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的文本类型及英译

2011-12-11 10:44张群星丁晓蔚
关键词:译文汉语文本

张群星,顾 红,丁晓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2)

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的文本类型及英译

张群星,顾 红,丁晓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2)

生态环保公示语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具有极强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意义.针对此类公示语的英译问题,依据莱思和诺德的文本类型理论,探讨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的文本功能,提出针对兼具多功能文本类型的英译策略,并结合问卷调查得以证实.

生态环保公示语;文本类型;翻译策略;问卷调查

随着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公众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保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绿色""生态""低碳""纯天然" "可回收""再循环""节能减排"等字眼大量涌现,层出不穷.环境保护正在成为世界性潮流,与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公示语在国内越发普遍.2005年,戴宗显和吕和发教授在"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一文中专门提出了"生态环保公示语"的概念,并指出生态环保公示语不仅是一种时尚和"宣传",还是一种升华的"道德",一种主动自律承诺,一种高感性服务.[1]生态环保公示语与特定时代需求和相应历史条件相符,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和社会烙印,这样的公示语紧贴当前社会发展实际,语用得体性强、语用意义明确、语用策略得当,有极强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意义.[2]目前,国内鲜有学者专门探讨生态环保公示语的翻译问题,戴宗显等[1]、杨永和[2]、吕和发[3]虽然在文章中特别谈到了生态环保公示语,但仅止于例子的列举.本文拟从莱思(Reiss)和诺德(Nord)的文本类型理论出发,分析不同文本类型的汉语生态环保类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并通过问卷调查来论证文本类型理论对生态环保类公示语英译的指导作用.

一、莱思及诺德的文本类型理论

在翻译研究领域,文本类型理论是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莱思[4-5]首次提出的,这是一种涉及文本类型、语言功能及翻译策略的理论.莱思认为分析文本类型是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莱思根据文本的主要功能把文本划分为3种类型,即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信息型文本主要陈述"纯粹"事实、知识、观点等,语言逻辑性较强,文本的焦点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翻译时应以简明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表情型文本用于表达信息发送者对人对物的情感和态度,其语言具有美学的特征,侧重点是信息发送者及其发送的形式;表情型文本的翻译应采用仿效法,以使译文忠实于原作者或原文.操作型文本旨在感染或说服读者并使其采取某种行动,其以读者和效果为导向,语言形式通常具有对话的性质,其关注点是信息的接受者,侧重于感染的作用;翻译感染型文本时,可用编译或适应性的方法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诺德将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进行了发展和细化,她将翻译文本功能分为四大类:指称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和寒暄功能.诺德认为文本的表情功能以"信息发送者为导向(sender-oriented)"[6]42,而感染功能以"信息接收者为导向(receiver-oriented)"[6]43.对于文本的感染功能,诺德将之具体分为"直接感染""间接感染"和"韵文感染"3种形式.文本的直接感染功能通常用祈使句或反问句来表现;间接感染通过具有所指或表情功能的语言或文体手段间接地达到,如比较级、表达评价意义的形容词和名词等;韵文感染型文本通过韵文(诗歌般的音韵与形式)来唤起读者的审美情趣.[6]42-44

综合两者观点,文本类型的功能、特点和翻译方法之间的联系如表1[7-8]所示.

表1 文本类型的功能、特点和翻译方法之间的联系

二、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的文本类型及翻译分析

莱思指出,一个文本并不总限于一种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总是存在文本功能的复合与重叠.[4]许多生态环保公示语其实是多重功能的混合体,很难做单一的区分.对于兼具多功能的文本类型,莱思认为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翻译的策略,译者应依据文本的主要功能决定适当的翻译策略.[5]

根据莱思和诺德对文本类型的分类以及汉语公示语的特点,将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大致分为以下4类.

(1)信息型.信息型生态环保公示语主要用于向公众提供"纯粹的"生态环保事实、知识或观点,此类公示语内容突出,语义明确.例如"可回收"(recycling)、"环保木材"(forest-friendly building timbers)、"完全无氯"(totally chlorine free)、"此处回收塑料瓶"(recycle plastic bottles here)等.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应重点突出内容,向目的语读者传递与原文相同的信息.

(2)感染型.感染型文本以读者和效果为导向,旨在感染或说服公众按照文本意图采取相应行动.具有直接感染功能的典型例子如"禁止吸烟"(No Smoking)、"禁止随地吐痰"(No Spitting)、"请勿乱弃"(No Littering)、"节约能源"(Conserve Energy)等.翻译时可沿用源文本的祈使句或反问句句式直译即可,以突出指示、禁止或限制的交际目的.然而,作为我国文化的产物,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大都追求句式的整齐,讲求音律美和形式美,表达含蓄委婉,语用目的往往隐匿于字里行间,如"护一片绿叶,献一份爱心" "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等公示语在我国似乎比"请勿践踏草坪"更为常见,更易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一层面看,汉语感染型生态环保公示语多为间接感染式或韵文感染式.诺德曾指出,感染型文本一般是诉诸源语文化读者的感知和经历,译文的感染功能则必定面向不同的目标读者;如果接受者不合作,感染功能就不起作用.[6]43为了突出感染的作用和目的语接受者的反应,译者可以省去源文本蕴涵的韵律美,将间接感染式或韵文感染式文本译成直接感染式文本,更为直观地向目的语接受者说明文本意图.所以,将"护一片绿叶,献一份爱心""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即可.

(3)信息型+感染型.信息加感染功能文本不仅向公众陈述生态环保的知识和事实,而且呼吁接受者给予反应或采取行动.如"一棵大树可以造出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虽然公示语向公众清晰地传达了知识和事实,但文本的信息功能事实上是为感染功能服务的.对于上述3则公示语,翻译时译者对其中承载信息功能的文字可以略译,直接体现文本的感染功能,建议译为"No Smoking or Open Flames""Please conserve water.""Please do not spit!"

