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集团化理论与机制创新*
——以“河南模式”分析为例

2011-12-01 06:21李向辉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理论

李向辉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论职业教育集团化理论与机制创新*
——以“河南模式”分析为例

李向辉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有产业集聚理论、价值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河南省通过机制创新,结合地域特点,组建了政府主导、以城带乡、校企合作、社会联合的多元的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河南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理论基础;机制创新;河南模式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关键性因素,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论题。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创新职业学校办学体制,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是在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职业院校布局的形势下,通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及共享机制,进行优势互补、合作办学、共同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新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理论基础

集团化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把若干单个的组织或个体集合起来,使之发挥“团”的优势,即集团化。集团化由单一经营方式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化,具有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的特点;优势互补,提升了企业的运作管理效率、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借鉴企业集团化的相关理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它是通过借鉴企业集团化的理论、运作模式和经验,将企业集团化经营理念合理地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及办学体制的新思路。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产业集聚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1890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产业集聚的概念。产业集聚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①产业之间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通过横向联系或纵向扩展,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集群竞争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办学模式单一、学校布局相对分散、地区发展不均衡、学校规模较小等问题,非常不利于人才培养。借鉴产业集聚理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吸收其优质资源,以品牌职业院校为主体,以合作、参与、帮扶等方式联合其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组织等,将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率,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扩大办学规模,降低办学成本,从单一发展模式向集群发展模式转变,形成个体联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二)价值链理论

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迈克·波特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针对用产业集群现象而构成复杂的产业网络进行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产业的高度集中从而减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如何执行企业所选择的战略,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及理论:企业的任务是创造价值,一项产品从概念提出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加工装配、销售等都是整个价值的创造过程。价值链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且各自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增值环节组成的,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创造出不同的价值增值,波特视价值链为一系列连续完成的活动。目前,价值链理论内涵越加丰富,价值链可以进行分解与整合;也可以对整个价值链进行分析,放弃某些增值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养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利用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全过程。职业教育运用价值链理论对传统的职业学校“大而全”、“小而全”的办学体系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联合办学中学校选择自身的核心专业,同企业进行联姻、合作,进行优势互补。

(三)交易费用理论

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交易费用就是利用价格机制指导市场行为的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交易费用理论指出交易是有一定代价的,当事人必须了解市场、了解产品、进行谈判、协商和检验,交易双方必须有一类资源用于策划、签约及履行合同、承担违约损失的费用支出。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是一种政府指导下的市场行为,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交易费用,对参与其中的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行为都起到约束作用。在合作过程中,只有各方权衡各种费用及其带来的收益之间的关系,才会决定是否合作以及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职业教育集团运行过程中各单位成员通过调查学校的办学实力、专业特色、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减少盲目性;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各自的实际需求,在合作过程中通过投放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关交易条款的制定及合同谈判;对合约都有一定的履行义务,诸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习基地和岗位,学校和科研单位提供科研成果及其转化技术等,如果违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在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交易费用:调查成本、沟通成本、谈判成本、履约成本以及其他成本。交易成本的存在使职业教育集团内成员能够在合作中进行合理决策和管理,通过降低合作费用,实现交易最大效益的共同诉求,促进投入和产出的效益率最大化。

(四)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也是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指导性理论。广义的产权价值追求在于为内涵型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天人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人们之间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力,所以,产权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也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产权是一个权利集束,经济运行背后的财产权利结构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另外,产权本身也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影响和激励单位和个体行为,同时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各单位相互合作是一种策略联盟,合作各方在产权独立的情况下评估自己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本共担,互惠互利,并不对各单位产权进行剥夺,而是通过契约达到联盟。

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就是以相关理论作指导,以一个或几个办学实力较为雄厚的职业院校为核心,以契约为联结纽带,由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及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办学联合体,通过对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扩大竞争优势,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机制创新:河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理性选择。由于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及布局不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也呈现出模式的多样性和主体的多元化特征。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以专业特色为主导,以名牌学校为核心的学校、企业、科研单位合作组建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以政府为主导,依据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特征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而组建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以名校、行业或政府为主导,以特色专业为纽带,跨区域、跨行业、校企结合、城乡联姻、中高职衔接的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我国各地区也都出现了颇具特色的职业集团化办学模式: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市县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其中,“河南模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绩斐然,从2004年筹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始,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到2009年,河南省中职招生人数突破73.1万人,在校生188.9万人,中职招生人数超过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规模居全国第一位。②

