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话语理论框架下的对比语篇分析——以奥巴马任职及小布什离职演说稿为例

2011-12-31 13:29牛中娟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语类小布什演讲稿

牛中娟

(济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山东 兖州 272100)

一、引言

在语篇构建过程中,话语包含两个层面,即基本话语(primary discourse)和元话语(Meta-discourse),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两类话语形式的不断选择,使说话人信息准确,条理清晰,结构合理,符合逻辑。Vande Kopole认为,基本话语主要实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元话语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元话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Zelling Harris提出的。

经过若干学者的研究(Williams,1981;Kopple,1985;Crismore,1989;Hyland,2005等),迄今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常常被称作“关于话语的话语”和“关于谈话的谈话”(Hyland,2005)。 本文运用Hyland的元话语模式对小布什离职演讲稿和奥巴马任职演讲稿进行元话语语篇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元话语的使用及分布情况挖掘元话语的使用对语类和语域在语篇中的体现,以及达到各自演讲目的所起的作用。

二、理论框架

Hyland(2008)认为元话语是指在语篇中使用的一些明示手段,以帮助受众(audience)理解语篇,并且通过元话语手段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赢得受众的支持和理解。受众是指听众/读者、受众的数量、地位、作者/说话人和受众所拥有的共同背景知识和专业背景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元话语的使用。元话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语篇理解为社会活动的框架,我们在构建语篇时,不仅仅是作者/说话者和语篇之间的互动,而且还是作者/说话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作者通过元话语的使用来引导、促进受众的理解,通过元话语手段表明态度、立场,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有利于达到说服的目的并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Hyland将元话语分为指引读者读完整个语篇的交际元话语和帮助读者掌握论点的互动元话语。

?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找出所有的元话语手段,来分析元话语对语篇目的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和语类、语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分析比较客观,穷尽性和可操作性都相对较强。文章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也进行典型内容的定性分析。

四、对语篇的元话语分析

?

从表二来看,元话语在两篇演说稿中的分布有以下的共同特点。

1.两篇演说稿运用较少的是交际类手段。除了部分使用过渡性标记外,其他基本没有。这是由演讲稿的语类及语式所决定的。首先,演讲稿是一种口头表达的形式,受众是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因此,框架标记和回指标记就是不必要的,因为受众的思路无法回指到距离较远的超出其记忆范围的位置。其次,演讲的纵向信息流动方式制约了框架标记的使用。再次,受众的范围之大影响了语码注释语的使用。受众的范围大且知识水平不同,因此演讲稿必然比较易懂,而语码注释语主要用于解释说明某些不易理解的知识,在演讲稿这种相对简单的文体中必然派不上用场。过渡标记是必不可少的,过渡标记可以引导读者的思想,只有语篇连贯,文章才有可读性。

2.两篇演说稿中运用了较多的互动类元话语资源,这也是由演说稿的语类特征所决定的。文中出现最多的就是介入标记,而介入标记中使用最多的就是we,us,此类代词的使用就是为了拉近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从而更容易达到演说这一语类的煽情的目的。演说稿是主观性比较强的文章,不管是就职还是离职都不得不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立场,这样才能够让百姓明白总统通过演讲稿所表达出来的所思所想,因此态度标记就在文中广泛出现。在两篇演说稿中,两位总统都使用了一些模糊语,这是因为演说这种语体并不像科研文体那样,不需要精确的数据来证明某个理论或说明某个问题。

由上分析可知,语式和语类的相同导致双方在元话语手段的使用上具有相似性。即较多运用交际类资源较少运用互动类资源。

两者在元话语使用中又有哪些不同呢?在对两个语篇元话语手段进行了定性分析后,我有如下发现。

1.两个语篇都使用了模糊语,但是模糊语的使用目的却是不同的。如下例:

You may not agree with some of the tough decisions I have made.But I hope you can agree that I was willing to make the tough decisions.

(from Bush’sfare well speech)

Our challenges may be new.The instruments with which we meet them may be new.But those values upon which our success depends——hard work and honesty,courage and fair play,tolerance and curiosity,loyalty and patriotism——the sethings are old.

