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在陶艺设计中的运用

2011-12-31 13:29陈在梅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陶艺家设计者陶艺

陈在梅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6)

1.引言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也称“空间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组合成美好的形态。任何事物都以立体的形态存在于一定空间中,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立体构成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立体构成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应用于设计之中,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美的规律,创造新颖富有创意的形态。因而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构成要素及构成形式广泛应用于陶艺设计之中。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的元素又构成了陶瓷造型形态。因此,陶艺设计是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塑造形体的。在陶瓷造型创作过程中,设计者按照立体构成的原理进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造型能力、空间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陶艺设计与立体构成息息相关,存在密切的联系,是相互融合和贯通的。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进行陶艺设计才能创作出立意独特、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陶艺作品。

2.立体构成原理在陶艺设计中的应用

2.1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在陶艺设计中的运用

点、线、面、体是立体构成立体形态的构成要素,任何形体都是点线面体的组合。相对而言,任何空间立体形态都是体,有的是点——粒状,有的像线——长条状,有的近似于面——片状,随着条件、环境的改变,人们也会发生变化。点是立体构成形态最基本的元素,具有向心性和醒目性。在陶艺设计中,经常应用到点的组合,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井然有序的感觉。例如丹麦陶艺设计大师Helena Hedegaard的陶瓷灯具就是利用点的构成形式设计而成。作品风格时尚简约,意境灵透,实用和审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图1

线从几何学的角度定义为点运动的轨迹,通过线的疏密、粗细、方向的变化创造出不同的空间立体形态,形成强烈的方向感、动感和节奏韵律感。陶瓷艺术大师周国桢设计作品《斑马》就是运用线的构成形式来进行创作的,通过线的构成来完成刚柔有致的斑马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享受。

图2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空间的面都有一定的空间占有感,直面和曲面的方向变化、面积的大小形成的视觉效果也不同。直面构成组合是规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而曲面构成形成动感自由的状态。如这套别致新颖造型的茶具,就是运用曲面和直面的构成组合设计而成,作品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觉,形成美观大方的视觉效果。

图3

体是具有一定空间占有量的立体形态,体量的形成给人以重量感、厚重感,在陶艺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如荷兰陶艺家约翰·尼罗尔夫的现代陶艺作品,利用块体的分割和集聚进行设计制作,作品富有一定的美感。

图4

由此可见,点线面体的形态要素在陶艺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态要素构成是艺术创作的基石,也是陶艺设计的前提,从而陶艺作品能作为立体形态表现出空间感、体量感、节奏感。

2.2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陶艺设计中的运用

2.2.1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态的呆板,形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可以说构成离开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调和则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没有调和,会使立体形态显得杂乱无章,失去整体感。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和辩证的统一。陶艺设计的制作同样要遵循对比与调和的规律。如图例中现代陶艺作品运用此方法进行创作,立方体和球体的对比调和能恰到好处,造型独具匠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图5

2.2.2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以物体垂直或水平中线为轴,其形态上下或左右对应,又称均齐。均衡是指在造型中以一条直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使立体构成处于均等、平稳的情况。对称与均衡的造型形式能产生庄重、大方和稳定的感觉。

在陶艺设计中经常用此方法,可以表现出作品庄重典雅的视觉效果。如杨永善先生设计的陶瓷造型构思巧妙,利用对称与均衡的构成法则进行创作,造型凝重典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图6

2.2.3 节奏与韵律。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节奏和韵律无处不在。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立体构成中的节奏表现为基本形按设计好的骨格进行起伏、交错、渐变、厚薄等有秩序、有规律性的变化。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个性化,就有了韵律,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既有节奏又有情调,更能增强立体形态的感染力,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如瑞典陶瓷设计大师Eva Hild的陶艺,作品自由曲线的任意流动,富有极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犹如一首动听的音乐,沁人心脾。

图7

2.2.4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立体形态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局部的比率关系。在陶艺设计中,体现出形态的美感,恰当地把握比例和尺度也是一条很重要的法则。一般来说,形体的比例关系越小,稳定感就越强。反之,比例幅度越大,变化动感越强,统一感就越弱。适度的比例与尺度,陶艺造型才有一定的艺术意蕴和视觉冲击力。如日本陶艺家中村元风设计陶艺作品,鲜明地诠释了比例与尺度在陶艺造型中的灵活应用。

图8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也是陶艺设计应该遵循的,陶艺设计者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举一反三,积累丰富的经验。设计者凭借一定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合理运用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使陶艺造型产生理想的视觉效果。

3.立体构成应用于陶艺设计的意义

3.1 立体构成能提高设计者造型能力

造型能力是设计家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造型能力直接影响到陶艺家的创作水平。立体构成制作过程本身也是立体造型的实现过程。在造型的表现上,包豪斯构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荷兰风格派的主张。“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进行实践”。陶艺家们通过特殊的材料——陶泥或瓷泥进行创作,陶艺作品以立体的形态呈现,并可以利用几何体进行组合和分解,从而使造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3.2 立体构成能培养设计者敏锐的观察力

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物体都是存在于一定空间之中,艺术家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师、在那里深藏着一切原理”。观察能力是一切视觉活动的必备条件。陶艺设计要求陶艺家用独到的眼光观察立体形态,把握立体造型的观察方法,熟练运用陶瓷材料,创造出完美的陶瓷造型。

3.3 立体构成能培养设计者丰富的空间想象力

正常条件下眼睛看到的事物是平面图,而事实是立体的,这就需要去思考事物的具体形状、位置。这种想象就是空间想象,而想的与事实是否一致,就是空间想象能力的体现。空间想象能力是大脑通过观察、触摸,以及实践经验得到的一种能思考物体形状、位置的能力。立体形态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完成陶艺创作的基本能力,从平面的形转化为立体的态,没有想象力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空间想象力直接影响到陶艺创作的完成。

3.4 立体构成能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人类实践中,个体生命在意志实现过程中与情感体验相伴随的自由想象的认识活动及其创造新形象的艺术表现活动。创新思维能力一直是陶艺设计者追求的目标。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没有创新的设计是枯燥乏味、缺乏生命力的。陶艺家利用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进行创作,使大脑的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启发,创作的激情随着创意思维能力的发挥达到高峰。

4.结语

综上所述,立体构成的原理在陶艺设计中运用广泛,离开立体构成来谈陶艺创作是空洞的。陶艺家们作为空间形态的设计者,必须具备空间表现的基本能力。作为一名设计师,立体构成的实践运用是设计过程中应该必备的能力要求。因此,要善于挖掘和继承立体构成艺术的精髓,融合到陶艺设计之中,使立体构成艺术和陶艺设计达到完美的契合,发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

[1]张磊.立体构成.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2]皮道坚.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

[3]钟蕾.立体造型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4]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5]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

猜你喜欢
陶艺家设计者陶艺
2020德国iF设计奖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