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叠加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新*

2011-10-30 00:52张晓华罗拥军李晓乐邓国斌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广西实训

张晓华 罗拥军 李晓乐 邓国斌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26)

“4T”叠加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新*

张晓华 罗拥军 李晓乐 邓国斌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26)

通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实证研究和具体分析,阐述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个关键问题,提出了通过服务面向分析和职业岗位群分析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以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业务能力培养为重点,产学结合为基本途径的“4T”叠加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4T”叠加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越来越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也越来越被重视,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必更加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对具有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的人才也会有更大的需求。

然而,根据对2006-2008届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走访和调查,得到的数据却反映了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认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比,完全够用的占9.52%,基本够用的占37.57%,能用到一些但用处不多的占47.62%,不够用的占5.29%;认为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比,可以直接顶岗的占14.14%,基本可以顶岗的占26.18%,不能顶岗的占4.71%,可以顶岗但要学习很多新内容的占54.97%。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如下:

缺少市场调研,缺乏职业岗位分析和专业定位分析 当今经济发展速度异常迅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很少有高职院校为此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没有以社会岗位为基础分析专业定位,以致专业培养目标一直沿用以前的标准,或者只做字面上的更改,换汤不换药,从而导致了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出现。

不重视服务区域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人才的特点,它在经济建设和地方区域建设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浏览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时,不难发现大多数院校的培养目标几乎是一致的,没有体现出自己的区域服务特色。

不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将人才培养目标按普通高专模式制定,重视学科课程教学,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掌握,而忽视实践实训环节,淡化职业教育特征。一是实训内容与职业需要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把实训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使实训处于从属地位,实训中心的实训内容、环境布置、空间划分、设备配置、产品陈列等完全基于“教学需要”出发,从而导致教学环境与真实的职业情境产生差距,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上岗;二是实训模式不能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目前实训教学大都按“导入新课——练习训练——教师评价”模式进行,在此模式中,教师首先讲授训练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让学生练习,教师巡检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打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受制于教师,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

服务面向分析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绿城南宁,南宁是广西的首府,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五”期间,广西信息产业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在信息化推进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据广西信息产业局预测,广西IT企业及中小企业每年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达到2万~3万。广东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市之一,对IT人才需求量大,而且广东与广西相邻,为我们的人才输送提供了便利。同时深圳、北京、上海几个城市都是我国对IT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城市。由此,我院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服务是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广东、深圳、北京、上海几个就业大都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 为了确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确切的培养目标,我系在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服务面向范围内,对广西人才网,广东人才网,上海招聘网和智联招聘网上的就业信息 (至2008年9月)从招聘职位、人数、学历、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搜集。历经一个月的搜集整理后,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高职层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在如下几个方面具有需求:(1)网络规划与设计。根据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不同岗位——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网络架构的设计、规划能力,具备CCNP证书或同等水平。(2)网络维护与管理。根据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这一方向可分为如下几个不同岗位——系统维护员、系统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技术支持人员、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管理员。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网络管理能力,熟悉网络设备及局域网建设维护工作。(3)网站设计与开发。该方向是需要人员较多的一个方向。这一方向根据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如下几个不同岗位——Flash程序员、网页/网站设计师、网站开发程序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网页美工、UI设计师。要求从业人员能用ASP.net结合SQLSERVER或ASP/PHP/JSP+ACCESS/SQL开发网站,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具有熟练的整体布局和优秀的色彩感。(4)网络产品销售。根据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不同岗位——产品销售人员、产品拓展经理、售前/售后支持人员。要求从业人员熟悉主流厂家网络产品,熟悉常用网络应用技术,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呈现能力,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有较强的陌生拜访及挖掘客户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各大公司和单位除了对各个方向的从业人员有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外,对其思想素质等非智力因素也有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帮助团队成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其他成员。(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与同事及客户建立有效的联系和交流。(3)知识迁移能力。面对棘手的问题,能恰当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4)能紧密关注业界动态,具有一定的自学及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操作和网站建设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维护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进行计算机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及网络维护的高等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届毕业生以应用型人才为主,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能逐渐转型为管理型人才。

组建网络方面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网络技术员的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越来越透彻,可以发展成为网络工程师和系统集成工程师。

管理维护网络方面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系统维护员、技术支持人员和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随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可以发展成为系统维护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应用网络方面 学生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网站设计与开发,另一个方向是网站编辑。网站设计与开发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Flash程序员、网站开发程序员和网页美工的工作,日后可以发展成为网页设计师/网站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网站编辑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网站编辑人员、网站信息员的工作,日后可以发展成为网站维护主管。

其他方面 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在网络产品销售上发展,可以胜任产品销售人员和售前/售后支持人员的工作,日后可以发展为产品拓展经理。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确立

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以及多年来的摸索,我校在原来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业务能力培养为重点,产学结合为基本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即“4T”叠加式人才培养新模式,“4T”叠加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校企交替培养,不断叠加,提升其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其进一步明确个人职业定位,并经过企业最终检验而成为高技能人才。“4T”叠加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采用了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图1所示。

1T——Theory(基本理论、技能) 实施时间为第一、第二学期,实施地点以校内为主、企业为辅,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这个阶段学生刚刚入校,对网络技术一无所知,所以主要开设基础理论课程,并辅以1:1的校内实训,以此为依托开展基本技能训练,为第二阶段的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知职业氛围。

图1 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图

2T——TheoryandTraining(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训练) 实施时间为第三、第四学期,实施地点为校内及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经过一年的学习实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到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些项目的开发实施,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聘请企业技术骨干,选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等项目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同时促进学生企业文化的养成,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对今后就业方向及服务的对象更加熟悉。

3T——TheoryTrainingandTarget(专业综合理论+岗前综合训练+目标定位) 实施时间为第五学期,实施地点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针对职业岗位强化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经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培养,让学生逐步认识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这一阶段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岗位,使学习更有针对性。这阶段还通过综合训练课程、技能大赛、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4T——TheoryTrainingTargetandTest(理论+顶岗训练+目标定位+企业检验) 实施时间为第六学期,实施地点为校外合作企业,安排学生进行半年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实现与岗位“零距离”接触。到了第四阶段,学生无论在理论还是操作技能方面都基本达到了实战要求,但还缺乏实战经验,因此需要让学生到社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习。如此,一方面,真实的工作环境能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微度调整自己的目标定位;另一方面,实际的工作项目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也可以将理论用于实践指导。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特点,总结出了多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工学交替式”、“2+1 式”、“企业全程参与式”等。这些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不一定适合所有高职院校,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寻求适合自己的模式。我们在对这些模式的实践探索中,结合学校的资源条件、所处的地区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因素,构建了“4T”叠加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校企交替培养,不断叠加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并经过企业最后的检验而培养学生成材。

[1]王海瑛.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6,(S2):259-260.

[2]张艳芝,熊慧英,王灿.实训教学中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OL].[2010-06-08].http://qkzz.net/article/3174b066-86cb-48a8-9ad6-26a4e80d425a.htm.

[3]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办学经验[A].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经验汇编(第一集)[C].北京: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7.

[4]温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9.

[5]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G710

A

1672-5727(2011)04-0038-02

*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8c110)的部分成果

张晓华(1980—),女,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罗拥军(1964—),男,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广西实训
广西贵港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