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2011-12-23 07:33饶素良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案例素养

饶素良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基于职业素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饶素良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基于职业素养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学生,服务专业,服务社会。

基于职业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改革)做起。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思政课部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进行了基于职业素养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基于职业素养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进行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既包括技能教育,也包括素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一门高等学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既要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人,也要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职业人,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1.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现实案例警示人,以榜样力量鼓舞人。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以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为目标,根据本课程相对应的相关专业和社会角色:(1)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增强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2)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本位,依托素质教育文化广场,依据学生成长规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实施,突出学生能力+素质+兴趣的培养;(4)以项目和活动为载体,形成知行合一、德技共举的人才观;(5)以社会为平台,拓展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课程内容选取及依据

教材原体系: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1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2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3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4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5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6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7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8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4.课改后课程结构

三个模块(以学生成长过程为载体)

说明:“职业道德篇、爱情婚姻篇、就业创业篇”在原教材中有相关内容,课改后对此重点讲解;“案例警示篇”“地质环保篇”是原教材中没有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在案例警示篇中添加了生活防骗案例警示、暑期打工防骗案例警示、手机短信诈骗案例警示、网络维权案例警示、防盗警示、大学生传销案例警示等,以及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预防措施等。

课改后的特点: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本位,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融入最新案例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如创业、案例警示),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专业。

二、基于职业素养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是本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明确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比重,准确把握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着力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

1.课程重点、难点确立及解决方法

重点:思想道德、职业素养、法律素质的培养。

难点:解决学生的知行统一问题。

解决方法:

(1)在课程体系上突出一个“实”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强调课程体系实用性。

(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一个“新”字,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给予具体指导,强调教学内容针对性。

(3)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一个“活”字,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互动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强调教学方法多样性。

总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结合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不回避矛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典型事例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和阐述,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2.课程教学组织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以培养职业素养为本位,从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生认知——学生行为表现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和安排。

教学体系:

课程模块 教学单元 学时 总学时大学适应篇 4走进大学理想信念篇 4人生价值篇 4地质环保篇 2走向职业(家庭)职业道德篇 4就业创业篇 4爱情婚姻篇 4走向社会爱国主义篇 4社会公德篇 4法律理论篇 6法律制度篇 4案例警示篇 4社会实践 2 0 4 8 + 2 0学时,实践课时一般在课外完成,实践项目及基本要求:讨论、演讲和观看电教片,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对于所学习理论的理解,做到知行统一。

学生认知体系

课程模块 实践主题 实践项目 对应培养的职业素养目标适应大学生活新生不适应现象调查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挫折教育走进大学地质与环保地质灾害预防、环保和自我保护研讨会传承地质文化、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走向职业(家庭)优秀毕业生(学生)成长范例优秀毕业生 (学生)访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等行业职业道德调研(本专业)企业职业道德调研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素质教育文化广场实践“长大不容易”情感体验社区公益活动走向社会感恩、爱校、爱国、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协作、正确认识社会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实践 模拟法庭审判案例分析

特点和效果:突出高职院校特色,联系学生实际,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生认知——学生行为表现一体化,突出理论+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通过理论加以引导和解惑,教学效果相当好。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本课程采取:

讨论教学法:每一次课(90分钟)由老师讲授60分钟左右,学生上讲台就该次课讨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0分钟左右,4~5名学生),教师总结、指出问题10分钟左右,教师同时做好相关记录,以便计入期末成绩。该方法一是使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二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三是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案例教学法:要求做到每次课基本以案例导入;课中有案例讨论;案例为当前最新案例,与课堂内容相符;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情教学法:每次课中要求老师能掀起3~5分钟的高潮,以此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

项目教学法:要求实践教学以项目方式完成。

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用于实践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全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内容充实,影音像资料新颖,课件资源全院共享,网上使用。

特点与效果:教学方法重于学生的兴趣+能力,起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学生得到真实锻炼。

4.课程教学考评

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理论素质如何,不能仅仅看一张试卷,更主要的是看他们的职业素养,看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这一点对大学生尤为重要,为此实施了一系列考评改革,努力探索,通过实践,使考评贯穿于学习全过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考试成绩构成:讨论或辩论占30%,要求每个学生须上讲台就某一讨论题发表看法和观点1次以上,不上讲台者不及格,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胆量和现场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面试时做相关能力准备;考勤占10%,随机抽查考勤4次以上,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占20%(平时观察和与辅导员密切联系),目的是掌握学生综合表现;期末开卷考查40%,为论述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特点与效果:考评改革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素质+能力;学生不需死记硬背,但考评从第一次课就开始,学生自始至终有一种学习的紧张感。

三、基于职业素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是本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条件

1.教师执教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课程改革的成功并不依赖于某种政策或某项措施,而更依耐于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热心教学工作,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是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可靠保证。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列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实行主讲教师制,采用校内外培养并举,以校内培养为主的策略,加速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提升途径:集体备课,提高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学习培训,把握最新知识点;考博读研,提高个人学识水平;参观考察,了解社会最前沿。

2.课程资源建设和开发的途径

课程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程、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环节的研究,以提高其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

建设和开发的途径: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规范化和制度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主题,以素质提升为目标;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要突出“高职特色”,重视企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改特色与整体教学效果

特色一:以培养职业素养为本位,实现从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生认知体系——学生行为体系一体化。

特色二:以学生成长规律为载体,以行业发展为背景,课程体系实现能力、素质、兴趣并重,课堂、学校、社会相联,服务于专业,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特色三: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先进化,教学考评实用化,教学管理制度化。

做到以完善教学体系为突破点,以注重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优化师资队伍为关键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点,争取从院级精品课程走向省级精品课程。

整体教学效果:

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多年从事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敬业精神。从2008年以来开始进行课程改革,针对该课程特点,按中宣部、教育部的教学要求,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评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与改革,主要表现在: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考评方法,注重能力考核,效果良好。

学院教务处、督导处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教学检查,听老师讲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对主讲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测评。根据教务处、督导处提供的测评结果,课程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的结果为:优良,学生到课率100%,抬头率、满意率90%以上。

思政课部课题调查结果显示:课改后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为87%,认为本课程对大学生活“帮助很大”和“有帮助”的比例为89%。

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显示:学生的敬业精神得到肯定。

课程与各专业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终生受益。

五、近三年主要教学研究与成果

教师方面:

1.2008年立项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2.2008年立项湖南省思政课题《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3.2009年立项湖南省青年思政课题《影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内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4.2009年立项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5.2008年湖南工程职院首届“教学名师”1人6.2009年湖南省公共文化课说课一等奖1人

7.2009年度湖南省思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人

学生方面:

1.通过讨论教学,调查作业等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完善自我。

2.学生知行合一、德技共举——湖南教育网、湖南红网、湖南卫视、三湘都市报等三年来多次报道学院学生拾金不昧、爱心奉献等先进事迹。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 O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2010-03-01.

G634

A

1671-2862(2011)02-0071-03

2011-02-10

饶素良,湖南长沙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思政课部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案例素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