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馆员的“传帮带”

2011-11-21 15:08张亚军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传帮带图书馆员馆员

张亚军

(贵州大学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25)

1 话题的由来

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趋势的出现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航道,它将馆员重新定位于网络情报员、电子咨询员、信息导航员。这不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针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馆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理论基础、广博的现代科学知识与网络技术,还应具备信息传播能力、信息开发能力与新技术的应用能力。[1]

从 1904年至 2004年,中国图书馆事业走过了百年历程。百年来,始终如一的图书馆精神最能展现无数图书馆人奋斗的一切,它包括世代传承的情感以及爱国、爱馆、爱书、爱读者的品质。而这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种精神的培育。除了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外,更离不开“传帮带”的示范和引导。

由于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图书馆员的培养已走向多元化,但“传帮带”依然是馆员培养模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不能因为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就轻易否定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更不能因为图书馆的硬实力越来越强,软实力却越来越弱;工作条件越来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烦躁;馆员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人情却越来越冷漠;喊“以读者为中心”口号的越来越多,围绕读者需求开展多样化服务的却越来越少。

2 “传帮带”的内涵

“传帮带”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员工培养方法。这里所说的传是传授、传承;帮是帮助、帮教;带是带领、带动。具体到图书馆事业中,传,即传承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文化和优良传统;帮,即帮助、指导,是在思想理念上、实际工作中的示范力量;带,即通过老馆员带动新馆员进行学习,在工作上达到图书馆的服务要求。

图书馆工作的实践证明,“传帮带”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馆员培养方法。最为典型也最为大家熟悉的事例要数刘少雄了。他终身服务于中山大学图书馆,虽学历不高,却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将勤补拙,做好本职工作,2002年荣获广东图书馆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他是由杜定友先生引荐到图书馆工作的,杜先生的言传身教使他深受熏陶。他常常记着杜定友先生的教导,务必对读者有求必应,使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去,而且去而复来,成为图书馆永远的朋友。他在杜定友先生的培养下工作了 8年,他对杜先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和事业上的献身精神、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极为崇敬。50多年来,他尽力于图书馆工作,甘为人梯,受杜先生热爱图书馆事业的思想影响最大。[2]

其实,“传帮带”在我国图书馆界一直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这自然与过去图书馆学学科教育缺失有关),老馆员大多把教育培养青年馆员当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诲人不倦、甘当人梯,担当青年馆员的良师益友,把自己的服务思想、服务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馆员,使青年馆员迅速成长。而青年馆员也能虚心向老馆员学习,尊重老馆员,以老馆员为楷模,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立足于本职工作、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互帮、互助、互学”模式,曾被广为传颂,并作为一种培养馆员的较好方式和方法大力推广,由此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图书馆人才。李锡初老师原是广西一家县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后由唐建祥和麦群忠老师提携进入《图书馆界》担任责任编辑。在《难忘最是提携情》一文中李锡初老师这样说:“35年的图书馆生涯固然有些苦涩,但更多的是感激和怀念,我十分幸运得到了不少人真诚的帮助,他们的情谊让我品味到人间的真情”。他诚挚地祝愿图书馆界愿意上进的人都能像他那样得到真诚无私的帮助,殷切地期望图书馆人要无私地扶持新人。[3]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批新人涌入图书馆,他们有学历,有专业背景,能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图书馆,为读者检索与获取文献信息提供了方便,使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有了相应提高。同时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以数字媒介为依托的学者论道、专家讲授、网络教学为主。研究热点显现在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联盟、图书馆数字资源、图书馆现代技术、虚拟图书馆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等方面。受在这种氛围影响,不少青年馆员不能认清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对传统服务轻易排斥,生怕自己被信息技术知识和数字化所边缘化,放松了对读者服务领域的关心与研究,将心思与精力全放在了现代技术所应用上。有的馆员看不起图书馆这份工作,淡化自己肩上的责任;有的馆员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馆员服务态度生硬,对服务对象缺少爱心和耐心;有的馆员喜欢盲目攀比,越比心里越不平衡。

表面上看,“传帮带”的工作方式遭到忽视是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和新的培训方式、手段的出现。但实际上还是两代馆员之间在对图书馆工作性质的理解和认识上缺乏有效的沟通,以至于因为年龄差异、经历不同、观念碰撞等造成角色融合上的困难。故此,我们不能因为馆员的自身条件及现代教育培训手段的变化,就把“传帮带”视为过时而放弃;相反,我们要从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出发,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要求出发,遵循图书馆人才开发规律,加大“传帮带”的培养力度。

3 正视“传帮带”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是网络环境,老馆员能对青年馆员传什么?这种以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来看待“传帮带”的观点是片面的,技术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读者的存在和需求才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

