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1-10-30 00:52招晓菊李健艺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工学轨道交通课程体系

招晓菊 李健艺 葛 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29)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招晓菊 李健艺 葛 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29)

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结合;应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应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应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创建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推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2005年设置以来,专业设置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管理组织探索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依据企业用人标准,教学模式突出理论学习与顶岗实践深度融合,教学过程注重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在校企两种场所的有机结合,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结合

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通过科学的专业定位加以体现。同时,科学的专业定位也是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自从2004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以来,深圳市的轨道交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急需大批的轨道交通人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我院紧密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情况,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地铁专业)。专业依据地区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本土化人才入手,主动出击,寻求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途径,共同探索专业定位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密切联系地区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

专业建设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学校能否吸引合适的企业参与合作,能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双赢。通过近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积极主动地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走出了一条实现双赢的合作之路,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地铁人才。我院的主要原则和做法是:依托企业优势,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运营管理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观察、了解、考核学生,完成对人才的择优招聘。同时,企业对我院学生的选择能够缩短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甚至能够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中完成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保证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使工学结合得以顺利进行。

我院在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密切合作的过程中,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最具特色的突破,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企业按照协议安排学生就业。随着深圳市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我院进一步积极推动了与香港地铁公司、广州地铁、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主动开拓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的途径。

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我院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的构建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定位实现了“无缝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邀请企业对口部门领导、专家及一线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组成课程体系开发小组。其次,规范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课程体系开发小组按序分别进行专业论证、职业岗位分析、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能力分析、知识技能分析、知识技能模块重组等工作,根据专业定位、典型岗位、岗位职责、岗位能力构建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小组成员各自的资源优势,全面分析专业领域职业岗位,深入研究所涉及的各种岗位和各项岗位能力,突出岗位能力所要求的实际技能,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最终形成“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图1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

课程设置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按企业需求而设置,随企业变化而调整。一方面,以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基础,加强培养核心技能的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从企业入手,以岗位设置为依据,聘请企业部门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企业骨干担任专业教学委员会的委员或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参加审议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等工作。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目前,已形成了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等几个课程模块。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及论证,与企业相关专家共同研究社会、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规格,或调整、或精简了部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内容,增设了兼顾学生就业、拓展职业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管理》、《社交礼仪》、《英语口语》等,这一举措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灵活性。

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完善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

因充分认识到校外实践基地在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院积极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强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为进一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为此,我院采取了以下主要做法和保障措施。

首先,为了确保校外实训基地能够积极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功能,实训基地的建立和管理都遵从程序进行,实施规范的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在协商一致的条件下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其次,完善了校内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在内容和组织过程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标准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表现。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训基地的考勤、考核、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上措施的采用和实施,力求符合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优化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强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同时,在进行不断线的企业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我院通过专业技能大比武、优秀毕业生回访、开设由企业专家主讲的科技大讲堂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思考与展望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订单培养特色,故较之其他选择工学交替教学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在某些问题的解决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因就业导向明确,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因企业参与程度较深,能更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总之,因更高程度地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和学生就业的问题,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连续两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均较高,为深圳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有效地实现了面向企业、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专业,在专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如何拓展与企业的合作面,如何使城轨企业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如何建设兼顾灵活就业的课程,如何引导本地生源到深圳市以外的地区就业,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1]夏晓峰,刘世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2]潘国强.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3]徐宁,宋文学.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

[4]简祖平,李振陆.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5,(21).

[5]童乃诚.全面解析工学结合的内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G712

A

1672-5727(2011)04-0040-02

*本文系校级科研项目《城轨运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WK-08013)和校级教研项目《基于工学结合的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想的探索》(项目编号:JY-081126)的资助项目

招晓菊(1980—),女,广东湛江人,工学硕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管理与规划。

*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度教改课题《酒店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职业素养系统设计研究》(文件号:餐旅教指导[2010]1号)的阶段成果;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教改课题《酒店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职业素养系统设计优化研究》(课题编号:JG200914)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工学轨道交通课程体系
盐工学人
——宋辉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