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初期发展阶段

2011-12-23 07:33李浩杰李春林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母语语法原则

李浩杰,李春林

(西南政法大学 外语学院,重庆 401120)

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初期发展阶段

李浩杰,李春林

(西南政法大学 外语学院,重庆 401120)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乔姆斯基提出了原则与参数理论,该理论的形成是生成语法从具体语言规则系统的研究转向人类语言普遍语法原则系统的研究的开始。原则与参数理论初期发展阶段具体落实到以管辖、约束等普遍语法子系统组成的管辖与约束理论(简称管约论),它是一种组合理论,主要由一系列理论组件构成,在多数情况下,一种现象是需要几个理论结合起来才可以解释清楚的。

生成语法;普遍语法;管约论;组合理论;原则与参数理论

一、引言

自1957年乔姆斯基发表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创立生成语法以来,至今已有54年的历史。纵观生成语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生成语法的初期理论(1957-1965),标准理论阶段(1965-l970),扩充的标准理论阶段(1970-1979),管约论阶段(1979-1992)和最简方案阶段(1992至今)。管辖与约束理论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GBTheory),简称管约论,它是一种组合理论,主要由一系列理论组件构成。一个理论可以解释一种现象,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几个理论合起来才可以解释一种现象。管约论是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初期发展阶段。

二、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内涵

“普遍语法可视为某种原则系统,这种原则为人类所共有,且先于每个人的后天经验”(Chomsky 1981b:7)。一般认为,普遍语法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与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有关,称为原则(principle)。普遍语法中含有一套具有普遍性的原则,这有助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现象。按照生成语法的观点,普遍语法存在于人类遗传的语言器官中,为人类所共有。另一部分与语言的特有现象有关,称为参数(parameter)。把普遍语法作为原则和参数来研究的方法称为原则与参数法(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Approach;简称PPA),用这种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语言理论称为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简称PPT)。用原则与参数法对语言进行研究有三个方法论前提:句法化、 一致化和结构化(Culicover1997:12)。

原则与参数理论认为,语言间存在参数差异(parametric variation),比如无论哪一种语言,都可以用wh-成分构成直接疑问句,但wh-成分的使用方法却不尽相同。不同的语言采用不同的方式构成wh-疑问句,称为wh-参数(wh-parameter):英语为wh-移位语言(wh-movement language),汉语是非wh-移位语言(wh-in-situ language)。例如:

a.他们喜欢句法学。

b.他们喜欢什么?

关于参数的理论也有助于对儿童语言系到作出合理的解释。一般认为,语言的参数差异具有二元(binary)特征,即普遍语法只提供两种可能性:一种语言或者容许某种参数,或者不容许某种参数。这种可能性的选择称为参数设定(parameter setting)。

按照原则与参数理论,人脑中的普遍语法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进程。儿童习得母语时,无需学习这些普遍原则,只需要确定参数值,因此才能迅速、成功的习得母语。但普遍语法理论并不否认语言习得中后天经验的重要性。人脑中的语言器官是内因;后天经验是外因,是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不接触语言材料,儿童永远也学不会语言;狼孩不会说话,正是由于缺少了后天经验这一客观条件。

三、管约论的形成

1979年,Chomsky应邀在意大利比萨作系列讲座,并于1981年出版 《管辖与约束讲稿》(Lectures on Governmentand Binding),书中提出了句法研究的主要理论——管辖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and Binding Theory;GB Theory)(简称“管约论”)。比萨讲座推翻了传统语法的框架,奠定了“原则与参数法”(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Approach)的基础,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用原则和参数法建立起来的语言理论称为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and Parameters Theory;PPT)。尽管当时提出的原则、参数等并不清晰或一定正确,但有了全新的视角,彻底改变了语言结构的研究方法,全面触发了新一轮研究热潮。

这一阶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Chomsky的以下著作中:《规则与表现》(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1980),《管辖与约束讲稿》(Lectures on Governmentand Binding)(1981a),《语言知识:其本质、来源和使用》(Knowledge of Language:ItsNature,Origin and Use)(1986a),《语障》(1986b)。