图书馆员能否做好服务工作,本质上并不取决于他掌握了多少先进的技术,而在于他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否为读者尽到了自己的全部责任。虽然,我们不能不切实际地要求所有馆员都能做到超功利主义,让馆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可这却是图书馆追求的社会目标,图书馆员工作的服务境界。[4],随着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服务手段、管理方式、活动内容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对“传帮带”的传授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馆员要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网络环境的认识,重视现代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认真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提高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能力,努力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实践表明,图书馆人才的最终形成,绝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图书馆实践中加以铸炼,是图书馆实践培养、积累和升华的结果。只有植根于图书馆实践,利用“传帮带”等培养平台,并经过艰苦的学习和磨炼,有了知识和能力的飞跃,并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才能成为图书馆的人才。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传帮带”除具备原有的基本要素外,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元素。它倡导“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水平,如同“牵手”活动,以建立和谐图书馆为主要目的,引领受助对象开展行动式学习,增强集体归属感,提升工作热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获得成长。具体说来,“传帮带”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选拔好“传帮带”馆员

“传帮带”工作是一项双向互动的工作,需要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其中,确定“传帮带”馆员的人选最为关键。各图书馆可在有多年图书馆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或管理者中,挑选一些思想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的馆员担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主结对、双向选择的原则,在双方了解、信任的基础上,确立“传帮带”关系。

3.2 “传帮带”的形式

图书馆的“传帮带”要立足于本职工作,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以双方谈心、相互沟通、情况反映、随时指导、实地演练、专题培训、学术训练等形式开展,其中又以业务工作和科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应当看到,图书馆的“传帮带”是一种互动活动,应倡导平等、尊重和开放,相互分享和交流图书馆工作实践经验和价值观,避免因馆员“霸权”而出现受助馆员的“失语”现象。在传授活动中,双方关系应保持融洽,达到针对性指导的目的,在互动中不断丰富自己。

3.3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使“传帮带”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成效,有必要建立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对其进行保障。包括制定各项制度,如《传、帮、带馆员聘任责任书》,明确“传帮带”馆员的任职条件、义务、责任和权力。成立领导小组,规范“传帮带”计划的落实与检查,从点到面指导活动的各个层面,及时发现问题。对活动双方进行考核评价,对老馆员着重从培养人数、方式方法、培养记录、培养效果上进行考核评价,受帮助馆员着重从业务工作和科研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重点主要是受助馆员的工作态度、日常工作表现、读者满意度、个人总结、科研成果以及老馆员的评语。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年终的检查与评选,对成绩突出的“传帮带”馆员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以肯定他们所作的努力;而对成绩平平或受帮助馆员不满意的则取消其资格。

4 珍惜新人来馆时机

每年各个图书馆都会进一些新人,以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的新人岗前培训是每一个图书馆的常规工作内容。对于新人来说,岗前培训往往会成为他们今后若干年乃至一生的事业起点;对于图书馆来说,岗前培训则是一个薪火相传的好机会。我们注意到,眼下图书馆对新进馆员工进行的岗前培训,内容大多是本馆的历史沿革、基础知识、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等,注重的是业务工作与技能的培训。这样做有可能会使新人刚开始的时候感到新鲜,但当他们真正身在其中却发现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每天被重复而又无法回避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落差会让他们觉得与期望有一定距离。与其如此,我们倒不如调整一下新人岗前培训思路,在原有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传帮带”的因素,使新人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技能而是品格,培养的重点不再是业务而是思想,将岗前培训变为事业入门教育,让新人懂得他们所选择和从事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而是一种事业。

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有独立意识的馆员总在不断地探寻一种他认为有意义的生活,并以此为基础去树立一种他认为有意义的价值观,同时在行动中认可由该价值观产生出来的目标和理想。岗前培训,无疑是每一个进入图书馆新人新生活的开始。如果没有事业心和使命感,没有对服务对象深厚的感情与责任,没有“传帮带”延续下来的优良传统,很难想象一个新人能够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从业者。从这个角度来讲,岗前培训的意义并不是手把手地告诉新人该如何去做,而是要教会新人该如何去思考、去传承、去发展。

[1]朱桂兰.“馆本培训”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C]∥中国图书馆学会.新世纪的图书馆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235—236.

[2]刘少雄.一个老图书馆工作者的心声[C]∥李昭醇,邹荫生.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选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01—102.

[3]李锡初.难忘最是提携情[C]∥李昭醇,邹荫生.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选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73—177.

[4]黄志奇.做有亲和力的图书馆员[C]∥中国图书馆学会.新世纪的图书馆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36.

猜你喜欢
传帮带图书馆员馆员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传帮带中谋振兴
高校体育教师传帮带的实施措施研究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对话奚美娟:“传帮带”模式没了,新的引导力量在哪里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传帮带”是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