教练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表 1 1999-2008 CBA外籍教练一览表

不可否认,外籍教练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本。但具有丰富人力资本的外籍教练员不一定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从外籍教练的执教成绩也可以看出来。因为中国是具有悠久的、独特的儒家文化传统的民族,社会网络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人不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很难在事业取得成功。首先,俱乐部一般在队伍处于低谷或原来的教练员已经不适合俱乐部队伍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时,才聘请外籍教练。通过聘请外籍教练,以便能达到在短时间提高队伍的水平,立竿见影,取得好的成绩。俱乐部这种急功近利,在短时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想法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队伍的结构、球队现有的水平以及队员个人能力等条件的限制,队伍成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之也就带来了俱乐部与外籍教练在队伍的建设方面观念上的矛盾,这一矛盾随着队伍比赛成绩的变化而不断地激化。

中国社会结构是一种偏正结构关系,教练员处于偏位,俱乐部处于正位,教练员必须服从于俱乐部。由于外籍教练思维方式、处事方法等与国内教练不同,很容易在与俱乐部沟通时,没能很好的维护他们的面子[3]。从表中的类型三可以看出,处于中心位置的俱乐部领导,即使是在原则和行动方式上不正确,但也要维护他们的面子,确保他们自己的权威性。

其次,外籍教练与俱乐部国内教练的关系。前面研究已表明,CBA俱乐部的教练员结构具有明显的“地缘”结构。外籍教练员的加入也可以说是同国内教练员之间的异质性互动。封闭性的“地缘”结构,必然排斥着与异质互动,那么外籍教练在与国内教练员人际交往中,很难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很难或很少形成,这在日常训练、比赛工作中很难得到他们维护和支持。

再是,外籍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并借助社会关系网络力量,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并实现个人事业的顺利发展[4]。也就是说,运动员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本。外籍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中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或在比赛中安排队员上场的轮换过程中,完全注重运动员的人力资本 (或成绩资本)。外籍教练缺乏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的沟通,社会资本缺失,同时运动员也很难适应教练员的这种应对方式,甚至有的运动员动用社会资本对外籍教练员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对外籍教练的执教过程和比赛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很容易使管理层、教练组成员以及运动员对他产生不信任感。由于CBA俱乐部急功近利,当队伍的成绩达不到俱乐部预期的设想时,信任危机也就随之产生,很容易被辞职;当外籍教练员与队员关系不融洽时,俱乐部解聘的往往是教练员而不是将运动员转会。

3 小结

CBA外籍教练员任职期比较短,流速比较快;人数稳定,任职队伍比较集中。影响外籍教练员被辞退除了执教成绩差以外,主要因素还有社会资本太少,与领导、队员和球迷产生误解和分歧。外籍教练员在 CBA执教期间,重视个人人力资本、队员的成绩资本的同时,还要注重其社会资本。

[1]徐济成.中国男篮首位外教产生始末[J].新闻周刊,2004(8):65.

[2]王振涛,等.篮球文化建设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9,30(3):83-86.

[3]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利的再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安庆.人才流动问题观点综述[J].党政干部期刊,2003(1):23.

Researching foreign coaches of CBA in social mobility

LIU Jianqing

(Basketball Section,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

B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expert consultation,researching the social mobility of foreign coaches of CBA,it gain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s follows:The fluxion of foreign coaches in CBA is too frequent,which will cause the instability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tyle of basket-ball team.

foreign coaches;CBA;mobility

G841

A

1003-983X(2011)02-0132-02

2011-01-03

柳建庆 (1969-),男,山东龙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训练教学.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79

猜你喜欢
外籍教练员俱乐部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