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资源

2011-10-18 07:53马海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校本信息化资源

马海军

(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山东 东营 257200)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资源

马海军

(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山东 东营 2572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当中是十分必要的,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将该校的一些做法与经验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系统平台

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成立于1985年,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东营市重点高中。近年来,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要占领信息时代教育的制高点,必须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各项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快速增殖学校的数字资源,促进校内外协同教育、协同办公的开展,使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硬件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学校建有两个微机室,教师办公用电脑260余台,达到人手一机;实现了“班班通”;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全自动精品课录播系统;投资25万元建成了校园电视台。软件建设也有突出特点:自主研发了河口一中备课及资源管理平台、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平台;为适应选课走班的新变化,开发了河口一中课堂管理系统;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使学校的图书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购买的科来网络分析系统、浙大网络管理平台、江民网络杀毒软件等均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信息技术固定资产达到800余万元。

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一、审时度势,着眼未来,从学校发展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在教育教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人的学习方式,为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快捷的手段,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谁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技术,谁就抢占了21世纪教育的制高点,也就为学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基于以上认识,2005年,河口一中专门成立了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把全面实现学校网络覆盖建设列入学校重点工程之一;2006年,学校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入 “校本资源开发规划”;2010年,学校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仅2010年就投入240万元,校本资源开发有了强劲动力,也丰富了教育信息化内涵,实现了技术开发与资源建设的真正融合。

信息化教育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学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校现在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理事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级重点联系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同时宋卫忠校长是首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

二、立足应用,自主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出现了一系列制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如:以前学校开发出的资源多数是长周期、高成本、低质量、差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商家开发的网络资源产品多数不能直接用于教学,与教师教学需求有一定距离;厂家成品资源库的内容滞后于新课标教材,又缺少更新机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意识到,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校本化,才是构建信息化教育的根本途径,于是学校在电教室基础上成立了信息技术开发小组。小组内的全体教师刻苦钻研,自主创新,拓展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本着边研究探讨边开发设计,边教学应用边修改完善,对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应用等问题开展实践性探讨和研究,探索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规律,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迅速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各种教学和管理平台。

1.门户网站建设

为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打造学校信息化平台,2007年底,河口一中门户网站(www.hkqyz.com)采用先进的动易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全新改版,新版网站集校园新闻发布、学校管理、教学办公等功能于一体。除了学校简介和校园快讯等常规栏目外,还特别设立了校长荐文、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等栏目,让广大教师方便快捷地感受名师风采,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天下教育智慧收于一网。学校网站现已成为我校对外宣传和信息公开的主要窗口和学校管理的重要平台,见图1。

2.电子备课及资源管理系统

2008年3月,经过学校信息技术开发小组历时三个多月的努力,河口一中电子备课资源中心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其方便、快捷、稳定赢得了全体教师的赞誉,见图2。

该系统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平台开发,采用SQL2000的数据库,是一套基于C#开发的B/S结构程序。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

该系统集教育教学功能和教学管理功能于一身,在我校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了教师日常教案、课件和试卷的分类整理与收集功能;实现了教学常规的量化管理,可由专人分组进行评分操作的目标;实现了资源的统计功能,并可细化到周次、个人;实现了个人、备课组、教研组的计划总结上传功能等。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设施开发备课资源,有利于教师之间更好地合作与共享。一方面可以动员和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合作开发,使课程资源更加适切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具有更为宽广的来源,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成为教师基于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创造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成果共享,发挥作用。网络技术的便捷、开放、多选择等特点,使课程资源能够被更多的教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现在上网查阅、收集资料,已成为广大教师设计教案、设计作业的重要环节,网络的普及对教师超越书本、走进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系统

2006年8月,学校信息技术开发小组利用C#技术自主开发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系统,为贯彻学校“三全”管理理念,2010年4月又做了大幅改进。新的管理系统与原系统相比,不仅可实现学校日常值班、好人好事、班级考核、政教处信息发布、考核分类、查询统计等功能,而且增加了虚拟班级数据库,既便于虚拟班辅导员了解自己对应的学生的表现情况,也便于对各辅导员教师进行考核。新版的管理系统数据库还和学生发展报告相连,为学生的成长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如图3。

4.图书管理系统

2004年,学校技术开发小组利用PHP技术研发了图书管理系统,收录图书达10万余册。经过两个多月的图书信息初始化工作,系统调试成功。该系统采用了条形码录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我校图书日常的入库、借阅、归还、预借等工作的需求,系统界面如图4所示。

5.课堂管理系统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信息技术开发小组2009年开发设计了河口一中课程管理系统(见图5),系统数据库分行政班、教学班、学分认定三个部分。将学生的日常出勤、上课违纪等情况加入到学分认定中,不仅方便了选课走班教学环境下的学生考勤管理工作,而且搭建了教师科学认定学分的技术平台。

6.精品课堂全自动录播系统

精品课堂全自动录播系统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方便了我校视频资源的建设。该系统共花费了30万元,使用图像跟踪技术,能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动作精确地实现自动切换,该系统能够实现教师精品课堂的全自动与人工两种录播方式,减少了传统录制手段对教学产生冲击的影响,一切操作均在远程终端完成。授课过程可以实现网络直播,教师可以远程观看。

7.校园电视台的建设

为适应我省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新上了校园电视台,包括非线编等系统,这些设施的配备都为我校的校本资源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建设、丰富学校网络资源

学校信息技术开发小组建成各个应用系统后,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动手,建设我们的网上家园。

