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涉黑原因之多维理论解析

2011-11-16 02:36翟晓蕾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公职人员亚文化职务犯罪

翟晓蕾

(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哈尔滨150090)

公职人员涉黑原因之多维理论解析

翟晓蕾

(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哈尔滨150090)

公职人员涉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利用社会学、犯罪学理论对其内源性、外源性动因及动机行为选择进路进行思考并加以多维度解析,有利于形成系统认识,从而对犯罪控制有所帮助。

公职人员涉黑;结构性紧张;涉黑职务犯罪亚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法治蓝皮书》中指出,由合法公司、黑社会和公职人员组成的“白黑红”三位一体型架构已经成为典型的中国黑社会组织,其中近10%的黑社会犯罪组织由公职人员组织和领导。以“白色”为幌子、“黑色”为手段、“红色”为护身符,形成“以黑养商、以黑护商、以商助黑、以商买权、以权促商、以权护黑”的涉黑组织特色。然而“黑、红”这两种无论从社会地位、文化层次、价值信仰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的社会群体,竟然能够结成犯罪同盟,它的普发性恐怕已不能仅从个体道德层面得到解答。

一、社会学维度思考——结构性紧张理论:内源性动因榷商

“结构性紧张”(strain theories)是社会学解释社会运动生成和集体行为的一种理论。1938年,美国社会学家默顿(Merton)在分析社会的反常状态时提出了“结构性紧张”的概念。默顿认为,犯罪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下人们处于压力状态的结果。结构性紧张理论解释犯罪行为生成有三个方面内容:首先,社会文化为社会成员确立了普遍接受的社会价值目标,如获得金钱、权力等等;其次,社会文化引导人们实现目标的合法途径或社会认可的手段;最后,社会快速变化,社会结构无法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合法途径,当社会结构限制了一部分人获得成功的机会时,这部分人就会体会到社会的失范。要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这部分人就可能采用社会不予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犯罪手段去实现“成功”的目标。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社会文化为人们确立的价值观是非功利化的,在价值取向上也是国家、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打破了纵向的上下关系,建立起以市场为机制,以个体为本位的经济关系,使人与人的关系从人伦所属关系演变为平等竞争关系,从纵向结构趋为横向结构,从而导致伦理文化的根本变革。社会主流价值目标趋向功利化、物质化,个人财富成为获得成功的新标准。

在传统社会中官民有别,政治领域不参与经济社会中的物质利益竞争,而是遵循另一套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公职人员阶层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处于强势地位,政治地位、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均较高。而在市场化的社会中,社会主流价值目标唯经济论、唯物质论,公职人员(即使是高级官员)的收入不要说与富豪、文体明星相比遥不可及,就连与身边私营业主、外企雇员相比也差距悬殊,他们从过去的高收入阶层转变为中低收入阶层。但由于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又掌握权力,加上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他们仍被社会和自我视为上层阶层,其交际范围和参照群体也只能是上层阶层。文化上被赋予上层文化价值目标,而现实中却被夹在中下层物质生活中,这正是公职人员阶层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公职人员实现财富上成功的唯一合法途径就是工资,而工资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尽管财政收入在总量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住房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大大降低了公职人员在待遇方面的优势,更加难以实现成功的目标。按照结构性紧张理论,公职人员的生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发生了矛盾,他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通过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很难或不可能实现主流社会文化赋予的价值目标,从而产生了社会结构性压力和相对剥夺感。部分人转而选择“利用职权生财”这一远比暴力犯罪手段温和得多,又没有直接具体受害者,从而内心较易接受的非法手段来促成目标的实现。更何况,手中掌握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阶层,甚至不用费心去寻找机会,向其递出橄榄枝的富豪商贾不在少数。在众多为获得公权力眷顾所给付的对价中,黑社会犯罪集团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为非法利益寻求保护的迫切心理必然能拔得头筹。当需要遭遇诱惑,一拍即合。

二、犯罪学维度思考——犯罪亚文化理论:外源性动因研判

根据文化在社会上所占的地位不同,可将文化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的极端表现形式,与一般意义的亚文化不同,犯罪亚文化的显著特征在于其拥有不良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包含某些反社会意识。由于犯罪亚文化没有主文化那样系统、规范,也不具有高度的理论化形态,因而更容易被社会的一般成员所接受和传播。犯罪亚文化理论是在萨瑟兰的犯罪行为体系及后来发展完善的“不同交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属于犯罪学和社会学研究成果的交叉智识。萨瑟兰认为文化冲突是不同交往的根本,因而也是系统的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主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文化冲突发生于主流社会与犯罪亚群体之间,并直接表现为价值观念、心理及人格的对立,间接表现为犯罪与犯罪治理的博弈。

职务犯罪亚文化理论是从犯罪亚文化理论发展而来的,是犯罪亚文化理论在职务犯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是指存在于国家公职人员群体中的一种以扭曲的权力观为核心、以职务犯罪为行为模式的犯罪亚文化。而涉黑职务犯罪亚文化又是在职务犯罪亚文化与黑社会犯罪亚文化共同影响作用下形成的。它以职务犯罪亚文化为基石,又充斥着中国传统游民文化和西方当代暴力、色情等黑社会犯罪亚文化因素。在多方交互作用的情况下,涉黑职务犯罪人形成了自己极端特殊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心理。下文将利用理论模型对涉黑职务犯罪亚文化如何影响犯罪加以分析。

涉黑职务犯罪行为发生的四种路径

中国古代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我们可以判断公职人员阶层的行为目标应以追求权力的成功为先,金钱为其次,暴力、赌博等精神刺激为再次。延承前文阐释的结构性紧张理论,左图用四种不同箭头指示的发展路线表明了四种不同的导致行为发生的路径:其一,细实线所指的是合法行为的发展途径。当公职人员能获得实现权力、金钱等目的的制度化手段,且该手段能达到目的时,他就会采取合法行为的方式来实现目的。其二,粗实线所指的是涉黑职务犯罪行为的发展路径。当公职人员不能获得实现权力、金钱等目标的制度化手段,或者该手段不能取得成功时,必然导致一种挫折感,随之产生的反应形式是,或降低、改变、取消目标,或采用非制度化手段实施涉黑职务犯罪来达成目标。众多的涉黑职务犯罪行为不仅以参照群体的形式影响着其他的群体成员进行涉黑职务犯罪,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涉黑职务犯罪亚文化。其三,粗虚线表示一些直接受到涉黑职务犯罪亚文化影响的公职人员不仅接受了犯罪亚文化群的目标等价值观念,而且接受了犯罪亚文化群的非制度化手段的行为模式,从而直接导致了涉黑职务犯罪行为。其四,细虚线指示的是受涉黑职务犯罪亚文化影响的群体成员在没有具体目标时,接受了犯罪亚文化群的行为模式而直接发生职务犯罪行为的情形。

综上所述,公职人员涉黑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有其复杂性和系统性,因而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应该是系统的、多维的。应该形成把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要素和微观的个人心理、价值观念等要素结合起来的系统认识,这样才能有助于从新的多维视角准确把握公职人员涉黑犯罪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D411

A

1007-4937(2011)05-0156-02

2011-07-15

翟晓蕾(1977-),女,山东莱州人,助理检察员,法学硕士,从事宪法与行政法研究。

〔责任编辑:杨大威〕

猜你喜欢
公职人员亚文化职务犯罪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