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身学习领域增加e-Learning的学习机会
——2010年e-A SEM国际研讨会述略

2011-11-02 02:45黄传慧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斯洛伐克学分韩国

□ 黄传慧

在终身学习领域增加e-Learning的学习机会
——2010年e-A SEM国际研讨会述略

□ 黄传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e-Learning服务出现,国际上对e-Learning的研究和讨论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e-ASEM即是致力于e-Learning及其文化研究的国际研究网络。2010年e-ASEM国际研讨会主要讨论了e-Learning的概念及与终身学习的关系、不同国家关于e-Learning的政策、e-Learning在不同国家的地位和特征,以及面向终身学习的代表性e-Learning项目设计等等,并展望了面向终身学习的e-Learning的未来发展。

e-Learning;e-ASEM;终身学习

e-ASEM成立于2005年,是ASEM(Asia-Europe Meeting,亚欧会议)教育和研究网络旗下的五个研究网络之一,由韩国开放大学具体组织实施。e-ASEM致力于推动亚洲和欧洲国家在终身学习方面有关的ICT技术、e-Learning及其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其目的是使从事终身学习的大学能够持续交流有关ICT技术和e-Learning的学术和实践经验。自2006年以来,e-ASEM已在韩国首尔、中国北京、泰国曼谷连续举行了四届国际会议,2010年8月30日-31日,e-ASEM国际研讨会在泰国普吉岛举行,会议由泰国网络大学(Thailand Cyber U-niversity)承办,共有11个国家的60余名代表参加。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在终身学习领域增加e-Learning的学习机会”。会议分主题发言、白皮书成果交流和下一步工作研讨三个部分。会上,韩国、斯洛伐克、泰国、丹麦、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先期加入的六个成员国交流了各国关于面向终身学习的e-Learning发展的白皮书研究成果。

e-Learning与终身学习

在各国的白皮书报告和与会代表的发言中,e-Learning总是被这样提及:“e-Learningfor lifelong learning”,可见,e-Learning是基于并面向终身学习的目标的,它的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发展密不可分。

终身学习:从“贯穿一生”到“民主、对话和参与”

对于终身学习概念的理解,虽然各国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强调“贯穿一生”。日本中央教育委员会1981年将终身学习定义为“人们为自我实现和自身生活方式的改进,根据自由意志,选择适当的手段和方式,贯穿一生的学习。”而到了2007年,马来西亚在全国高等教育战略计划提出,终身学习是“以工作经验或训练为基础,通过正式和非正式途径,获得知识、技能和资格的教育民主化进程。”丹麦学者更是认为,终身学习不仅涵盖整个生命(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更渗透着“对话、责任、民主参与”的内涵。

可见,人们对终身学习的理解,已从时间跨度上贯穿一生,发展到在内涵上强调民主、对话和参与。

学习:从“习得知识”到“为学习者提供成长的机会”

成人教育专家、英国萨里大学教授皮特·扎维斯(Peter Jarvis)作了《通过远程教育促进经验学习和存在学习》的主题发言。他认为,我们可以帮助学习者的唯一的方法是,给他们自由并为他们提供不阻碍他们成长的学习机会。学习应是“全人学习”(whole person learning)——身体的(遗传的、物理的和生物学意义上的)和精神的(意义、知识、技能、价值、情感、信仰和认识)。扎维斯把全人学习的教学目标从物理和精神两个层面进行了定义。具体目标是:提供知会、反映和质问的机会——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提供做、创造和讲述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成长和生成。通过阐释个人通过学习后的转变过程,扎维斯指出,每一次学习都会改变学习者的生活历程,让学习者焕然一新。这种改变往往是全面的,而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根据其对学习理解,扎维斯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或技术,而是一门艺术。作为园丁,我们的工作是为他们提供可以成长并想继续成长学习的机会。

扎维斯关于学习的观点超越了传统上对学习的认识和定义,拓展了学习的意义和功能,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层面的东西,更应该关注知识以外的东西,使学习不再单纯是习得知识的功利化过程,而同时是一个陶情怡性的、促使人不断成长的过程。

e-Learning:从“技术”到“知识资本化的加速器”

关于e-Learning的概念,普遍强调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比如韩国学者认为,e-Learning是技术导向的,旨在增强学习者学习权利的、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技术的有目的的学习过程。近年来,随着“混合式学习”的流行,日本学者对e-Learning有了更广泛的定义,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数字化和互动性。丹麦学者认为,e-Learning的形式很多,包括面对面教学、以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教育、在职培训和自学。斯洛伐克学者对e-Learning的认识显得更为宽泛,认为除了学前教育以外,e-Learning与各级各类教育都有关系。马来西亚学者对e-Learning的认识有不同的视角,认为e-Learning是实现知识资本化的第一步,e-Learning的发展将成为国家知识资本化进程的加速器。