1.使用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要求所有教师的教案必须实行电子化,因为这样不仅便于修改,而且便于材料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促进了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高效、共享的新型教学方式的成长。该系统坚持服务学校课程改革、校本研究,服务教师专业成长,坚持学习研究、开拓创新、合作交流、共享成果,以实在、活泼、时新、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好评和支持。

2.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富网络内容

电子版的《河口一中报》、《美文荐读》方便阅读,扩大了传播范围;教师博客链接方便教师分享教学心得,交流生活感悟,也展示了我校教师的风采。

3.加强优秀校本资源的收集整理,形成学校的学科资源库

对教师的优秀课件、教案、试题等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各备课组长负责把关,检查资源的质量,好的给予推荐上传。教导处组织有关骨干教师对资源进行筛选、整理。信息中心有专人负责对备课组入选的课件、教案、试题等加以归类、整理,做好保存和统计。同时,信息中心还从购买的优秀资源网站上下载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备课参考,并收入我校的教学资源库,供以后的教学参考。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发课程资源,不是简单的收集教育教学资料,更重要的是强调广大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要在课程资源开发的活动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革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校校本研修、校本建设的实效和水平。因此,我们一是动员和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由电教中心负责培训一批信息化建设的骨干教师,既作为区域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力量,又是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领衔人,带领广大教师研究和开发课程资源;二是强调课程资源的加工处理、创造制作。不再是单一地收集外来资料,而是积极组织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开发,创造制作。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作业练习、电子化教材等,更多地选择本区教师的原创,从而引领教师去研究教学、革新教学,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现成的材料。这几年我们经常开展学校优秀教育教学网站、优秀教学资源、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网络教学等评比活动,以此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和课程资源建设。现在我校每周上传的教案、课件以及试题等资源达到800个左右,截至2010年10月,我校资源中心累积的教案与课件已达12000余个,试题资源达500余套。

四、加强引导,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技能,让信息化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方式花样翻新,只有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才能走在时代教育的前列。

1.更新理念,科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

更新教育理念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前提。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一次思想革命,它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加开放的视野审视现代教育资源,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教与学的关系。因此,学校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也在教师中间开展了新世纪教育理念大学习、大讨论。《后现代教育面面观》、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以及我们的校本教材《开启教育的智慧》都给了我校教师许多启迪,让大家敞开怀抱迎接现代教育技术,并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杠杆,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

2.加强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从计算机初级培训到中级培训,学校都积极支持,信息技术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承担起这一责任。计算机的基本操作,PowerPoint、Flash 的基本应用,全都是信息技术教师手把手地教,直到每一个教师都达到能够独立操作、熟练运用的水平。仅2008-2009年度的第二学期,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课就达3000节,人均15节次,多媒体使用率远远超过了预期,并打造了一批精品课堂。2006年我校青年教师王玉兵主讲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B版教材选修1-1《“且”与“或”》的教学实况录相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教材实验研究组、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制作成VCD光盘,随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作为教学参考资料配套发行。2008年我校青年地理教师杨春林执教的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在山东省2008年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3.创建“教师博客群”,提供平等、互动的研究平台

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为广大教师平等地参与教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就广大教师来讲,进行平等交流、互动研讨的范围仍十分狭窄,虽然可以通过撰写文章在网上、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往往受到审核、容量等很多条件的限制。博客与论坛都是以个人主动参与为特征的网络表达和交流形式,在网络教研中应用“博客”平台,能够有效解决层级互动、校际互动、区域互动、教师互动的困难,为教师提供平等参与、平等对话的良好文化环境,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是民主平等的,上下层级被缩小淡化,为咫尺天涯的人们架起了一座跨时空沟通的桥梁。

从2006年起,我校就在教育信息网上建立了 “教师博客”,作为教师自由交流、平等对话的研究平台。目前本校注册博客的教师已有50名,一年来发表日志500篇,评论800篇。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感悟,在教学革新中的反思、校本教研中的体会等,真实地反映了一线教师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开展校本研修中的经验、感想和困惑,对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思考一些真实的问题起了很好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博客参与的人次、发表的言论还不多,指向教育教学中某个主题开展讨论、争论的还很少。今后,我们将通过一定的“网上论坛”等学术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博客”的宣传、引导和管理,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推进校本教研、开发课程资源中的意义和价值。

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支撑和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近几年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从总体来讲,还缺乏系统的思考、整体的规划,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许多工作需要整合多方面力量大力推进。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设施推进校本教研,我们将作为“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下阶段积极开展研究和实践。

五、坚持科研兴校,深化课题研究,为我校信息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

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同样遇到了许多难题,这既是挑战,也是契机,我校信息技术教师不畏艰难,勤奋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备课资源网”、“课堂管理系统”无一不是技术攻关的成果。这不仅直接提高了我校信息化水平,还间接带动了我校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环境建设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山东省电化教育馆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并于2009年9月荣获省二等奖。我们利用课题研究契机,不断学习关于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先进经验,以推动我校的校本资源建设。

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我们虽然做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形成一套很成型的做法,许多校本活动的技术含量还有待提高,再加上我校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起点低,决定了我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

当前,信息技术方兴未艾,教育信息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不断追踪最新科技发展,积极学习探索,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校实情的信息化之路,为学校发展贡献一臂之力,也为我市的教育信息化提供借鉴。

(编辑:鲁利瑞)

G638.3

B

1673-8454(2011)08-0080-05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 G H1016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信息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