(from Obama’sinaugural speech)

在小布什的演讲中,may表示出和群众协商(negotiation)的一种语气,其后的but是对其进行反对(concur)以博得民众对他所做出决定的认可。而奥巴马演讲中的may和might模糊语的使用,是告知民众可能预见的未来的困难,目的是使民众有心理上的准备,以便迎接困难。模糊语的使用目的不同,主要也是由于两人身份的不同、语旨的不同决定的。小布什作为离去的总统,其演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清白,为其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作辩护。而奥巴马作为继任总统,他的主要目的是要树立民众的信心,使民众对困难有所了解,但是又不要惧怕。

2.两人的自称语的使用是有很大差异的。小布什大量地使用了自我指示词I,me等,而在奥巴马相对较长的演讲中却只使用了3个自我指示词,而相对使用更多的是介入标记,在介入标记中使用最多的则是代词we,us。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认为这也是语旨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小布什在文中泼墨最多的要数伊拉克战争、国家和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给其政治生涯带来争议最多的就是这场战争。面对大多数人的反对,他毅然选择了战争,其离职演讲也就成了他进行最终辩解的一次机会。所以他为自身辩护时,不得不使用自我指示词I,me等。而奥巴马走马上任,更需要的是和民众拉近距离,重树国民对政府的信心。因此他在代词的使用上更多的是we,us,始终和民众站在一起。

3.在态度标记的使用中,两人的选择也是有区别的。例如奥巴马对于目前的状况是这样描述的。

Homes have been lost,jobs shed,businesses shuttered.Our health care is too costly,our schools fail too many,and each day bring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ways we use energy strengthen our adversaries and threaten our planet.

(from Obama’s inaugural speech)

然而小布什却是这样描述过去七年里发生的变化的: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a new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has been created.The military,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and the FBI have been transformed.Our nation is equipped with new tools to monitor the terrorists’movements,freeze their finances,and breakup theirplots.

(from Bush’s fare well speech)

而对于目前的经济状况,他是这样说的:

Facing the prospect of a financial collapse,we took decisive measures to safeguard our economy.These are very tough times for hardworking families,but the toll would be far worse if we had not acted.All Ameri can sare in this together.

(from Bush’s fare well speech)

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史上罕见的低迷,奥巴马用了一些态度标记来描述这些状况,比如说lost,shed,shuttered,costly。这些词在强度上语气上都是很重的,奥巴马向美国国民明确指出了形势的严峻。作为一个新上任的总统,使用这些元话语手段既向美国人民明示了问题的严峻,也说明了这些困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样就对上任伊始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起到了一个缓解的作用。而小布什作为离职总统,演讲稿的全文基调就是要为自己的政绩辩护,所以元话语的使用如new,created,transformed等词的使用都是在阐述自己在职期间为国家、为国民所作的巨大贡献及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对于目前的经济,他并未提到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而是说他采取了decisive measures to safeguard our economy,元话语手段中态度标记词decisive很明确地说明了他自己采取行动的果断。另外,他还用了 “far more worse if we had not acted”来申明自己在拯救国家经济危机中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否则情况会更糟糕。

4.在介入标记中,双方都大量使用了must介入标记词,但是使用目的仍是不同的。例如:

Our enemies are patient,and determined to strike again.America did nothing to seek or deserve this conflict.But we have been given solemn responsibilities,and we must meet them.We must resist complacency.We must keep our resolve.And we must never let down our guard.

(from Bush’s fare well speech)

在此处元话语手段must的使用强调了事情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必要性,其目的仍然是作为离职总统为派兵伊拉克辩解,主要是为了说明并非是他出于自身目的要发动战争,而是迫不得已而为之。那我们再来看看奥巴马的介入标记的使用,如下例:

Starting today,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dust ourselves off,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

(from Obama’s inaugural speech)

在此处,介入标记的使用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鼓舞大家的士气,号召大家振作起来,重新踏上美国新的征程。同样都是介入标记,背后的目的和起到的作用却是大相径庭的。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双方都大量使用互动类元话语手段,但是使用的目的是存在差异的。带来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位总统的地位不同,和人民的关系不同,即其语旨不同所造成的。元话语手段在为实现各自的具体演讲目的上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利用了Hyland的元话语模式分析了小布什总统的离职演说稿及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稿,并对双方的元话语使用手段做了对比。小布什离职演讲稿中元话语的使用是为其过失辩解,为其成绩表示肯定。而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运用元话语手段主要是为了引导受众认识到他就职后的任务艰巨,使大众保持信心。因此,元话语的资源的利用使双方都顺利达到了各自演讲的目的。总之,元话语的使用体现了语类和语域,并对实现语篇目的起着重大作用。

[1]Crismore,A.Talking with Readers: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M].NewYork:Peter Long,1989.

[2]Hyland,K.Metadisc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M].London:Continuum,2005.

[3]Hyland,K.Metadis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4]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Vande Kopple,W.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College Compositionand Communication,1985.

[6]Williams,R.Keywords:A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7]Bush,G.W.Bush’s farewell speech[Z].2009-4-5.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auvideo/2009-01/19/content_7409726.htm,2009-1-19.

[8]Obama,B.H.Obama’s inaugural speech [Z].2009-4-5.http://wh.xdf.cn/publish/portal27/tab11533/info303266.htm,2009-1-21.

猜你喜欢
语类小布什演讲稿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怎样写好演讲稿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消失的演讲稿
要我还是威士忌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语类翻译探究
小布什的个人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