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湖南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2011-09-27 00:53骆慧菊
湖北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湖南乡镇农民

骆慧菊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湖南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骆慧菊

农村体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考察湖南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结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提出了针对湖南农村实际情况的基层政府主导、乡镇学校主导、农民企业家主导等体育发展模式,湖南农村体育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增加投入、创新文化、强化服务等。

和谐社会;湖南;农村体育发展模式;对策

1 现状与问题

1.1 和谐社会构建与农村体育发展的互动关系

党所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要务。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1]。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和谐社会构建,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包括体育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增强,是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村的和谐事关全局的和谐。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服务是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体育工作,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发展农村体育,不断提高人民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减少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鉴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大力开展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当务之急,因为没有 9亿多农民的健身,就没有全民健身。为此,国家体育总局计划逐步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到 2010年,争取使占全国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惠及 1.5亿农民。

2 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湖南农村体育发展模式选择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湖南农村体育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针对湖南农村体育的现状与问题,需要选择科学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基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湖南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全方位审视当前湖南农村和农村体育活动的方式,根据湖南气候、湖南农村传统习惯和场地特征,结合农民的生活规律、劳动特点,探索出一条具有湖南农村特色的体育健身新途径,构筑农村体育健身、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模式。结合湖南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体育意识等问题,湖南农村体育发展模式选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2所示,特别重视社会参与和资源共享,重视社会组织力量整合。

图 2 湖南农村体育发展模式选择

2.1 基层政府主导模式

其特点为:1)基层政府主导。基层政府包括乡镇、县区政府等组织农村体育活动,也有的由村委会组织活动。村委会尽管不属于基层政府,但是具有履行基层政府部分职能的作用,特别是在乡镇政府等的直接领导下,在农村体育中发挥主导地位。农村体育作为村委会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正常村委会工作目标体系并借助行政手段推进。2)社会参与,动员县城和镇乡各界参与农村体育活动,发挥社会各界的资源优势,力求形成“兴建、共管、共享”格局。3)双向服务,服务于农民体育发展,也为农村社会各界的参与提供资源整合机制,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协调和联络各镇、乡、村的负责人,调动各地体育资源。该模式中强调社会参与和双向服务,增加了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2.2 乡镇学校主导模式

乡镇各类中小学作为区域性农村体育的组织者、协调者,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进行校外活动。此类模式的运作主要有:以乡中学和中小学为主体组织本校、中小学的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牵头组建农村体育协调委员会,定期研究学校课外体育工作,参与学校课外活动协调与管理,并向农民群众开放校内体育文化活动设施,在学校放假期间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开展相关体育文化活动。其特点:1)乡镇学校主导。中小学作为区域性农村体育的组织者或牵头单位,实施以在校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农村体育活动。2)资源共享。将村民请进校内,学校有体育教师和体育场地,共享学校体育场馆设施。3)社会参与。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校内或校外的农村体育活动。这一类模式其优点是能够充分地利用中小学校办学资源,体育活动行为较规范。不足之处在于学校调动农村体育资源方面存在组织和场地设施的先天不足。

2.3 农民企业家主导模式

主要特征表现为:1)农民企业家资助。由农村社会各界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 (如农民企业家)共同组成的农村体育协调委员会,并发动各自的资源对本农村体育进行互相捐助、总体协调和具体策划,充分吸收农村的社会资本建设农村体育场所和相关设施。2)农村中介组织服务。由热心农村体育活动的各个村或社区,或由某一功能齐全单位、农民协会、农业中介组织等牵头组成专门机构,利用各村落的传统体育项目或传统娱乐项目,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式的农村体育活动。3)农民自由参与。吸引农村企业员工及附近农民参与体育比赛等活动,由于农村企业员工大多数来自本地农民或者外地农民工,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往,农村社会归属性强,通过农民企业家资助体育活动和场所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民企业家与当地农村和农民工的关系。这类模式中的驻各界、村负责人参与农村体育建设,农村体育意识较强,促进当地农民体育意识的提高。该模式重在强调农民企业家的支持与投入,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体育发展,同时强调农村中介组织服务和农民自由参与,有利于促进农村体育的和谐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社会构建。

3 和谐社会构建中湖南新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对策

以上各种体育模式的选择主要是针对湖南农村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问题而进行的,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湖南新农村体育建设,使新农村体育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使农村体育锻炼的权益得到落实,使农民的身体素质得到切实提高,从而促进湖南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要求,湖南新农村体育发展应科学选择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重点从增加投入、创新文化、强化服务等层面采取有效的发展对策,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多方力量增加农村体育经费投入

湖南农村体育发展模式选择,要充分鼓励和扶持民间投资办体育,充分整合基层政府、村委会、农村学校、农民协会、农村企业家、农民等各个主体的力量,大力发展农民企业家主导模式,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及社会群众支持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为农村体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抓住农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把乡镇文体站的经费与其开展活动的情况挂钩,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主要对策有:1)农民出工、出地,政府、企业、社会等出资、捐赠,以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器材,有能力和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多发展自助型农村体育模式;2)在农村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在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的基础上,要留出发展的余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体育场馆;3)场馆建设要体现和谐。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农村的体育场馆也应与之相协调,体现出新农村的和谐美;4)加强场馆设施运营管理。场馆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因此需要在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加大经费管理,提高经费运营效率,节约成本,强化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等。

