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2011-10-30 00:52范智军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高职

范智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0)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范智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0)

构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导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因此,应从高职教育的内涵及发展趋势出发,进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改革,探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职;酒店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为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入改革,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高职教育的内涵及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突出职业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高职教育的内涵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两者的性质与职能各不相同。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中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高职教育的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高职教育的发展 工学结合是中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各有特色。(1)德国的“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每周3.5天在企业实践,1.5天在课堂接受理论教学。其鲜明特点,一是职业学校的招生和教育计划制定要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和经济界需要多少人,就培训多少人;二是以技能培训为主,考试也以技能为主。(2)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其做法是学生一入学就到工厂、企业进行一年的工业训练,然后回校学习2~3年的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到工厂、企业实习。“三明治”教育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即4年制学生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8个月,3年制学生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这种模式根据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在企业连续性工作的时间长度差异,又有“厚三明治”(一年或近一年)和“薄三明治”(三四个月)之别。(3)北美国家的“合作教育”。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将合作教育计划定义为:“一种形式上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的计划是提供学生在商业、工业、政府与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之间定期轮换。”其特点是根据学校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依据合同,企业要向学生提供劳动岗位和一定的劳动报酬,同时,企业还要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劳动岗位,进行安全操作,确定学生所应掌握的技能,并评定学生在“顶岗工作、有偿劳动”期间的职业技术能力、劳动质量等方面的考核成绩。此外,还有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也都显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因此,不断做实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出路,是加速新经济和新工业化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手段与方法、投入、就业导向、办学体制与模式、专业设置、教育技术、技术服务、教学管理、装备、训练等方面均要有超前的举措,方能确保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改革

课程体系是实施教育教学、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职院校所创建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必须依靠科学的课程体系支撑。课程体系的构建在高职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职院校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其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结构图

专业调研与分析 在专业办学伊始,要面向酒店行业及企业、面向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充分掌握区域行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需求,为课程体系开发提供数据基础。近年来,我院针对广州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酒店及餐饮企业、广东省旅游局、广东地区酒店协会、本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通过资料检索、专家访谈、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广东地区酒店行业的人才结构状况、专业发展趋势、酒店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与使用状况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整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能力为本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我院根据旅游酒店业和生活产业需求的发展方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并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酒店管理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重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职业行动体系的教学要求,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大胆创新,使教学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我们的目标是: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产学合作效益显著,能够辐射与带动相关专业群,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社会与酒店行业认可度高,为广东省旅游业及广东生活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酒店行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为广东省及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家级重点专业,最终将酒店管理专业打造成培养与国际接轨、具本土特色的高技能人才的品牌专业。

课程标准制定 酒店管理专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学生实习和就业岗位的调研反馈,并结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专家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在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按照职业岗位,根据工作过程形成行动导向课程,构建“岗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在行业专家和教育理论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岗位技能及标准、行业规范及标准和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与白天鹅宾馆、丽思·卡尔顿等知名五星级酒店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课程内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教学改革重点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已初步建立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任务的重心是以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为重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内容整合。配合教育部、财政部正在进行的“国家示范校”建设工程,可以大力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做法,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设置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如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知识;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项目为框架构建相关知识模块,进行课程的设置与整合等等。

2.以核心课程为主,完善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1)准确有度。培养目标、岗位目标、知识与技能等要求准确。(2)具体可测。以达标为目的,实现标准内容的具体化与可测化,进一步体现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3)简明易懂。要求课程标准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重点突出,便于操作。(4)有利教学。课程标准既要有利于教师教学,即指导性要强;又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即围绕标准学习。

3.专业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培养相结合,实现德、才培养一体化。酒店管理专业在学校“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服务理念、团队合作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首先,制定针对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计划。酒店管理职业的追求就是为客人创造一个“离开家的家”,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极高。因此,在实施“七双一合多证书,道德教育贯全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并将道德修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制定两份教学计划,一份针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一份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两条腿走路”,从而使高职的能力本位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并形成互补。

其次,设置旅游酒店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开设专门的酒店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素质理论教育,以解决专业认同感的问题。如在《酒店经营管理》、《服务礼仪》、《前台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进行爱护旅游酒店资源、微笑服务、礼貌服务、酒店服务的原则、服务人员的职责、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教育;在《旅游法规》和《酒店员工管理实务》中进行酒店职业活动应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等,使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知道在实践中如何做才算是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模式,可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顾客、奉献社会的酒店职业道德理想。

再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制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案”,在第一、第二学期考查学生的职业道德,具体包括敬业乐业、刻苦耐劳、一丝不苟、遵纪守法、恪守信用等品德,将此考查内容纳入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中;在第三、第四学期考查学生职业素质的第二层次即通用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战略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内容;在第五、第六学期考查学生职业素质的第三层次即职业精神,通过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过程化考核。同时,将学生日常出勤情况、仪容仪表与礼仪礼貌情况、参加活动情况、宿舍文明建设情况等纳入课程评价内容,推进学分化管理改革。根据学校提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有两个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在实践期间能到酒店参加大型服务活动、带旅游团等,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形成旅游酒店职业素质的实践机会。

[1]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

[2]范智军.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

[3]范智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4]吴子钟,廖军华.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齐炜,谌莲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6,(8).

G712

A

1672-5727(2011)04-0041-03

范智军(1975—),男,管理学硕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副教授,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和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