可见,对e-Learning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更应从它的作用或价值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定义。

各国e-Learning的进展

总体来看,近年来e-Learning在各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韩国,2001年9所远程大学只有6000学生,而到了2009年5月,已有80600学生注册了远程和网络大学。截止到2010年,已有57964毕业生,并且大约28440人将注册学习。

在丹麦,e-Learning在高等教育领域已被发展为一种非常灵活的学习形式(混合了面对面教学与互联网教学),并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成人教育领域,如语言学习、公共汽车和卡车司机的培训等领域,移动学习得到了一定发展。丹麦的终身学习活动参与率很高,根据2007年的统计,约有29%的25-64岁的成年人参与了终身学习。

在马来西亚,开放型远程学习机构是终身学习及e-Learning的关键支持者,6个开放型远程学习机构都拥有自己的LMS(学习管理系统)、虚拟图书馆等,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和开放的准入制度,面向终身学习的e-Learning项目在马来西亚呈现多元化特点。

在日本,日本公开大学(OUJ)因其半政府机构性质,以及国家开放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中心地位,在面向终身学习的e-Learning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有多种传播渠道(电视/电台、广播、印刷品、互联网)外,还有当地学习中心的在线/离线支持。

在泰国,泰国网络大学通过2008-2009年期间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85%的高等教育机构认为e-Learning不是一个新事物;相对于私营部门和基础教育而言,高等教育是发展e-Learning的主要部门;e-Learning在泰国日益受到政府组织的资助。

在斯洛伐克,高校、一些私立教育机构和大型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为e-Learning在斯洛伐克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共行政机构、小学、中学和中小企业仍相对落后。然而,在e-Learning的内容管理方面,大学却相对落后,因为在这一领域的人力资源需要大量资金,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助学金和国家补贴范围内能够解决的。

对于e-Learning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会者主要聚焦于理念层面。韩国学者指出,面向终身教育的e-Learning在韩国一般被认为是获取学位的补充工具。因此,必须摆脱关于e-Learning的这种立场,并超越以正式教育为中心的桎梏。丹麦学者认为,e-Learning不能被认为仅仅是一个信息和通信技术项目,而是一个组织、技术和教育结合的项目。此外,韩国学者还认为,e-Learning有助于实现学习机会的平等,被动学习是应予重视问题,目前,参与和以互动为中心的e-Learning发展不足。

政府的角色与作用

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荣桓(YoungHwan Kim)以韩国的教育与经济增长案例为基础分析了教育技术和教育改革的关系,提出了“支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332模式”。

金荣桓讲述了4个案例,包括:韩国政府领导的新城镇运动(聚焦态度和精神的教育和培训)(1970-80年)、韩国领导者发起的金子捐赠运动(“集中金子挽救经济”,1998年)、由无名人士发起的志愿者活动(在克服可怕的原油泄漏事件中展现出令人惊异的团体力量,2007年)、由若干人士发起的twitter和facebook活动等。通过对以上4个案例的分析,金荣桓得出以下结论: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简单条件,而更是支撑文化和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自始至终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不再仅仅受制于知识和技术,但是对待它们的态度和心理仍然是事关建立社会经济发展信心的核心战略,并且引导社会去贯彻执行。因此,政府部门、学术部门、私有部门应该联合起来积极整合为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种各样的资源。

总的来说,随着e-Learning自身的发展,各国政府在政策和财政经费等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支持性措施,不过各国差别比较大。

韩国对e-Learning的发展有较大的支持力度,开展了多项国家层面的IT项目,如2006年的e-KOREA蓝图、2008年的ICT教育执行蓝图和方案等。在2008年的方案中,韩国重新界定了ICT在教育中的定位,提出最终目标是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以发展国家的竞争力。方案中主要的政策项目如表1。

马来西亚政府对终身学习采取的经费支持力度比较大,设立了国家终身学习基金、终身学习储蓄基金、终身学习杰出奖,出台了终身学习贷款方案,还对终身学习实施额外的税收优惠。

表1 2008年韩国e-Learning项目表

日本政府对e-Learning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教育基本法的修订以及终身学习政策局的成立,日本内阁也成立了IT战略总部。

斯洛伐克虽然没有侧重于e-Learning的具体计划,但是通常把e-Learning作为其他相关问题和计划的一部分来加以讨论和规定。最近的大部分计划主要来自欧盟层面的政策。关于经费问题,斯洛伐克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各种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预算补贴、个人学费、雇主资金、全国劳工局预算、市政预算资金、来自基金会和其他自然人和法律实体的资金、捐赠等。

