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运动员基础阶段训练中的应用

2011-10-26 01:11袁晓阳
运动 2011年8期
关键词:间歇耐力训练方法

袁晓阳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15)

理论与方法探索

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运动员基础阶段训练中的应用

袁晓阳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15)

通过对有关运动训练理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文献的分析研究,本文着力探讨间歇训练法中3种亚类训练方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专项的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的运用方案具体要求,旨在为乒乓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提升乒乓球训练的科学化。

间歇训练理论;乒乓球训练;设计方案;要求

1 前 言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的供能形式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因此,根据队员的特点通过教练员精心设计,将间歇训练法中3种亚类训练方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和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战术具有很大的科学意义。采取间歇训练法来设计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技战术的熟练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员适应比赛对抗强度的能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乒乓球间歇训练法训练方案。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对乒乓球项目和运动训练方法和理论的有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2.2.2 现场观摩法现场观摩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乒乓球队的训练。

3 结果与分析

3.1 间歇训练法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

3.1.1通过严格控制间歇训练过程,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极大的发展,以满

足激烈运动时的输氧需要,同时发展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3.1.2通过控制间歇时间,使机体产生与乒乓球运动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以满足各种供能状态下的转换需要。

3.1.3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和多次重复训练,可使运动员在较高负荷强度和激烈对抗的复杂困难环境下稳定和巩固技术动作,提高机体的耐酸能力。

3.1.4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方法,可使磷酸盐系统、乳酸能系统以及其他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系统得到发展和提高。

3.2 运用间歇训练法设计乒乓球教学和训练中的方案

3.2.1 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方案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1)身体训练。在训练中,运用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速度和力量,提高运动员在乒乓球场上激烈对抗的能力;符合乒乓球竞赛中运动员供能系统的要求。练习内容可以采用乒乓球中专项素质的练习手段。(表1)

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控制在50秒以内;速度负荷强度较大,力量的负荷强度较小,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心率指标控制在190次/分钟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分钟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可以采用乒乓球中专项素质的练习手段。

(2)技、战术训练。在乒乓球运动中采用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将单个技术动作或成串技术组合动作运用的熟练性与运动素质中的速度、爆发力、耐力以及能量代谢系统中的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相结合。在较大负荷强度,较高负荷密度及严格控制练习时间和间歇时间的条件下,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稳定性,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成功运用技术动作。(表2)

表1 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在身体训练中的设计方案

表2 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的设计方案

表3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身体训练中的设计方案

表4 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A)在技、战术训练中的设计方案

表5 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B)在技、战术训练中的设计方案

表6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在身体训练中的设计方案

其应用特点:单个或成串技术动作的负荷强度较高(负荷心率保持在190次/分钟左右),提高动作速度和动作力量,负荷时间应控制在20 ~ 40秒左右,持续负荷时间较短,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应以心率降至120/分钟为开始下次练习的确定依据),能量代谢系统主要启用ATP-CP系统以及乳酸能系统。

3.2.2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方案

(1)身体训练。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能较快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储备,尤其是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两方面。(表3)

其应用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40 ~ 180秒,最长等于每局乒乓球比赛的时间,速度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比赛强度5% ~ 10%,力量负荷强度较小,心率负荷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分钟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

(2)技、战术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将乒乓球运动员的组合技术动作与身体素质负荷较高的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相结合,提高运动员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在激烈对抗中技术动作灵活多变的能力。通过日常训练采用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科学控制练习时间以及间歇时间的情况下,可以使乒乓球运动员机体从不适应到适应训练强度,从各个方面为比赛做好准备。

其应用特点:乒乓球项目中各种动作相结合的成串技术或战术训练,负荷强度较高,负荷性质为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间歇时间不充分。A型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练习时间为1分钟,负荷心率为180次/分左右)能有效提高负荷强度较高的技术动作,战术运用的熟练程度,有利于提高糖酵解供能为主的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的力量耐力素质(表4);B型强化性间歇训练(练习时间为2 ~ 3分钟,负荷心率170次/分钟),能有效提高负荷强度和适中的技术和战术运用的熟练程度,有利于提高无氧和有氧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以及供能状态下的力量耐力素质(表5)。

3.2.3 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方案

(1)身体训练。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乒乓球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有氧耐力素质的提高是为无氧耐力素质奠定基础。此训练方法的负荷强度较小,负荷时间较长,通过利用此方法来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能提高运动员的载氧能力。(表6)

其应用特点:乒乓球项目中身体素质一次练习负荷时间较长,至少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160次/分钟,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分钟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

(2)技、战术训练。近几年乒乓球竞赛规程有所变化,从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以及国内大型比赛,一名乒乓球运动员需要在一天内参加小组赛、1/8、1/4、半决赛和决赛,部分运动员还需参加复活赛。显而易见,赛程安排紧密,这对运动员的耐酸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在乒乓球技术训练中运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就是将乒乓球中各种技术动作与身体素质中的专项耐力以及有氧代谢为主的供能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以使运动员的素质、机能、技术高度协调的发展。(表7)

其应用特点:技术动作练习全面,多为技术组合技术,负荷强度变化较大,负荷性质多为专项耐力,负荷时间较长,能量代谢系统启用较广。

3.3 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3.3.1 娴熟掌握间歇训练法的特点因此,教练员在设计乒乓球教学训练的方案时,要把所要训练的内容以及训练的目标与间歇训练法中某一类训练方法紧密结合,运用得当,才能对运动员的水平训练及发展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表7 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的设计方案

3.3.2 严格控制负荷时间和间歇时间及方式间歇训练法在实践中运用的关键是要按照3种不同的训练方法的特点控制负荷时间和间歇时间,它们直接影响间歇训练法运用时的成效(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并且当运动员心率降到120次/分钟时,进入下一组练习。考虑到乒乓球项目的特殊性,身体练习时可以用腕式心率测定器,来控制间歇时间;技、战术训练时可以采用运动员自己测10秒心率再乘以6来控制间歇时间。

3.3.3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与训练相结合间歇训练法主要是通过心率的变化来反应训练效果,虽然这能有效增强运动员的机能储备,但容易引起运动员机体的不适应。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加强运动员的机能评定,既能对训练进行评估又能预防运动员由于承受较高负荷强度而产生的过度疲劳。

4 结论与建议

间歇训练法与乒乓球运动的结合能提高运动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以及运动员技、战术的熟练性,稳定性,使运动员能适应比赛的对抗强度。在提高运动员实战能力时(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教练员应根据队员状况安排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和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以及为无氧训练打基础时,应安排合理的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在赛前备战时,应根据提高强度而逐步减量的原则合理安排强化性间歇训练法,使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与比赛相一致。

[ 1 ]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 2 ] 温军.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的探讨[ J ].山西体育科技,2005(2).

[ 3 ] 吴贻刚.训练方法的本质、结构及发展特征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01(2).

[ 4 ] 王安详,许明荣.试论乒乓球训练创新[ J ].体育文化导刊,2009(6).

[ 5 ] 田麦久,胡亦海.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 6 ] 申萌华,王如亮.关于当前乒乓球训练方面的几点认识[ J ].山东体育科技,2009(12).

G846

A

1674-151X(2011)08-05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8.024

投稿日期:2011-03-11

袁晓阳(1970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间歇耐力训练方法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