(4)表情型+感染型.由于我国是一个集体主义观念极强的国家,许多生态环保公示语突出了集体行为的重要性,如"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全民共参与,垃圾不暴露"等,明确地向公众传达了"生态环保,匹夫有责"的概念.从这一层面上讲,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是一个整体,此类文本既具有表情功能又具有感染功能.表情型文本的信息发送者所表达的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是以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在跨文化交往中,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来自于不同文化,两者的价值观念可能存在差别.[6]42与汉语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不同,英语文化大都推崇个人主义,所以,汉语公示语中表明信息发出者态度和情感的词语,如"我、大家、人人、全民"等,应予以略译.

综上所述,对以感染功能为主要功能的文本,笔者建议省略次要功能,突出感染功能.中文中常见的间接感染式文本和韵文感染式文本,翻译时应转换为直接感染式文本,更加明确地告知目的语接受者文本的交际功用.那么这种翻译策略是否适当呢?是否为目的语读者所认可呢?为此,笔者选择了5则兼具多功能的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进行了翻译问卷调查,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希望能对生态环保公示语的英译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多功能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实证研究

1.问卷相关信息

本文选择的5则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在国内使用较广,具备了汉语公示语的典型特点.其中"保护古树,请勿攀登"和"一棵大树可以造出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属于信息型加感染型功能文本."保护古树,请勿攀登"中的"古树"具有信息功能,"请勿攀登"属于直接感染式文本;"一棵大树可以造出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向公众陈述了一个事实,但言外之意是警示公众"禁止烟火",属于韵文感染式文本.另外3则公示语"青青生命,大家关爱""减少白色污染,从我做起"及"为了您的安全和香山的绿色,请不要由此登山"兼具表情和感染功能,既表明了信息发送者的情感和态度,也呼吁接受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多功能文本翻译策略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对此5则公示语,笔者采用了两种翻译方法:第一,为保持源文本的多种功能而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具体见表2中的a译文;第二,突出文本的主要感染功能,对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略译,表2中的b译文体现了这种翻译策略.通过对166名目的语读者进行问卷调查①此次问卷回收截至2010年7月.166名被访者绝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结果证实:对于兼具多重交际功能的文本,省略信息功能或表情功能,将间接感染式文本和韵文感染式文本转换为直接感染式文本的翻译策略是可行的,基本得到目的语读者的认可.

表2 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多功能文本翻译策略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

2.分析与启示

从被访者在问卷中所作的评述来看,对于信息型加感染型文本"保护古树,请勿攀登",也有不少被访者表示赞同或欣赏,有人认为"It lets people know why they can't climb it and gives them a reason to care.""I think'a'is better because it asks the person to protect the tree,which I think it makes an emotional attachment,therefore the person is more likely to obey."对"一棵大树可以造出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的a译文,有被访者认为"cute""vivid""descriptive",对之表示认同.对表情型加感染型公示语"青青生命,大家关爱"的a译文,表示支持的被访者认为,"'b'is more common,but 'a'is humorous and people may like it better.""The first is more musical and offers a rationale for not walking on it."对于"为了您的安全和香山的绿色,请不要由此登山"的a译文,有人认为"'a'is more polite,clearer.""I think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obey the sign when they understand why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do something,so'a'is better."

从以上统计数据和评论可以看出,具有个体差异的目的语读者对公示语中不同层级的信息的翻译方法有不同的要求.他们评价译文的着眼点也有差异:有的注重译文的美感,有的看重译文内容是否具体清晰,有的倾向于幽默形象的译文.毋庸置疑,翻译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交际行为,除文本类型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译文读者的个体差异、译文读者对源语语言和社会文化的认知程度、译文的设置语境等都会影响译者如何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四、结 语

生态环保公示语是文明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社会呼吁功能.对兼具多功能类型的公示语的英译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莱思和诺德的文本类型理论在帮助译者分析翻译文本的功能和决定翻译策略方面作用显著.基于对汉语生态环保公示语文本类型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笔者提出在翻译兼具多重交际功能的生态环保公示语时,省略信息功能或表情功能,并将间接感染式文本和韵文感染式文本转换为直接感染式文本的翻译策略.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证实该策略是适当的、可行的,为大部分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问卷涉及的公示语数量以及被访者数量有限.今后研究者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对生态环保公示语的英译作出更科学、更严格、更宏观的实证研究.

[1]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38-42.

[2]杨永和.我国公示语的社会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09 (6):113-116.

[3]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22-35.

[4]REISS 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2000:25.

[5]REISS K.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C]//CHESTERMAN A.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Helsinki:Oy Finn Lectura Ab,1989:109.

[6]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7]张美芳.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 2006(1):29-34.

[8]张美芳.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9(5):53-60.

Text typologies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igns on bi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ZHANG Qunxing,GU Hong,DING Xiao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Univ.,Beijing 100192,China)

Signs on bi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s a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opularizing the concept of bi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mong the public.By adopting text typology theories of Reiss and Nord,the paper made an attempt to classify text typologies of Chinese signs on bi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erms of their communicative function.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ere thus suggested for the text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unction and then proven b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signs on bi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xt typology;translation strategies;questionnaire survey

1671-7041(2011)03-0104-04

H315.9

A*

2011-02-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 JC710007)

张群星(1979-),女,湖北天门人,讲师; E-mail:zqx@bistu.edu.cn

猜你喜欢
译文汉语文本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译文摘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I Like Thinking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