3.2 创新农村体育文化,增强体育意识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在做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农民的体育文化、增强体育意识,使之和谐发展[8]。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视野,增强农村体育发展的思想意识,把农村体育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要提高农民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农村体育健身意识,破除赌博陋习,积极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坚持领导参与带动群众,学校普及带动农村,友谊比赛带动群体,财政投入带动民间,努力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体育普及与体育提高相结合,体育建设与体育管理相结合。努力增强体育意识,应该从农民的心理感受出发,从传统文化对农民的影响出发,加强农民体育意识和素质培养,加大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宣传,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健康意识,树立“花钱买健康”、“少吃药,多流汗”的新型体育观[9]。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参加与之相适应的体育锻炼。

3.3 构建湖南农村体育服务网络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成立乡 (镇)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形成以乡 (镇)体育社团为主线,以各基层体育指导站 (点)为重点,线、点结合,覆盖面广的湖南农村体育服务网络,如下图 3所示。健全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组织,管理要科学、民主、高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体育组织,使其真正为当地农民的体育锻炼负责。1)基层政府引导。湖南农村体育发展应以基层政府行为为主,依靠各部门,依靠基层,依靠各协会,依靠企业和个人资助。要通过宣传、试点示范、经验总结和逐步推广等措施,推动乡镇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逐步开展。2)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俱乐部。要适时建立和发展体育健身点等体育俱乐部,根据当地条件安排场地设施,制定工作计划,结合其他文化体育工作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安排一定的活动经费。3)发挥农村体育协会的纽带作用。农村体育协会由于其组织的自发性、业余性、服务性,农村体育协会要主动争取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整合各种体育社会资源,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体育服务水平。4)强化体育指导站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在乡镇及学校体育工作要有专人管,建议将乡镇文化辅导站改为体育指导站,学校设立专职体育教师的副职来抓,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3.4 制定农村体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体育服务工作

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基层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加强农村体育的发展规划、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管理层面而言,政府及其体育职能部门就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政府及其体育职能部门在农村体育管理的宏观层面上必须到位,做好政策的“掌舵人”,在微观层面上不能越位,当好配角,为农村体育“自组织”更好地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谋发展、自我维权”提供优质服务[10]。因此,秉承这一原则,基层政府应制定丰富多彩的农村体育活动规划,结合湖南农村的气候特点,结合各地农村习俗开展体育活动,结合群众爱好,制定和组织大型农民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划,开展传统的健身活动或参与度较高的体育消费活动,激发广大农民的体育健身热情,给群众提供亲身参与的机会。此外,还要加强《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争取各级人大开展执法检查,争取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视;加强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领导,把农村体育工作作为省市县群众钵育工作的重点,体育、农业、财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构建和谐关系;在富裕乡镇和村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广大湖南农村体育发展起“示范”龙头作用,促进湖南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图 3 湖南农村体育服务网络

[1]刘玉宏.以和谐思想建设促进和谐农村的构建[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2):21.

[2]关于东安县新农村体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B/OL].http://www.sports.gov.cn/hntyqk/200607/200719154002.htm

[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

[4]刘新光.湖南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37.

[5]傅国良等.湖南农村乡镇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B/OL].http://www.govyi.com/lunwen/2008/200811/273262.shtml

[6]邬玉波.新农村建设中湖南乡镇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5-26.

[7]黄小平.耒阳市农村体育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DB/OL].ht-tp://www.sports.gov.cn/hntyqk/200607/200719154147.htm

[8]于 向.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746.

[9]李海鹏、张 恺.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体育的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4):25.

[10]张红坚、段黔冰.农村体育组织方式选择与农村体育组织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20-22.

Research on the Sport Development Model in Hunan Rural Area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LUO Huiju

(Sports Department,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Hunan,411105)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and harmonious countryside.By the use of literature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the investigation-interview,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sport development in Hunan rural areas,and then sets up a sport development model in which ground-level governments,town-and-country schools and farmer-entrepreneurs play a leading role.Finally,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 such as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innovating the culture and improving the service to promote the sport development in Hunan rural areas.

Harmonious Society;Hunan province;the sport development model;measures

G80205

A

1003-983X(2011)02-0152-04

2011-01-25

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 (B071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课题(1435SS09124)

骆慧菊 (1978-),女,湖南宁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体育与产业经济.