对于面向终身学习的e-Learning将来的发展,与会代表对政府应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有较大的呼声。

韩国中部大学副教授Kyung Ae Choi呼吁整合国家目前的相关法律,因为e-Learning在许多部门和机构的实施,水平参差不齐,既浪费资源又浪费时间;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教授Latifah Abdol Latif提出建立国家e-Learning的终身学习理事会;泰国网络大学博士Thapanee Thammetar建议政府出台支持终身学习和教育机会扩大的政策;斯洛伐克的Alena Pistovcakova为政府提出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建议政府应利用法律和金融工具使e-Learning的发展更有效果,并督促政府采取必要的行动,如实施新通过的立法(新终身学习法、新的学校教育法),制定并实施国家e-Learning策略,国家、地区、当地e-Learning行动计划等。

总之,政府不能只是把e-Learning作为教育战略中的一个时髦词语,而应给予更加切实有效的支持与推进。

e-Learning的资源共享案例

在白皮书交流单元,韩国等六个国家的学者交流了各国面向终身学习的代表性的e-Learning项目,比较典型的有韩国的学分银行(Credit Bank System,简称CBS)、日本的日本开放课件联盟(JapanOpenCoursewareConsortium,简称JOCW)等。

韩国的学分银行(CBS)

韩国的学分银行正式实施于1998年,它承认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学习经历,通过授权教育机构授予学分,将正规、非正规、非正式教育体系衔接了起来。其目标是为所有中等学校毕业后不能继续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满足他们获得学分以及获得学位的要求。关于获得学位必需的学分,学分银行设置了明确的标准。如表2。

表2 韩国学分银行的标准

韩国学分银行认证的学分来源主要包括:完成大学或其他学分认证机构里的学分认证课程;获得资格证书;通过学士学位考试科目;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的持有者;通过兼读方式完成的学位课程等。2009年到2010年间,参与CBS计划的教育机构情况如表3。

表3 2009-2010年韩国参与CBS计划的教育机构

日本的开放课件联盟(JOCW)

日本开放课件联盟成立于2006年,一开始加入的成员有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6所大学,致力于推动日本教育资源的共享。JOCW的成员从开始的6家大学,发展到2010年的42个成员,课程数量也从开始的153门课程,发展到2010年的1497门。每个学校都建设了自己专门的开放课程网站,提供自己的开放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也是以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材料,包括各大学的课程大纲、讲义、笔记及教学目标、评价方法等内容。

斯洛伐克多头并进的e-Learning项目

斯洛伐克的e-Learning项目较多,如CNAP(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计划)、INFOVEK(信息时代项目)、明天是今天项目、ECDL(欧洲电脑使用执照)项目等。较典型的是CNAP(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计划)——该项目为中学和大专学生以及工作人员提供了通过e-Learning接受高科技IT培训的机会。明天是今天——斯洛伐克电信网上培训项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连贯的学习管理系统,重点支持转型时代的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

此外,丹麦较典型的是以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为基础发展的e-Learning项目,如以博物馆馆藏资源为基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发展。马来西亚较典型的e-Learning项目是马来西亚学习网(Malaysian Grid for Learning,简称MyGfL)和电子社区中心。

从各国学者的介绍看,无论是韩国的学分银行,还是日本的开放课件联盟,以及其他国家的e-Learning项目,资源的开放、共享,学习成果的互通、互认,公共机构和私立机构的合作是其共同的特征。因此,对于e-Learning将来的发展,日本放送大学教授山田恒夫(Tsuneo YAMADA)提出,应超越组织和边界,共享有关e-Learning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角色共享和学术合作,并更多地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活动。斯洛伐克学者Alena Pistovcakova建议在国内建立的一个公开的e-Learning项目和产品数据中心。为了使e-Learning在大学远程教育形式中得到更广泛的参与,终身学习机构或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其他教育机构,应积极准备和采取电子认证制度。另外,还要改进数字版权管理。

本届会议新加入e-ASEM研究网络的成员国有中国、英国、菲律宾和拉脱维亚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各国面向终身学习的e-Learning发展的白皮书。2011年的e-ASEM研讨会将在马来西亚举行。

责任编辑 方庄

G420

B

1009—458x(2011)02—0090—04

2010-11-30

黄传慧,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00031)。

猜你喜欢
斯洛伐克学分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韩国走马观花
斯洛伐克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分美食
超短程“地铁”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独立20年来捷克与斯洛伐克社会发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