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的功能文体学赏析

2011-12-23 00:36卢冰
关键词:主位文体学情态

卢冰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徐州221008)

《The Present》的功能文体学赏析

卢冰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徐州221008)

运用功能文体学的理论,通过对三大元功能的介绍和应用对《The Present》一文加以分析,旨在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标准分析文章,以达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欣赏。

功能文体学;《The Present》;及物系统;主位结构

《The Present》(《礼物》)选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是改编自《New Horizons in English 6》中的一篇感情真挚、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精美短文。作者运用对照的写法,使老太太热心的邻居们和她冷漠的女儿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故事的主题。本文拟从功能文体学的三大元功能的角度,客观分析作者如何刻画出老太太从满怀期待收到寄托着女儿关爱的礼物到极度失望的过程。

一、功能文体学与文本赏析

“功能文体学”(functional stylistics)为“系统功能文体学”的简称,特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文体派别。它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迄今依然很有活力,影响日益扩大。功能文体学的语言学基础是系统功能观,以系统功能观建立起来的系统功能语法包含6大核心思想,即:纯功能思想、系统思想、层次思想、功能思想、语境思想、近似思想。其中系统层次思想、功能思想和语境思想对翻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韩礼德区分了语言具有的三种纯理功能(metafunctions):第一种为表达说话者经验的“概念功能”;第二种为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评价以及交际角色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的“人际功能”;第三种为组织语篇的“语篇功能”。这三种功能相互关联,是构成语义层或“语义潜势”的三大部分。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文体学分析框架。

韩礼德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韩礼德曾明确指出,“文体存在于语言的任何领域之中”。功能语法成为80年代以来一种影响较大的文体分析方法,已被大量地作为理论依据用于语篇分析,它具有“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1]。本文着重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为基础,以三大元功能对《The Present》一文进行语篇分析,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文章的内在张力,以客观的角度开展文本赏析。

二、小说的三大元功能分析

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强调文体为一种功能关系。功能文体学能客观地分析文本,从而使读者对文体的主观理解得以建立在客观的标准之上。他主张利用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在语言中的体现来剖析文本。三大元功能分别由及物性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及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得以体现。其中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组成的语义单位即构成语篇。

(一)概念功能的及物性分析

概念功能是讲话者作为观察者的功能,表达人们的社会经历和内心的心理经验,同时也表达了事物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例如并列、从属等。其中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用以体现概念功能[2]。及物性将人们的行为、见闻及感想通过不同的过程类型表现出来。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是做某事的过程;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是感知、感情及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即对事物进行描述和判断的过程;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即描述人物的生理精神方面的活动;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即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即表示长期存在的事物[3]。

《The Present》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1句为第一部分,开篇明义,今天是老太太的生日。第二部分是从第2段到第7段,共27小句,通过回顾,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第三部分是第8段到21段,共45小句,构成了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第一部分由一个句子构成,为关系过程。我们列表来分析第二部分的及物性。

表1 及物性分析

从表1看来,语篇第二部分过程总数是27,其中物质过程占25.9%,行为过程占48.1%,两种过程共占74%,其次关系过程占了14.8%,心理与言语所占比例不大。通过对老太太的精神世界的刻画,为后面的发展做好铺垫,完全符合文本的主题。因为:1.物质过程能够体现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2.行为过程即描述人物的生理精神方面的活动; 3.关系过程,除了用来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之外,还能体现某种观点或态度,符合该语篇语场和语旨的需要,即对事件进行评论。作者用一系列的行为过程对老太太的心理进行了侧面的描写,为了表达老太太等待她女儿的礼物的迫切心情,这些节奏鲜明、简洁、有力的短句成功地勾勒出了老太太的精神世界。

作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尾的第三部分描述了邻居们为庆贺老太太生日所做的努力,通过对一幅热闹气氛场景的描写,逐步将故事推向高潮。同时反衬出亲生女儿的冷漠。下面是这一部分的分析。

表2 及物性分析

通过对表1和表2的比较,不难看出,故事的第三部分中心理过程由7.4%飙升至36.8%,物质过程也由25.9%升到36.8%,言语过程稍微升高,3.7%至8.8%,而行为过程由48.1%减至5.2%。有趣的现象是在第三部分中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的齐头并进。物质过程的动作者分别是邻居 Mrs.Morrison、Mrs.Grant、the little boy、Johnnie以及 the postman。作者描述了邻居们为老太太80岁的生日送出各自的礼物,表达了他们对老太太的重视和关爱。与邻居们的友好、关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太太的女儿Myra的冷漠,而这种对比的形成是通过老太太的心理过程的描述。文中“perhaps”的重复使用强调了老太太的期盼心理,反映了老太太等待礼物的复杂心理。为了给自己留住希望,她做了一个让步:“Even if Myra did not come,she would send a present.The old lady was sure of that.”但是邮差没有带来她盼望的礼物,她克制住失望的痛楚,继续充满期待:“Maybe the parcel was too large to come by letter post.That was it.It would come later by parcel post.She must be patient.”而这种自我安慰没能持续多久,就被一张薄薄的支票和她女儿的寥寥数语彻底打破了。“The check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让我们洞悉了古稀老人由满怀期待地紧张等待,到最后彻底失望、心寒的过程。作者把支票比喻为断了翅膀的小鸟,暗示着老太太的心也随之破碎、凋零了。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说明了故事的进展和故事主人公老太太的心理历程。