管约论是一种组合理论(modular theory),普遍原则就是普遍语法的组件(module)。其主要的组件有:题元理论,X-阶标理论,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管辖理论,界限理论等。从这些原则中,选取几条原则合在一起,就可以解释一个语言现象,另取几条原则,就能解释另一个语言现象,要解决一个问题通常要涉及许多条原则,必须把它们互相搭配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管约论”对汉语语法现象的研究也起了推动作用,使人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相关的汉语语言现象,例如在对汉语特有的“领主属宾句”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详见李浩杰(2006)的讨论。

生成语法假设人类大脑的语言器官中有一个词库(lexicon)和一个推导程序(derivationalprocedure)。推导程序从词库中选择词项, 推导出句子结构描写式(structural description),然后交由大脑中的其他应用系统(performance systems)进行语音和语义解释。管约论阶段句子推导的过程如图所示,由于这个模式呈倒T字形,常被称为T-模式 (T-model):

这里的D-结构和S-结构都是句法过程的阶段,相当于标准理论时期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倒Y形流程的关键在于派生过程的分支,由D-结构形成的句子表达式,经由转换过程(移动-a)重新排列,使其接近实际说话时的语序,进入S-结构。在S-结构之后分成两路,一路走向逻辑形式(Logical Form;LF),表达句子的意义;另一路走向语音形式(Phonetic Form;PF),产生句子的实际发音。

四、管约论阶段的语言习得与普遍语法

Chomsky在这一阶段,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明确阐明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两种“语言”一种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下所使用(说或听)的话语,另一种是大脑中的语言知识系统。 Chomsky (1986a) 把前者称为外表化语言(Externalized language),简称E-语言,把后者称为内在化语言(Internalized language),简称I-语言。如果把外表化语言称作“语言”,那么内在化语言应叫做“语法”。“语法”是大脑中的语言知识,“语言”则是语言知识的外在表现。I-语言和E-语言的区别相当于 Chomsky早期提出的 “语言能力”(competence)与“语言运用”(performance)的区别。语言能力指的是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所具有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是指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生成语法所作的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知识(I-语言、语言能力、语法),语言理论应该是关于语言知识的理论。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可分为音系、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这些知识构成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

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言理论必须能够解释母语习得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获得了相当完备的母语语言知识。对儿童母语习得现象的一个合理的解释是 Chomsky提出的 “固有性假设”(innatenesshypothesis)。按照这种观点,语言是人脑的产物。人脑中生来就有一种语言器官(language faculty),这个语言器官是由遗传决定的。也就是说,儿童出生时,其大脑中的语言器官已经处于一种特定的物质状态,具备了非凡的语言信息处理能力。人类的语言器官生来就有的这种物质状态可称为初始状态(initialstate);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就是在语言环境中把语言器官的初始状态发展成稳定状态(steadystate)的过程。

按照“固有性假设”,人类的语言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是后天获得的。如果有一部分语言知识是天生的,那么所有人出生时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必然是相同的。人脑中与生俱来的语言知识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

五、结语

如果说在管约论之前生成语法还带有某些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痕迹的话,原则和参数方式的确立则标志着它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彻底决裂。这一方式认为:具体语言由设置和固定数量有限的语言机能初始状态的参数的值来确定形成。这些参数必须要简单,足以使其数值在有限和容易获得的语料的基础上得以设定。语言获得是一个确定这些参数值的过程。这些参数可被视为是语言“原子(atoms)”。每一人类语言都是这些原子的一种排列组合表现,由将数值赋予这些参数而确定。管约论是生成语法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初期阶段,管约论的发展促进了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发展,为原则与参数理论发展到最简方案阶段奠定了基础。

[1]Chomsky,N.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1957.

[2]Chomsky,N.Rulesand Representation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Press,1980.

[3]Chomsky,N.LecturesonGovernmentand Binding[M].Dordrecht:Foris,1981.

[4]Chomsky,N.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form and function[J].The LinguisticReview,1981b,(1):3-40.

[5]Chomsky,N.Knowledge of Language:Its Nature,Origins and Use[M].New York:Praeger,1986a.

[6]Chomsky,N.Barriers[M].Cambridge:MITPress,1986b.

[7]Culicover,P.W.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An Introduction to Syntactic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8]李浩杰.英语宾格的句法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42-43.

[9]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0]温宾利.当代句法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1]吴刚.生成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2]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H14

A

1671-2862(2011)02-0054-02

2011-03-08

李浩杰,男,山东莱州人,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句法学;李春林,男,山东烟台人,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及语言应用。

猜你喜欢
母语语法原则
母语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母语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