湘潭大学体育部,湖南湘潭 411105

发展农村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如下图 1所示。(1)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农民是农村生产力的主体,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对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直接作用。(2)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农村体育具有强壮农民体魄,娱乐农民身心,陶冶农民情操,振奋农民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发展农村体育能够给农民舒缓压力、娱乐心身、化解矛盾、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的社会心态,营造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农村文化环境。(3)营造农村干群和谐关系。广大农村干部是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雁,应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在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乡镇、村干部通过组织指导以及亲自参加体育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团结和友谊,有利于培育广大农民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其他工作所不能代替的作用。(4)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赋予当代农民的历史使命,主力军是新型农民,这就要求农民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农村体育运动在诸多促进健康的行为中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培育新型农民打基础、创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举措,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村和谐社会构建。

图 1 农村体育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

1.2 湖南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湖南体育事业发展迅速,2009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 1 640项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 2 060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 1 758个。全省运动员获得 9个世界冠军、20个亚洲冠军和 59个全国冠军,获得 10枚亚锦赛金牌和 9项东亚运动会冠军。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夺得 18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 10位,时隔 8年后再次跻身全国十强。全省体育场地 21 359个。其中,体育馆 160座,运动场 656个,游泳池 189个,各种训练房 20 354个。湖南运动员熊倪入选“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但由于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湖南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连接带上,农村体育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湖南农村体育的发展,对于中西部的省市区具有普遍意义。湖南省提出9项对策,并明确指出 5年内投入 1亿元,建一千个示范村。其基本要求是:建设一片体育设施,配备一批健身器材,建立一个网络组织,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推广一套健身方法,形成一个特色项目。这一对策已开始得到响应,例如永州市东安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 1个,4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县里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农村体育协会等组织,部分乡镇场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场地建设不断加强人们的健身意识和健身的自觉性普遍增强,县里每年都要召开县级运动会,培养了近 1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1/3以上活跃在广大农村,全县体育人口已达到 27万人[2]。

1.3 湖南农村体育发展主要问题

湖南农村体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体育整体薄弱的局面还长期存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体育相对落后。总体上考察,湖南农村体育还处于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发展状态,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地位的农民体育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

1)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少。《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报告》显示:从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有各类体育场馆 70万个,其中仅占国土面积 16.5%和占全国总人口 39%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资源的 79.8%;而占国土面积 83.5%并拥有 61%人口的广大农村只占 20.2%的体育场馆资源,可见城乡体育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差别[3]。就是现阶段湖南农村无论是人均体育场地,还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以及组织化程度,与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多数乡镇和农村学校只有一个简易的篮球场或一个很不规则非标准体育场地。不少体育器材和设施因年久失修,难以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绝大部分的篮球场被毁损或改作它用建房屋、分块成了晒谷场。

2)农村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对待群众体育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无论在发展意识,还是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不够到位,致使农村体育建设相当落后。乡镇、村管理部门对发展农村体育的认识不足。乡镇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府管理部门,担负着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将经济建设同体育建设对立起来,表现在对农村体育认识不足,指导不够,缺乏有力的政府支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此外,当前湖南农村体育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比较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广大中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所致[4]。据我们对湖南部分乡镇的调研发现,较多农民在农闲时迷上麻将、扑克,甚至于赌博行为,而对农村体育和健身活动不够重视,体育意识比较淡薄。

3)体育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群体活动的开展;致使体育场地、设施少、质量差,无法满足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需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湖南省各乡镇体育活动经费平均为 0.85万元,人均 0.33元[5]。湘西自治州 2006年用来发展乡镇体育事业的经费只有 60万元,政府拨给了 15万元,其余的要靠自筹和社会集资。平均到县级,每个县的体育经费不足 8万元,如此少的经费,只够举办一两次中小型活动,这与乡镇举办大型体育比赛活动少的调查结果也是吻合的,而有的县平均每个乡镇体育经费只有 130元,人均还不到 1分钱。如下表 1所示[6],湖南各地投入体育基础建设的经费非常有限,缺乏经费是乡镇开展体育活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己成为制约农村乡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瓶颈。农民想参加体育活动也没有场地和基本体育用品和设施。

表 1 2006年湖南省各地 (市)发展乡镇体育事业经费基础数据统计表

长沙株洲 湘潭 衡阳郴州永州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岳阳张家界怀化自治州拨款(万元)400 190 175 220 165 110 180 600 150 200 125 50 80 60自筹(万元)320 145 130 180 120 70 150 300 130 180 100 40 63 45

4)缺少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质量差。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作息时间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人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就很难开展起来。以湖南东安县为例,有研究指出,该县乡镇基本没有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无专人管理,造成乡镇村体育活动无专人抓、无专人指导的局面,特别是村组一级的体育组织几乎是空白,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农村体育组织建设与领导是否爱好也有着直接关系,凡爱好体育活动的乡镇领导,在场地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较大,群众性体育活动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相反,那些不重视体育运动的部分乡镇领导,对农村体育发展投入力度不够,体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对湖南耒阳农村体育现状分析发现,体育机构设置残缺,乡镇只有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站,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体育站,更没有体育专职工作人员,体育工作几乎无人问津[7]。

猜你喜欢
湖南乡镇农民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饸饹面“贷”富农民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