在这第三部分中,老太太唯一的对话是和小男孩Johnnie的一句问话:“No parcel,Johnnie?”“No,granny.”在这简短的对话过程中,作者把老太太的失落心情描述的入木三分。由此可见,物质过程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此同时的心理过程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插以对话过程、故事的高潮和结尾完美结合,小说的主题也得以彰显。

(二)人际功能的语气和情态分析

人际功能是会话人作为参与者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mood system)和情态系统(modality system)体现。语气系统的功能是表达说话者希望通过讲话所达到的目的,而情态系统则是表达说话者对事物的判断或评价的语义系统[3]。语气系统主要由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构成,其功能是表达说话者希望通过讲话所达到的目的。就该小说而言,语气系统主要表现为直陈语气。通过作者的口吻来陈述一个事件,其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信息、表明观点与态度,以便影响读者。本文采用直陈语气,对老太太的过去、现状娓娓道来,使读者产生一种亲近感,为揭示主题做好铺垫。就时态而言,基本是以过去时为主,客观描述了老太太从满怀期待到伤心失望的过程。文中仅有的一个疑问句,“No parcel,Johnnie?”属于正常的对话问答。这样的语篇中没有命令语气,由此反衬出老人的卑微的期待而不可得的悲哀。

此外,就情态而言,体现出发话者不同的态度——坚定还是犹豫,确定还是模糊等。情态系统旨在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作用,是会话人对自己所述命题有效性所做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命题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选用不同的程度的情态词使英语具有了一个十分丰富而复杂的情态系统。本文中作者用了几个表明情态的动词,如could、would、might、maybe以及perhaps等副词来说明老太太对她女儿的到来并不确定,均属于低量值情态的动词。本文中从未出现过must等高量值的情态词,表明了老人卑微的期盼,对礼物的期盼之情跃然纸上。其中本文仅would就出现了8次,体现出发话者的态度是不确定的,老人对自己的女儿Myra是否能来并没有把握,而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作者旨在让读者自己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老人从充满期待到渐渐悲凉。

(三)语篇功能的主位分析

语篇功能是为了使语言和语境产生联系,令会话人只能生成与情境一致和相称的语言功能。以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出发,语篇分析与其说是一种“说明性活动”,不如说其为“解释性活动”。此过程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协同完成。主位结构中,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小句的成分[4]。小句的主位结构体现着谋篇意义,正确地划分语篇中各小句的主位和述位,有助于了解语篇所承载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把握语篇的文体特色。

首先故事的第一部分(一句话)是一个无标记主位。下面分析第二部分的主位结构。这部分交代了老太太的生活背景,该部分共有小句25句,其中无标记主位20个,有标记主位5个。这说明大多数的句子语序正常,是陈述事件。从作者作为旁观者的角度出发,采用穿插倒叙手法,客观描述老太太的生活状况,让读者了解了老太太从前和一个单身女儿生活,可是女儿突然去世,她另一个女儿成了她唯一的亲人,让读者理清了老太太的情感期待。而在第三部分中,也就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中,我们发现了多达12个有标记主位,尤其是最后3段,共11句,有6个有标记主位。在描写人物的行为、外貌或景物时,有标记主位性前置的运用能使描写生动有力,贴切自然,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文中,“Slowly the old lady stooped to pick it up.Her present,her lovely present.With trembling fingers she tore it into little bits.”在描写老太太伤心,失望地慢慢地弯腰拾起支票,用颤抖的手指把它撕成小小的碎片时,作者把老太太的失望之情描写得活灵活现,把人物刻划得入木三分,运用了有标记主位性前置,形象自然、生动有力。

由此可见,英语有标记主位性前置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通过语篇功能的主位分析提高我们对英语语言的欣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三大元功能分析,读者能更加深入地走入这个耄耋老人的内心世界,对她的孤单及对亲情的渴望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及物系统和主位结构的成功运用,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把一个心碎的母亲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对这些语言模式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语篇的实质和作者的表现手法,使读者能够站在客观的标准之上进行文体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1]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面面观[J].国外外语教育学,2002(4):25-32.

[2] 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37-144.

[3] 胡壮麟,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3.

[4] 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7-50.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stylistics

LU Bi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The Present is taken from Book 1 of College English.This paper conducts the analysis from the angle of functional stylistics,which contains the application of metafunctions,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text from an objective angle.

The Present;functional stylistics;transitivity;thematic structure

I106.4

A

1009-8976(2011)02-0118-03

2010-12-27

卢冰(1973—),女(汉),黑龙江牡丹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主位文体学情态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