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分析

2012-01-22 03:46蒋财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皮下脂肪象限肿块

蒋财芳

(杭州市桐庐县妇幼保健院 311500)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急性进行性乳腺癌。X线检查是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影像学检查的表现有一定的多变性,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或假阴性[1]。本文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探讨X线影像学检查在炎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炎性乳腺癌患者35例,均为女性,年龄31~69岁,平均43岁,病程15~68天;其中27例(77.1%)有婚育史,1例(2.9%)为哺乳期发病。术前患者均行常规专科检查、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其中2例(5.7%)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肿块、乳头溢血或溢液、皮肤橘皮样变、乳头凹陷、腋窝/锁骨下淋巴结肿大等。肿瘤均发生于单侧,左侧19例(54.3%),右侧16例(45.7%)。

1.2 检查方法 设备:X线摄影采用芬兰PLANMED公司的钼靶X线摄影机,扫描仪为柯达CLASSIC,柯达激光打印机,乳腺专用IP板,红外激光胶片。X线摄影采用全自动曝光控制摄影条件。患者立位拍摄双斜位和轴位摄影片,必要时加做局部病灶点放大片及其他切线位等特殊体位摄影。拍摄完毕后送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PACS)保存。

1.3 结果

1.3.1 X线表现 病灶分布:21例(60.0%)位于乳腺外上象限,8例(22.9%)位于乳腺内上象限,4例(11.4%)位于乳腺内下象限,2例(5.7%)位于乳腺外下象限。发现肿块29例,阳性率为82.9%(29/35),其中11例分叶状,8例星形,6例不规则形,2例圆形或类圆形,2例多结节形。肿块影呈高密度27例(77.1%),等密度8例(22.9%)。肿块边缘均有毛刺表现。6例(17.1%)表现为广泛大片的致密性浸润影,4例(11.4%)出现皮下脂肪层浑浊,2例(5.7%)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现钙化33例,阳性率为94.3%(33/35),其中12例小叉状钙化,10例小杆状钙化,6例泥沙样钙化,5例不规则钙化。

1.3.2 病理组织学结果 髓样癌14例(40.0%),硬癌12例(34.3%),导管浸润癌5例(14.3%),单纯癌2例(5.7%),感染性乳腺炎2例(5.7%)。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33例,对病灶的检出率为94.3%(33/35)。

2 讨论

炎性乳腺癌又称癌性乳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3岁。炎性乳腺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如炎性表现和乳腺肿瘤同时发生为原发,如在肿瘤存在以后发生炎症表现为继发。本组病例均为原发性炎性乳腺癌。原发性的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后相对较差,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炎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①主要表现为均匀高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的肿块影,周围腺体常有浸润性改变[2]。本组29例表现为肿块影,均见毛刺征改变。②部分表现为广泛致密浸润性阴影,密度高低不等,腺体结构消失,还可见皮肤变性、弥漫性增厚等表现。本组6例表现为浸润型。③皮下脂肪层浑浊是炎性乳腺癌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密度均匀增高,亦可表现为与皮肤垂直走行的网状或条索状致密影。本组4例出现皮下脂肪层浑浊。常规的斜位片并不能充分显示腋下淋巴结肿大,此时可对腋下软组织进行专门投照。投照时将球管向患侧乳腺倾斜45度左右,将乳腺置于胶片下1/3处,腋下置于胶片上1/3,摄片盒与患乳贴近,乳腺和腋窝用压迫器压成扁平形,注意强度不宜过大。本组2例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表现。但钼靶X线摄影对于乳内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不能较好的显示,且对于高位、腋尾部及胸壁内的肿块显示较差。

钙化显示是钼靶X线摄影较为优势之处,通过对局部钙化点的放大分析钙化的特征、范围、密度、形态等。本组钙化阳性率高达94.3%。

综上所述,钼靶X线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诊断病灶内钙化有独特的优势。笔者体会,临床实践中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做出判断。

[1] 滕妍,曹满瑞,孙立宏,等.多发钙化的钼靶 X 线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50-52.

[2] 陈瑛,杨帆,王芳.炎性乳腺癌的X线诊断[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92-93.

猜你喜欢
皮下脂肪象限肿块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对皮下脂肪层较厚产妇不缝合剖宫产腹部横切口皮下脂肪层的效果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基于PACS探讨皮下脂肪含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阳光帮你减减肥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