(一)河南职业教育集团创建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态势

时代选择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城乡二元结构特点明显。由于农业人口众多,高素质的劳动力比较匮乏,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短缺。面临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时代要求,职业教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平台。但是,河南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却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职业学校办学分散、校均规模小、力量薄弱、特色不鲜明、就业率低等缺陷,使河南职业教育招生困难。1998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不足30万。因此,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态势 2004年10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基本形式、报审程序、政策支持等内容,打破城乡壁垒,“以依托学校为龙头,以骨干特色为纽带,各成员自愿参加的协作组织,通过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③,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促进农村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张,并批准成立了9个职业教育集团,涉及农业、交通、卫生、建筑等领域。河南职业教育集团结合本省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在招生方面实行城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的形式,通过城市学校在农村办分校,推行城乡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农村学校培训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和实习场地、进行技能训练和鉴定,教育集团联系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河南职业教育集团自组建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市场逐年拓宽,到2009年底,河南职业教育集团已经达到60个,成员单位达到2054家,并准备建立职业教育园区,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见表1)。

(二)河南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结构特征及创新机制

政府主导 河南省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是在国务院指导下建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并建立了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行业企业参与的管理机制。在河南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指导下成立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并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打破了部门、学校、企业之间的类别界限,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重组,把职业教育纳入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列入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

表1 河南职业教育集团历年发展情况表

组建形式多元化 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由一开始组建行业性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经过实践和经验总结,逐步确定了指导性发展思路:建立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纵向贯通、横向联合,各层级交错的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集团组建模式呈多元化特征,既有省级教育集团,也有市级和县级教育集团;跨区域性和区域性教育集团同时并存。到2009年底,全省职业教育集团达60个,其中,中职职业教育集团30个,高职职业教育集团13个,技工职业教育集团17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19个,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41个;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形式。

运行模式多样化 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模式主要采用“契约型伙伴合作式”,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形式主要以契约、股份合作、租赁等伙伴关系进行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企业投资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经营双赢的运行模式。在学校之间实行校校联合、资源互补。职业教育集团在师资交流、教材开发、教学管理、实验实习、技能鉴定等方面为各成员学校构建合作平台,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在招生方面,部分职业教育集团实行联合招生,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实行“2+1”、“2+3”“1+ 2”、“1+1+1”等多种形式的城乡联姻培养,通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城市支持农村,高校扶植中职等措施,扩大了办学规模。

加大投入进行资金支持 政府在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和运行的同时也开始增加资金支持,从2001年到2008年,河南省对中职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幅度和预算内生均公共经费支出增长幅度都处于直线上升状态(见图1)。

图1 河南省2001~2008年职业学校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共经费支出图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河南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进行制度创新,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政策方面,要求严格实行董事会(理事会)负责制,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制度建设,完善集团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关系,扩大职业教育集团的统筹权和管理权,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在完善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使用、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五个统一”,通过选用教材、开发课程等方面的统一,做好衔接工作。同时,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竞争力。

注释:

①曾光,周伟林:《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江淮论坛》2005年第6期,第5页

②《河南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2010河南教育年鉴》,大象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95页

③《河南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2005河南教育年鉴》,大象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

[1]曾光,周伟林.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J].江淮论坛,2005,(6):5.

[2]周子剑.价值链管理的内涵概念辨析[J].财会月刊.2009,(27):28.

[3]谭界忠.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0.

[4]常修泽.广义产权论的基本要义及价值追求[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6):29.

[5]王庆环.集团化做大做强河南职业教育[N].光明日报,2005-10-26:004.

李向辉(1974—),女,河南唐河人,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评价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201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及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KL-2010-1693)

G710

A

1672-5727(2011)04-0005-03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